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穎昌
據(jù)民間傳聞,有兩家鄰居,東邊的一家以賣雞為生,西邊的一家以賣蒜為生。賣雞的一家要早起拔雞毛,把院子中弄得雞毛亂飛;賣蒜的這家要早起剝蒜皮,弄得滿院都是蒜皮。每當刮東風(fēng)時,東家的雞毛就會被吹到西家院子里;刮西風(fēng)時,西家的蒜皮又會被吹進東家院子去。兩家常因這些事爭吵,最后還打起了官司。沒想到縣老爺對他們說:“這等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來衙門打官司!每人賞十個大板,回家反省去吧!”自此以后,“雞毛蒜皮”的說法便四處傳開了?!半u毛”和“蒜皮”都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因此“雞毛蒜皮”便用來指代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
半夏摘自《好冷好冷的冷門知識》
不能。大象是無法做到四只腳同時離地的,哪怕是一個瞬間都不行。
大象不能跳起來與它的骨骼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大象腳上的骨頭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有很多,但是骨骼之間的縫隙更小,缺少從地面起跳所需的彈性結(jié)構(gòu),這也導(dǎo)致大象腳的靈活性比較差,無法起跳。另外,大象走路時,腳與地面并不完全貼合,它們都是踮著腳走路的,這讓大象無法像人一樣,先踮起后腳跟,所以根本不能完成起跳動作。而且就算大象克服一切困難跳了起來,也會由于自身重量過大,只要輕輕一跳,就會受到自身重量沖擊,骨骼瞬間碎裂。
唐麗光摘自微信公眾號“兒童文學(xué)”
有些人會把掉在地上的食物直接扔掉,有些人認為食物掉在地上盡快撿起就還能吃,那掉在地上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科學(xué)家說:“許多食物即使在地上待了30分鐘也能吃!這些食物包括餅干、干面包等較干的食品,它們沾染的細菌即使過了30分鐘也沒有增加多少;但煮熟的面條、糖果等較有黏性的食物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沾上更多的細菌,因此這些食物要遵循‘五秒原則,即掉到地上五秒之內(nèi)可撿起來吃。但是人們通常撿拾的速度會超過五秒,而且掉在不同的地面,如毛毯、瓷磚等,細菌數(shù)量也不同,要視情況而定?!?/p>
小荷尖尖摘自《百科新說》
首先,由于整支的粉筆圓潤光滑,包裝好的一排排粉筆,粉筆一頭經(jīng)常接觸空氣,最后受潮變質(zhì),時間久了,粉筆表層有質(zhì)地較為堅硬的碳酸鈣,導(dǎo)致不容易書寫。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打滑,還會發(fā)出刺耳的怪異聲,所以他們總會下意識地把粉筆的兩頭去掉,中間的部分濕潤些,寫起來會流暢許多,字體也會更清晰。其次,每位老師的手大小不一樣,較長的粉筆捏在手中不大方便,若粉筆頭伸出來太長,那么書寫時稍一用力就會斷,不如折斷一截書寫更方便。
唐麗光摘自微信公眾號“兒童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