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受愛
摘 要 為研究不同藥劑防治柑橘潰瘍病的藥效,進行了田間藥效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用藥15 d后,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對于柑橘潰瘍病有著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以達到86.17%,對比77%氯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噻森銅懸浮劑500倍液、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效較高,而且具有低毒低殘留的特點,是一種理想的柑橘潰瘍病防治藥劑。
關鍵詞 柑橘潰瘍病;藥效對比試驗;藥劑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6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25
柑橘潰瘍病是柑橘種植中較為嚴重的病害,屬于一種檢疫性病害,會給柑橘產業(yè)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柑橘潰瘍病為害的部位包括葉片、果實和枝梢。如果葉片染病,會在病部呈現(xiàn)出黃色或者暗黃色斑點,周圍油漬狀濕圈,后葉面隆起,有米黃色海綿狀物體,然后隆起部分破碎,呈現(xiàn)凹陷或者褶皺,后期病斑會呈現(xiàn)為淡褐色,中間位置為灰白色,發(fā)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交界處可以觀察到褐色釉光,凹陷位置則多呈現(xiàn)為放射狀[1-2]。如果果實染病,相應的癥狀與葉片類似,但病斑一般只會出現(xiàn)在果皮上,病情嚴重時會出現(xiàn)早期落果。如果枝梢染病,初期一般為圓形水漬狀病斑,呈暗綠色,之后會逐步發(fā)展為灰褐色,在枝梢上形成裂口,裂口的深度較大,最后多個病斑會融合在一起,形成黃褐色不規(guī)則的病斑,邊緣十分明顯。柑橘潰瘍病會導致果實品質和產量下降,給果農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對柑橘的發(fā)展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做好對柑橘潰瘍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對防治柑橘潰瘍病的高效低毒殺菌劑進行篩選,是柑橘產業(yè)發(fā)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3]?;诖?,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賓陽縣選擇試驗田塊,對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77%氯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噻森銅懸浮劑500倍液、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柑橘潰瘍病的藥效進行對比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選擇廣西賓陽縣某果農的沃柑園,種植面積9 754 m2,種植密度約為90株/667 m2,行距3.0 m,株距2.5 m,柑橘潰瘍病的發(fā)生較為均勻。沃柑園本身土壤肥力中等,排水和灌溉條件良好,各個小區(qū)的水肥條件、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于2019年7月中下旬,選擇晴朗天氣進行試驗。
1.2 試驗藥劑
A組: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浙江龍灣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B組:77%氯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廣東東莞瑞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組:20%噻森銅懸浮劑500倍液,浙江東風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D組: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日本北興化學工業(yè)株式公社生產。
E組:對照,清水。
1.3 試驗方法
一共設置15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為3株沃柑,每一種處理方法重復3次,在小區(qū)中隨機用藥,小區(qū)周邊設置隔離保護行。選擇晴朗無風天氣,新梢抽出約2 cm時噴藥,使用16型手動噴霧器,對樹冠進行噴霧,確保葉片的正面和反面都噴施均勻,以藥滴將滴未滴為準。
1.4 藥效調查
在用藥15 d后,在每一個小區(qū)內每棵沃柑樹的東西南北中5個方位分別調查一個嫩梢,每個嫩梢上調查5片葉子,對病葉數(shù)量和對應的病級數(shù)進行記錄,病葉分級標準:0級為無病斑;1級為每葉有1~5個病斑;3級為每葉有6~10個病斑;5級為每葉有11~15個病斑;7級為每葉有16~20個病斑;9級為每葉有21個以上的病斑。
分級后,計算病情指數(shù),見公式(1)。
依照施藥區(qū)域的病情指數(shù)和對照區(qū)域的病情指數(shù)對比,就不同藥劑的防治效果進行計算,計算公式見公式(2)。
相關數(shù)據(jù)使用鄧肯式新復極差(DMRT)法開展顯著性測驗,就不同處理方式防治效果的差異水平進行對比分析。
1.5 安全性調查
在用藥期間,對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77%氯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噻森銅懸浮劑500倍液、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施藥區(qū)和空白對照區(qū)進行對比,分析沃柑的葉片和果實是否存在異?,F(xiàn)象,是否有藥害出現(xiàn)[4]。
2 結果與分析
2.1 防治效果分析
4種不同藥劑對于柑橘潰瘍病的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結合試驗結果可知,在施藥后15 d,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77%氯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噻森銅懸浮劑500倍液、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以及空白對照組的病情指數(shù)分別是1.04、1.42、2.36、1.61和7.52,結合相應的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分析,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77%氯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噻森銅懸浮劑500倍液、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對于柑橘潰瘍病的防治效果分別是86.17%、81.12%、68.62%、78.59%。運用DPS軟件,開展相應的差異性分析,可以明確,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與77%氯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差異顯著,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與20%噻森銅懸浮劑500倍液防治效果、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效果三者之間差異極顯著[5]。
所有的處理數(shù)據(jù)都進行3次重復,取平均值;使用DMRT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測定
2.2 安全性
在用藥期間開展全面的調查研究,將4種藥劑用藥區(qū)域和空白對照區(qū)域進行對比,沃柑的葉片和果實生長都沒有出現(xiàn)明顯異常,也沒有明顯的藥害,表明4種藥劑在本試驗中的用量不會影響沃柑的安全生長。
3 結論與討論
結合試驗結果分析,在施藥后15 d,對4種藥劑的用藥區(qū)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A組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達到了86.17%[6],其余三種藥物對于柑橘潰瘍病的防治效果依次為B組77%氯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1.12%)、D組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8.59%)、C組20%噻森銅懸浮劑500倍液(68.62%),所有的藥劑在在防治柑橘潰瘍病的同時,都具有低毒、低殘留的特征,在柑橘生產方面可以輪換使用,能夠強化防治效果。在大面積推廣使用的情況下,柑橘潰瘍病的防治還是應該以預防為主,做到防治結合,在出芽之后的3 d、10 d和15 d各施藥一次,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藥劑類型和濃度[7]。
依照多年潰瘍病防治經驗,柑橘潰瘍病的防治應該以農業(yè)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盡可能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避免農藥殘留問題。潰瘍病本身屬于一種細菌性病害,可以通過昆蟲、枝葉接觸等方式傳播到嫩梢、嫩葉和幼果上,經由氣孔以及傷口侵入感染,高溫條件下傳播速度加快?;诖?,在對柑橘園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施加有機肥,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對多元素復合肥進行合理施加,同時及時對園中的病枝、病葉以及病果進行清理,統(tǒng)一放梢,對潛葉蛾等害蟲進行防治,減少傷口數(shù)量,并在每一次新梢萌發(fā)后,連續(xù)用藥2~3次,以有效預防和控制柑橘潰瘍病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賴家豪,宋水林,劉冰.三株柑橘潰瘍病生防內生細菌對臍橙感染潰瘍病后幾種防御酶活性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學報,2020,32(11):1994-2000.
[2] 秦秀娟,祁靜靜,竇萬福,等.柑橘Rboh家族鑒定及其對激素和柑橘潰瘍病的響應[J].中國農業(yè)科學,2020,53(20):4189-4203.
[3] 錢佳琳.柑橘潰瘍病生防細菌的篩選及其在臍橙葉片上的定殖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20.
[4] 張志標,李月,周玉蓉,等.梅州市柑橘潰瘍病發(fā)生原因及綜合防控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20(07):115,118.
[5] 趙洪濤,陳東奎,陳香玲,等.沃柑潰瘍病病原菌分離鑒定及防治藥劑篩選[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9,50(12):2703-2712.
[6] 陳仁強,林培,林樹政.海南瓊中綠橙潰瘍病田間藥劑防治試驗初報[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8(07):140-141.
[7] 陸英,漆艷香,喻群芳,等.幾種藥劑對柑橘潰瘍病的田間防治效果[J].南方園藝,2018,29(03):9-11.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