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瓊 王飛燕 張廣義
1.河北省張家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北張家口075000;2.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農業(yè)農村局,河北懷安076150
該病例于2020年12月7日發(fā)生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劉某豬場,主訴該場共有母豬60 多頭,近10 d來該場多頭母豬突然不明原因出現(xiàn)頑固性不吃食、臥地不動現(xiàn)象,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癥狀逐漸加重。駐場獸醫(yī)用抗生素和磺胺類等藥物治療均無效,已經死亡2 頭、另有9 頭癥狀嚴重。
患豬體溫38.9~39.6 ℃,精神差,每天只吃幾口飼料、采食量不足正常時的1/5;喝水減少,糞便稍干燥?;钾i大部分時間臥地不動,所有患豬躺臥時前軀均不敢著地,多數(shù)患豬用兩前肢將身體撐起,只用后軀躺在地上。少數(shù)患豬將兩前肢蜷縮在胸部下方爬伏在地上,眼睛閉合,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有時還會出現(xiàn)打哆嗦現(xiàn)象?;钾i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效果均不明顯,最后衰竭而死。病程3~4 d,致死率70%左右,死前體溫逐步下降到36 ℃以下。
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該戶半個月前從某小型米面加工廠購回500 kg 谷、黍的“飛糠”(即碾米所得的細糠)。這種飛糠含糧食的成分較多、營養(yǎng)價值較高,但產量很低,一般為谷黍總量的5%左右。1 個小型米面加工廠積攢到上千斤的“飛糠”一般需要3 個月左右。由于所購飛糠的數(shù)量有限、但營養(yǎng)價值高,被優(yōu)先安排給了臨產母豬和哺乳母豬食用,添加量為15%。連喂10 d 后,喂“飛糠”的母豬陸續(xù)開始發(fā)病,其他未添加“飛糠”的母豬和肥豬、仔豬均無異常。
解剖2 頭患豬,肝臟均腫大約1/3 以上,其中大部分肝臟顏色變淺、只有少部分肝臟色澤和組織顆粒正常。大約1/3 的肺臟尖葉和膈葉背面、腹面發(fā)炎腫脹、呈紫黑色,發(fā)炎部位的肺臟實質軟化、間質明顯增寬。胃黏膜腫脹變厚,表面附著一層稀薄的黑色黏性分泌物,小腸黏膜分布有大量棗核樣紫紅色出血斑;腎臟色澤變淡、呈土黃色(圖2)。
圖2 腎臟變化
1)化驗室檢查:取肺臟和小腸病變組織抹片,革蘭氏染色后在顯微鏡下檢查,可見大量革蘭氏陽性的球桿狀或卵圓形菌體,并呈鏈狀排列。每個鏈長短不一,短者4~8 個菌體,長者20 多個菌體。
2)診斷結論:根據(jù)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解剖變化和化驗室檢查綜合判定,該場母豬所患疾病為霉菌毒素中毒和鏈球菌混合感染。
1)立即停喂本批“飛糠”。
2)飼料中添加“霉可脫”和“黃金維他”,連用7~10 d,以解除或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
3)肌注“多效膽磺注射液”+“氨芐西林”,6 h 后再注射“復合維生素B”和“恩諾沙星混懸液”,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注射1 次,連用3~5 d,以解除進入體內的霉菌毒素,同時殺滅鏈球菌。
按上述方法治療1 d,患豬精神狀態(tài)好轉、食欲增加、臨床癥狀減輕。輕癥連用3 d、重癥連用5 d后所有患豬全部治愈,無一死亡,而且大群中也無新病例發(fā)生。
1)細膩的“飛糠”營養(yǎng)價值雖高,但卻極易混合地面的塵土成為土源性鏈球菌繁殖的溫床,故貯存時間長的“飛糠”會產生一種“辣齁齁”的味道,導致飼料的適口性嚴重變差。這種含有多量土源性鏈球菌的“飛糠”通過呼吸道和食道進入豬體內后,會在肺臟和小腸黏膜、胃黏膜繁殖,并引起繁殖部位嚴重的炎癥變化,導致患豬前胸部劇烈疼痛,因而臨床上出現(xiàn)前軀不敢臥地或前軀支撐、后軀體臥地的現(xiàn)象。
2)由于“飛糠”的產量有限、積攢過程所需的時間太長,導致霉菌孢子在“飛糠”中得以繁殖,并產生大量的霉菌毒素,進一步加快了患豬的死亡速度。解剖看到的患豬肝臟變大、色澤變淡就是霉菌毒素急性中毒的典型癥狀。
3)肌注“恩諾沙星混懸液”和“氨芐西林”能夠很好地殺滅侵入體內的鏈球菌;而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復合維生素B”和“高效雙膽磺”對解除霉菌毒素的危害有很好的效果。
4)本病發(fā)生在黑豬養(yǎng)殖場,黑豬對劣質飼料危害的抵抗力天然強于白豬,如果本病發(fā)生于白豬養(yǎng)殖場,后果將更為嚴重。在此提醒養(yǎng)殖場:“飛糠”一定要現(xiàn)產現(xiàn)用,積攢時間太長的“飛糠”最好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