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軍 詹傲 衛(wèi)正洪
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發(fā)前顱窩底粉碎性骨折的不同手術療法研究
羅成軍 詹傲 衛(wèi)正洪
(樂山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四川 樂山,614000)
研究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發(fā)前顱窩底粉碎性骨折的不同手術效果。在我院2017.1-2021.3內納入40例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發(fā)前顱窩底粉碎性骨折患者遵循電腦隨機盲化法分為對比組(n=20,硬腦膜顱底重建手術)與試驗組(n=20,“三明治”顱底重建手術),比較兩組手術效果。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0%,相比對比組的40.00%更低,P<0.05。采用“三明治”顱底重建手術治療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發(fā)前顱窩底粉碎性骨折方式相比硬腦膜顱底重建手術效果更好,術后并發(fā)癥也較少,值得應用。
粉碎性骨折;硬腦膜顱底重建術;開放性顱腦損傷;三明治顱底重建術
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發(fā)前顱窩底粉碎性骨折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骨折情況,患者合并出現(xiàn)鼻眼處受損嚴重、腦組織挫傷與顱內血腫時應及時予以手術進行治療[1]。當前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法多選擇顱底重建術,能避免患者出現(xiàn)腦脊液漏及顱內感染等不良現(xiàn)象,手術成效較佳,但當下顱底重建方式也有區(qū)別,重建方法的不同其臨床成效也各不相同[2]?;谝陨蟽热?,本文對該類患者分別采取硬腦膜顱底重建術與“三明治”顱底重建術,分析不同手術方式對該類患者的不同治療效果,現(xiàn)作以下研究,闡述如下。
遵循隨機電腦盲化法將我院2017.1-2021.3內收治的40例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發(fā)前顱窩底粉碎性骨折患者列為對比組與試驗組,各20例,對比組男9例,女11例,年齡20~60歲,均值(46.54±4.45)歲,高處墜落6例,外力傷8例,交通事故6例,試驗組男12例,女8例,年齡19~61歲,均值(45.47±4.56)歲,高處墜落7例,外力傷6例,交通事故7例,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無顯著差異且均知曉本次試驗并簽字,P<0.05。
對比組:手術開始前予以氣管插管保持患者呼吸通順,防止誤吸口鼻腔內腦脊液與嘔吐物,徹底清潔手術部位。按照患者硬腦膜損傷范圍及前顱窩底處損傷部位明確手術時所需物品。在手術進行前首先游離患者硬腦膜邊緣后以提高縫合便捷性。直接縫合患者撕裂硬膜,并加固纖維蛋白膠與翼肌,在手術期間多次應用雙氧水沖洗以提高血腫與腦脊液的清除情況。
試驗組:術前準備工作與對比組相同,翻轉帶蒂筋膜并平鋪在患者顱底缺損部位,或通過顳肌筋膜連接蝶骨嵴與蝶骨平臺,保證顱底缺損覆蓋的完整性;采用碘伏或雙氧水將原碎裂骨片與額骨內板進行清洗浸泡,清洗后將其進行修剪并覆蓋在顱底缺損處,隨后用鈦網對其進行覆蓋并采用鈦釘將其固定;將鋪帶蒂骨或顳肌筋膜再次平鋪在鈦網上,并將第一層與其進行固定縫合以構成第三層修復膜。所有患者在術后均24~48h留置引流管,予以對癥抗感染治療,將頭部抬高15~30°,防止顱內壓升高。
統(tǒng)計兩組硬腦膜膨出、搏動性凸眼及顱內感染等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并按(硬腦膜膨出+搏動性凸眼+顱內感染)/總例數(shù)%計算發(fā)生率。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通過x±s表示,兩組之間均是對比通過t進行檢驗,兩組之間的均數(shù)比較,通過t 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比較使用x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P<0.05表示。
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0%,相比對比組的40.00%更低,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n=20,%)
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發(fā)粉碎性骨折采用手術治療能起到促進解剖結構恢復、清創(chuàng)與減少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癥作用,能起到一定手術成效[3]。而前顱窩底的解剖學性質具有一定特殊性,故此患者硬腦膜受損與顱底缺損都是該位置發(fā)生骨折的相關因素。人體顱底眶板與篩板較為薄弱,加上附近是蝶竇與眼眶等空腔結構造成該位置支撐力下降,受到外力撞擊易出現(xiàn)斷裂游離,甚至會刺入腦內與眼眶,進而導致患者腦組織損傷[4]。
對于該病臨床既往通常采用硬腦膜直接縫合修補術,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死亡率均較高,因此須尋找一種更為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高效科學的治療措施,促進其預后得到有效恢復。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對比組更低,P<0.05。表明“三明治”顱底重建修補術療效確切,安全性較佳?!叭髦巍憋B底重建修補術是將鈦網放置在顳肌筋膜或者兩層帶蒂骨膜之間,能全面確?;颊唢B腔位置的完整與封閉性,較好的避免了硬腦膜膨出及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癥情況。同時此種重建方式在患者鼻咽腔與顱底缺損相通的現(xiàn)象下,能隔絕修補材料直接與外界接觸,不僅能有效減少感染風險,同時有效提高患者自體骨的成活幾率。其次術后對引流管的處理能降低滲液所造成的組織修復難度,略抬高頭部的體位能使患者在打噴嚏或咳嗽時出現(xiàn)的顱內壓升高風險得到有效降低,使手術療效與安全性得到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發(fā)顱窩底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三明治”顱底重建手術治療相比硬腦膜顱底重建手術效果更好,能使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得到有效降低,提高手術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建議應用推廣。
[1]張翔,宋金海.不同手術方案在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發(fā)前顱窩底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貴州醫(yī)藥,2017,41(11):1184-1185.
[2]嚴玉金,李江,王新東,等.不同方法顱底重建治療開放性顱腦損傷合并前顱窩底粉碎性骨折[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6,32(6):589-592.
[3]王超,劉昉,蘭莉萍,等.兒童額骨、前顱窩底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的Ⅰ期手術重建[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11):833-836.
[4]姚浩,陳騰達,郭協(xié)力.急性顱腦損傷合并顱前窩底骨折行顱底重建的重要性[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9,24(9):4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