方巧云
(浙江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新冠疫情,讓2020年成為特別的一年。2020年上半年,為減少人群聚集帶來的風險,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延遲了開學時間,有些地區(qū)的高職院校甚至整個學期都未讓學生返校。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精神的號召下,高職院校迅速做出反應,大部分學校在原定開學日前后宣布了采取“線上”授課的方式[1]。在這場聲勢浩大的“線上”教學活動中,高職院校教師邊實踐邊摸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開辟了“線上”教學的一片新天地。下面以浙江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外貿跟單課程為例,論述新冠疫情背景下高職院校是如何針對問題,開展項目化課程的“線上”教學改革工作的[2]。
新冠疫情背景下,高職院校按照要求采取在線授課方式時,高職院校教師并沒有措手不及。這是因為高職院校的在線課程資源建設早在幾年前便開始了。依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文件精神,各大高職院校近幾年都十分重視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類似“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等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也紛紛上線。但高職院校所建設的在線開放課程大多以輔助現場教學為目的,教師主要利用在線資源實現“翻轉課堂”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浙江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外貿跟單課程也不例外,疫情前,該課程已經在基于“浙學在線”平臺的課程在線開放資源建設上進行了三個學期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3]。新冠疫情背景下,當“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轉變?yōu)?“純線上”教學時,一些問題暴露出來。
外貿跟單課程作為浙江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早已完成了項目化改造。項目化課程以“專業(yè)技能項目”為依托,以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操作技能為目標,將學生“動手做”作為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由于課堂教學時,學生的技能模擬操作耗時比較多,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便放在了課堂之外(線上)完成。外貿跟單課程在線資源早期是借助精品課程網站資源開始建設的,從2018年開始,外貿跟單課程便依托“浙學在線”平臺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其主要目的是服務于教學,供正在或將要從事相關工作的社會人士自學。以外貿跟單課程為例,正在或將要從事外貿跟單員工作的人可以通過外貿跟單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各跟單項目下的相關知識或技能。而高職院校學生則主要通過校內外貿跟單課程任務模擬的方式掌握專業(yè)技能。因此,日常教學時,教師采用的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課堂教學以“外貿跟單模擬任務”操作為主線,而任務的展示和任務的評價、總結是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線上平臺資源則是課堂教學的輔助,主要用于課堂任務鋪墊知識的學習及任務完成后知識或技能的總結、鞏固等。
簡言之,原有的在線開放課程主要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而建設,這是高職院校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普遍初衷。然而,疫情期間,當采用“純線上”教學時,我們發(fā)現,學生“線下”的任務展示、評價和總結環(huán)節(jié)變得困難了,且學生僅僅依靠原有的線上平臺教學資源的學習很難實現項目化課程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高職學生普遍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日常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疫情期間,當利用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進行“純線上”教學時,教師在教學過程多采用“教學視頻+作業(yè)”或是“線上直播+作業(yè)”的方式。有的學生一開始還比較認真,但因,沒有老師現場帶著學習,且有些內容一知半解,時間一長,學習興趣開始下降;或因缺乏老師的現場監(jiān)督,學習惰性開始顯現;再加上可以通過復制粘貼完成電子版的作業(yè),因此,作業(yè)抄襲的現象并不罕見,尤其是一些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完成的主觀作業(yè),抄襲的比例就更高了。
項目化課程的學習依托各項目下的“任務”實現,“任務”(作業(yè))的完成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很大,如何減少學生作業(yè)搭便車的問題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4]。
疫情期間以“教學視頻+作業(yè)”為主的教學方式的在線教學并不少見,因此,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也許只在錄制的視頻中看到過老師,有的甚至只在視頻中聽過老師的聲音。對于作業(yè),老師批閱時不一定會對每位學生做詳細的反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很少。時間長了,學生覺得自己被“忽視”了,作業(yè)做和不做感覺區(qū)別不大,考試分數下降了也不知道哪里需要改進。這對于從小習慣被關注的00后來說,這樣的“忽視”很容易導致其學習熱情減退。
針對上述問題,基于已有的基礎,我們采取了以下方法來優(yōu)化外貿跟單項目化課程的線上教學。
作為項目化課程,依托各項目下的“模擬任務操作”進行教學是常用的方法。新冠疫情期間,外貿跟單項目化課程始終堅持以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主要采用了“任務教學”法進行教學。每周教學以布置“外貿跟單典型任務”的模擬操作為主。學生通過線上資源學習“任務執(zhí)行”的一些基礎知識,通過“任務執(zhí)行”作業(yè)體驗跟單工作,逐漸發(fā)現工作中的難點或困難,并通過網絡搜索、向同學或老師求助等方式解決問題,完成任務[5]。
“純線上”教學比較難實現的部分有任務展示及任務評價、總結等環(huán)節(jié),應對方式為:任務展示為挑選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任務作品分享在平臺或直播群。任務點評是通過直播的方式點評學生任務作品。點評的作品一部分在學生提交的作品中選擇,一部分由學生輪流直播展示,教師通過點評學生作品強調技能要點,并需點名表揚做得好的和進步較大的學生。任務總結是錄制“任務解說”視頻。在“任務解說”視頻中,重點總結關鍵知識點或技能,以供學生鞏固學習,也可放入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直播點評的替代或補充。
由于任務均提煉自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外貿企業(yè)實際跟單工作,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容易被調動起來。通過每周的“跟單任務”,學生不僅體驗了跟單工作,主動學習了跟單知識,還提高了獨立思考、資料搜索和整理等能力。每個任務項下的“任務解說”視頻則能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加深關鍵技能知識的記憶。同時,“主觀題任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作業(yè)搭便車的現象。
為配合“任務教學”法的順利進行,在線教學資源圍繞任務展開,每個項目下設置若干任務,每個任務下主要包含“任務執(zhí)行基礎知識”“任務說明”“任務解說”等模塊。為了完成任務,學生會主動學習“任務執(zhí)行基礎知識”。為了讓學生在執(zhí)行任務時更清晰地了解任務,避免學生因對任務理解的不到位而“走偏”或因感覺任務無從下手而直接放棄的現象,我們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錄制了“任務說明”視頻,提醒學生在相應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一些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往屆學生比較容易犯錯的地方),提示一些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向。
“任務說明”和“任務解說”是新增的在線平臺資源,優(yōu)化后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實際上是補充了部分線下教學的內容。有了這兩塊新增的資源后,學習者可以更順利地完成任務,并能更清晰地掌握各任務中的技能要點,因此,優(yōu)化后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更適合社會共享。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通過網絡問卷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動態(tài),不斷優(yōu)化課程任務量及任務難度,以此為依據優(yōu)化課程資源。
考慮到00后高職院校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較差的特點,筆者認為,采用單一的在線平臺讓學生自主學習是不夠的。因此,高職院校一般采用“在線平臺為主,直播為輔”的教學方式。
直播的主要目的是分享學生完成的任務作品,點評優(yōu)缺點,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提煉,以及連線答疑等。與僅采用在線平臺學習相比,直播作業(yè)點評能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作品)受到了重視,致使他們更積極地思考,更好地呈現作品,并可以大大減少作業(yè)抄襲的情況發(fā)生。同時,借助直播能更及時地解決學生疑問,更容易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擔心直播有卡頓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作品展示視頻,通過錄播的形式分享作品。學生通過視頻的制作,一方面學習了視頻制作技能,同時也能體會到老師錄制視頻的不容易,因此,更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
除了在線平臺和直播,社交平臺也是不錯的媒介。00后高職院校學生喜好在圈中獲得成就感、認同感和歸屬感,偶爾在“朋友圈”對上課班級進行實名表揚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受疫情影響,外貿跟單課程有一半課時(10周)是在線上完成的。在此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優(yōu)化線上教學方案,成功地將教師的角色從“主演”轉變成了“導演”。教師教學方式不再是以觀看教師錄制的視頻或直播講授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導向,按照項目化課程中的各個項目來確定學習領域,設置學習情境,開展教學活動的。這10周的“純線上”教學內容是圍繞“跟單任務”展開,學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任務,教學效果在終端輸出的學生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對比中可見一斑。
1.任務作品“從短到長,從簡到精”
剛開始實行“純線上”教學時,學生的作業(yè)搭便車或敷衍了事的現象明顯存在,有的學生直接把同學的作品改個名字便提交了,還有的同學則網上找點資料隨便復制粘貼一通,應付了事。針對這些學生存在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教師必須要在教學實施之前做出相應規(guī)定:任務是否按時提交和考勤掛鉤,任務完成的情況和成績掛鉤。對于沒有按照“任務說明”要求提交的作業(yè)一律不給分,對于作業(yè)內容提交一模一樣的不給分等。這些考評機制促使學生按時出勤,且都能按時完成任務。
一開始做跟單任務的時候,大部分學生的作品相對比較簡單,對于任務細節(jié)的思考不是很到位。針對這些問題,教師的作業(yè)點評環(huán)節(jié)就非常重要,直播點評時,只要學生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較好,例如對思路好、格式規(guī)范、細節(jié)考慮到位等作品都可以提出表揚。教師點評作品的覆蓋面要廣,不能每次只選非常優(yōu)秀的幾位點評。要讓學生都有參與感,知道自己的作品在某些方面被肯定了。這樣能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下次便會做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在整個“純線上”授課時,教師應鼓勵學生以角色代入的方式思考任務,并借助思維導圖厘清思路。跟單任務都來自企業(yè)實際案例,學生可代入外貿跟單新人角色,思考如果在工作中拿到這個任務應怎么處理。這種角色代入會幫助學生思考一些工作細節(jié),例如除了作品內容,還需要留意這個作品的格式是否規(guī)范,是否方便同事閱讀或打印等。慢慢地,學生在“任務直播點評”“任務講解”視頻中學習到任務的精華,感受到了工作的樂趣。他們的作品內容逐漸變得豐富起來,對作品細節(jié)的考慮越來越到位,篇幅越來越長,優(yōu)秀作品也越來越多。
2.任務處理“從弱到強”
授課圍繞真實跟單任務展開,一個任務布置下來時,從未在企業(yè)就職過的學生有時會沒有頭緒。結合教師錄制的“任務說明”視頻,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任務的內容,并能從視頻中獲得一些任務完成的建議。另外,高職院校十分強調思維導圖工具在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的作用。一段時間下來,學生處理起任務來越來越嫻熟,有的學生還分享了心得:“先看任務說明視頻,然后用思維導圖理出頭緒,接著通過搜索資料細化思維導圖中的內容,最后整理成工作文檔。”幾周下來,學生的作品越來越像職場人士的工作報告,從內容到格式,再到完成的效率,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3.任務互動“從少到多”
隨著學生的不斷進步,上課的氛圍越來越好。第一、二周課堂任務布置下去時,很少有學生會提問,后來問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通過真實跟單任務,對企業(yè)工作的細節(jié)越來越感興趣。被表揚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直播課堂也熱鬧起來,互動越來越多,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10周的“純線上”課程結束在學生回校授課后,我們進行了期中考試,試卷和上一屆(2017級)學生的一模一樣。考試采用閉卷形式,滿分為100分,90分及以上為優(yōu)秀。2018級國際貿易實務專業(yè)三個班和2017級三個班的生源構成是一樣的。兩年級學生的外貿跟單課程期中考試成績簡單統(tǒng)計及方差統(tǒng)計檢驗結果,見表1,表2。
表1 成績統(tǒng)計
表2 兩組學生成績對比的統(tǒng)計檢驗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2018級學生較2017級學生平均分高出9.6分,優(yōu)秀率差距也比較大。表2則表明,2018級學生成績和2017級學生成績在置信區(qū)間上有顯著差異。這一結果說明,這一次的線上教學改革是比較成功的,“純線上”教學沒有因為缺少線下面對面的教師指導互動而打折扣。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純線上”教學時,學生積極性被調動后,其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反而比之前多。據學生反饋,其曾經為做一個任務花了整整3個小時。學生的付出最終表現在了成績輸出上。
實踐表明,“純線上”授課依然可以通過任務教學法達到項目化課程的教學目標。依托項目,以企業(yè)實際的任務為主線,以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消化、吸收任務中的知識、技能要點為在線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重心,形成改革的雛形。經過實踐,筆者建議:從企業(yè)實際中提煉任務,只有真實的任務才能讓學生在任務體驗中真正體會到工作的困難,并能積極去摸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梢詫⒕€上授課時比較難實施的任務指導、任務展示、任務點評等環(huán)節(jié)通過錄播“任務說明”“任務解說”視頻等方式加以優(yōu)化?!叭蝿照f明”視頻給出任務解釋,對任務進行簡化、分解或提示,以提升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叭蝿战庹f”視頻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后鞏固相關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直播點評、多途徑互動等方式優(yōu)化教學方式或途徑。教師及時的作品點評可以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也可以大大降低搭便車的現象。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優(yōu)化教學團隊、優(yōu)化考核方式等模式為線上教學錦上添花,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