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海
高考作文要脫穎而出,就不能寫得大眾化、平庸化,而要出奇制勝、勝人一籌。也就是說,你的文章要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即能夠讓閱卷老師怦然心動的采分點和賦分點,正如宋代歐陽修在《補遺·詩》中所指出的那樣:“文章自古無憑據(jù),惟愿朱衣一點頭?!?/p>
通過近年高考滿分、高分作文的分析和比較,除了能夠達成高考考場作文評分標準的“基礎等級”的要求:符合題意;符合文體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摯;內容充實,中心明確;語言通順,結構完整;書寫規(guī)范,標點正確,這些方面以外,重在符合“發(fā)展等級”的指標:第一,深刻: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第二,豐富: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第三,有文采: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第四,有創(chuàng)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特征。
鑒于此,考生應該在“發(fā)展等級”的四個主要方面發(fā)力,打造出讓評卷人心甘情愿給出滿分、高分的賦分點與憑依點,這就要求在作文備考中,應努力打造自己作文的個性亮點,要考慮到批閱作文人的閱讀興趣、閱讀需要。本篇將就如何打造文章的深刻性來展開敘述。
一、逆向思維
就是不按常規(guī)“出牌”,但又能自圓其說,以理服人。這是文章的立意能夠走向深刻的有效方法之一,并被部分具有獨特思維的考生所運用、所青睞。
請看《浪費的時間最美》一文開頭:“時間是用來浪費的”,這是寫在廈門鼓浪嶼一家咖啡屋墻上的一句話。緊接著,作者寫道: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覺得他所寫的幾乎全是被浪費的時間:在泥墻根捉蟋蟀、拔何首烏、雪后支起竹篩捕鳥,在三味書屋讀書時,還到后面的園里折臘梅花、尋蟬蛻、課堂上在荊川紙上畫畫兒……,可正是這些浪費時間的“不務正業(yè)”都成了先生記憶中的瑰寶。
每年從上海到四川去看望外婆,爸爸要給我買機票,而我只想坐火車,我喜歡在旅途中手握一卷,倦了,就放眼車窗外流動的風景,多有情調呀?;蚴谴蝾?,待一覺醒來,那些曾經(jīng)焦躁等待的目標,早已輕松地被遠遠拋在身后,過程已經(jīng)省略?;蛘?,一邊坐車,一邊看窗外的風景。
有一個人,捧著飯碗,站在鐵路邊吃得狼吞虎咽,有兩三人站在家門口呆呆地看著急馳而過的列車,有一只鷺絲單腿獨立,久久地站在水庫邊,仿佛在梳理自己的心思……,這些瞬間所見會引起你多少的遐想。坐火車是比乘飛機要浪費時間,但浪費得值。
有些名人,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總是分秒必爭、鍥而不舍地在工作。他們有些時間也是用來浪費的。比如,下雨的時候,季羨林先生會坐在自家陽臺,隔著洋鐵皮聽雨,他說,“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崩舷壬牭搅藭r光之外的草木一秋,享受著美妙的天籟,這種對時間的“浪費”,說明他不是刻板的書呆子,而是一個善于生活、富有情趣的人,我記得他在和溫家寶總理談到“和諧”時,強調“內心的和諧”。浪費的時間最美,就在于它會給人帶來情趣,使內心變得和諧。
本文作者通過自身體驗和名人實例,充分、有力地論證了論題,令人擊節(jié)稱贊。
二、穿云撥霧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無奇不有,這就要求考生能夠面對林林總總的人和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有個人的獨有判斷和主張,不人云亦云,不隨聲附和,不隨波逐流,而是要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做出理性研判,得出科學、合理,令人信服的結論。即讓自己的認識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質。為此,考生必須高揚理性之劍,撥開假象的荊棘和迷霧,祭起千里眼,穿透表象的藩籬,用思想之手,挖掘潛藏在紛亂現(xiàn)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和應有特點。
如2014年遼寧高考卷的一篇滿分作文《“變”與“不變”的辯證法》。
文章在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認識時,從“變”與“不變”的角度入手,先正面列舉李白、杜甫、李清照的事例,指出“變”的是“境遇”、“世事”、“朝代”,“不變”的是“初心”、是原則;接著,作者再從反面入手,以類舉的方式再擺出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見的兩種事實,指出“初心”一旦改變,則一切皆變;最后,作者明確地提出“守住心靈的契約吧,在滄海桑田中,不變初心,于此中永生”的觀點。該生的這篇文章,堪稱思維辯證,立意深刻獨到,哲理色彩濃厚,實屬高考考場上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之作。
三、見微知著
即人們常說的以小見大,小故事,蘊涵大的道理。如河南一位考生寫的《煮咖啡》:用上好的咖啡粉比喻自我價值,用流淌的熱水比喻別人的忠告,主張兩者結合,讓咖啡杯散發(fā)出人性的苦楚,以小見大,論證周密,富于哲理,給人啟迪。
再如,寫作《“和諧”畫展》,考生就以“嬰兒哺乳圖”、“淚眼朦朧圖”、“夕陽挽扶圖”這樣三幅圖景、三個特寫鏡頭,來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從而折射出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美好。
其中的“夕陽挽扶圖”這樣寫道:夕陽西下,從遠處走來兩位相互挽扶的白首老人。在共同走過了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后,留給他們的只有蹣跚的腳步和滿臉的皺紋。他們迎著夕陽走去,留下了高大的背影和背影四周那耀眼的光環(huán)……人常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很有點無可奈何的意味。但是當你看到他們綻開在皺紋間的笑容時,你一定會發(fā)出感嘆:最美不過夕陽紅!是啊,從相識到相知到相戀,一直到相挽,他們走過的雖然是一路坎坷、一路辛酸,但是他們卻一步步走向和諧!真的就是患難見真情,真愛無限,溫情永遠。整理著一幅幅“素材”,讓心在和諧中浸泡,情在和諧中升華,我為之動了真情。報名截止時間馬上就要到了,我?guī)献约旱淖髌?,帶著信心,走進“和諧”畫展大廳。
本文作者運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和諧”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作為一名中學生是很難把“和諧”這個話題說深論透的,作者采取的是避重就輕的方法,以為參加畫展準備“素材”這樣的小事為切入點,寫出了自己眼中的“和諧”和自己心中對“和諧”含義的理解,通過以小見大手法的運用,展現(xiàn)了“和諧”這一宏大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