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敏華
王文娟飾演的林黛玉堪稱經(jīng)典。
回想起1982年在上海師范大學的那次高規(guī)格紅樓夢學術會議,在秘書組的我還有份特殊工作:照顧徐玉蘭、王文娟兩位越劇《紅樓夢》寶、黛扮演者。其實“薛寶釵”呂瑞英也來了,比較年輕,無需特別關照。她們聽會極其認真,文娟老師拿出本練習簿,手不釋筆做記錄。我偷眼一看,封面上有“孫慶元”三字,想是她與孫道臨先生的女兒無疑。他們女兒生在原子彈爆炸那幾天,故名。呂瑞英當時從海南島派出所所長任上回來不久,身上還有股颯爽英氣。有一天徐玉蘭老師病了,發(fā)燒,我攙著她陪她回招待所,感覺她手又軟和又溫暖,心想就是這雙軟手,在五七干校修地球多年,躲在廁所里練嗓子還被人告發(fā)。好在,這一切荒謬殘酷都過去了,你看這些專家藝術家,誰個不是一臉的朝氣蓬勃!
河南省博物館館長韓紹詩向代表們介紹《曹雪芹小像》的調查情況,結論是現(xiàn)代人偽造的。一石掀起千層浪,專家代表多數(shù)同意河南博物館的意見,也有一些人存疑甚至反對,周汝昌與宋謀瑒反對最烈,強烈要求在上海找公安機關重新鑒定。
我讀研前在上海公安局白茅嶺農(nóng)場工作,孫遜先生就把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我與同事高雪芳領著韓紹詩,走訪了市公安局政保處。徐富宙處長及一眾經(jīng)驗豐富的同事們接待了我們,以公安破案手法,將小像與題詞拍成照片,放大,再用放大鏡仔細查看,把字或邊旁剪下,與河南帶來的現(xiàn)代人朱聘之的字復合,結論是:兩者為同一人的筆跡字體,特別是走之旁、言字旁、馬字旁等,以及逗號、頓號,如出一轍。但他們出言謹慎,說河南提供的字跡太少,且是現(xiàn)代漢語報告書,而須鑒定的是古漢語,故建議是否請河南公安局也鑒定一下,多帶些朱聘之的字去,尤其是朱的簽名,因為“之”字是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書寫習慣的,文言里常用,小像題款里就有。
此外,我們還走訪了上海博物館裝裱師及書畫鑒定大師謝稚柳先生,他們都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不同光照條件下,認真審視了小像,提出看法與建議。謝稚柳先生一直是我敬仰的書畫大家,且是我大學老師錢漪云的親舅,故還偷空環(huán)視了謝先生書房。這樣開闊、這樣書卷氣、這樣藝術氛圍十足的書房,我還是第一次見。可惜我是個粗心的人,那時又沒相機,先生書桌上攤開著的畫到一半的作品、墻上懸掛著的一幅極為漂亮的對聯(lián),都沒記下;看見筆架上吊著支碩大的毛筆,我心里想“真?zhèn)€是大手筆??!”
一路上,韓紹詩先生都緊緊夾著他的黑皮包,那里面有要緊的小像、資料,我們還時時提醒他:當心包包,街上會有小偷?;匦B飞?,輕松了,我編了個笑話,說有個小偷見先生的包鼓鼓囊囊的,以為一定值錢,就踩了先生一腳,搶了包飛奔而去。韓先生聽了仰面大笑,還接著我故事編了下去,說:那小偷是河南人,還不止一個,一路跟蹤韓紹詩而來,其背后有河南文物造假的黑勢力。雪芳不甘寂寞,也接了一段龍來湊熱鬧,說我們立即返回公安局政保處求助,最后還是靠警察同志把他們抓住……可惜這已編得有頭有尾、像模像樣的偵探故事也沒有記下來,現(xiàn)在都淡忘了。要是記得,編部電視連續(xù)偵探劇多好!
展覽將回顧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的建筑設計生涯,并在展廳內首次復現(xiàn)其代表作“水之教堂”,并部分再現(xiàn)其另一件經(jīng)典建筑——“住吉的長屋”。展覽將通過精致的建筑模型、手稿、大量獨有的影像記錄、旅行筆記和攝影作品,為觀眾全面展現(xiàn)安藤忠雄建筑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設計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