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谟袀€“燈癡”,叫王福和。64歲的他是一名電力工作者,也是一位民間收藏發(fā)燒友,酷愛收藏燈具。
王福和的父親是海南第一代電工。還在孩提時代的王福和就開始跟在父親后面轉(zhuǎn),一晃眼到了10多歲,他也成了??诠╇娋只鶎幼冸娬镜幕鶎訂T工,到如今大半輩子都在跟“電與燈”“光與亮”打交道。與燈的緣分,幾乎就是注定的。
50多年來,王福和收藏了近千盞各式各樣的燈,年代久遠的可追溯至戰(zhàn)國時期。
這些燈都是他通過各種渠道,從全省各地收集來的,有時候請朋友吃一頓飯、送鄰居一袋米,就能換來一件心儀的寶貝。他非常珍愛這些藏品,每次搬家,都要用舊報紙把一盞盞古燈包裹好,放在紙箱里,分批保存。
朋友給王福和的燈具大展柜取了個名字,叫“燈與電歷史文化館”。藏品從遙遠的戰(zhàn)國古燈,再到民國時期的電燈,造型各異,或青銅、或陶瓷、或竹木,形形色色,古樸大方。
“海南第一盞電燈就在我家?!标P(guān)于“海南第一盞電燈”的故事,他是從父親那兒聽來的。
這是一盞白色琉璃罩銅質(zhì)電燈,燈罩宛如白玉,1914年在??诤5楹恿铃夹u第一次被點亮,至今尚可通電,非常珍貴。
1914年,??谑杏幸慌_英國制造的柴油發(fā)電機,在電房里安裝了海南第一盞電燈。隨著電燈公司的遷址,這盞電燈也就棄用了。后來,一位電工想把這盞燈拆卸下來保存,由于螺絲釘生銹,難以拆卸,那位工人便打算用鋸條切割。當時,那一幕恰巧被王福和的父親王書林看到,他及時阻止并親手將燈小心翼翼地拆卸了下來。
王福和介紹道,比如海南特有的海棠樹果子燈,多以青蛙為造型,這是因為自古以來,青蛙就有“吉祥”的寓意,而采用“一葉有蛙”造型的諧音,意味著這是對一個家庭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
收集過程中,令王福和印象最深的是一盞“元寶形防風防水油燈”,它是海南人經(jīng)海上絲綢之路進行貿(mào)易的一個有力證明。這種燈是以前南海商船的航行用燈,形似元寶,它在腹部開有一個小孔,燈盞就從這里放入,這種造型讓這盞燈有了防風防雨的功能。后來經(jīng)??谑惺詹貐f(xié)會鑒定,這盞燈的出產(chǎn)年份可追溯到宋代。
2018年,王福和將收藏的近千盞燈具毫無保留地全部捐贈給海口供電局,成立了燈博物館。(綜合《海南日報》、海南頭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