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旭
(西安市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陜西 西安710100)
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是陜西省省內(nèi)跨流域調(diào)水工程,整個調(diào)水工程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秦嶺輸水隧洞(黃三段和越嶺段)、三河口水利樞紐和黃金峽水利樞紐[1]。
嶺北工程包含5、6、7號主洞及支洞,隧洞施工過程中涌水及生產(chǎn)廢水經(jīng)5、6、7支洞排出,出口段及出口延伸段自流至出口洞外排出,此處暫不考慮其抽排水設計。
1)隧洞相鄰關系平面布置圖
秦嶺隧洞嶺北段工程主要包括:正洞以及輔助支洞5號和6號、7號勘探試驗洞,項目主要工程見圖1。
圖1 隧洞相鄰關系平面示意圖
2)6號勘探試驗洞及主洞試驗段
6號勘探試驗洞包括勘探試驗洞土建工程和有關的勘探試驗??碧皆囼灦雌骄?470 m,洞口底板高程721.93 m,洞底高程516.57 m。洞身段為圓拱直墻型斷面,斜長2479 m,斷面凈尺寸7.7 m×6.75 m(襯砌后),綜合縱坡8.32%;6號勘探試驗洞主洞試驗段工程擔負下游2 km、上游2.261 km的鉆爆法施工任務。其中,6號勘探試驗洞與主洞試驗段交點的正洞樁號為K65+163.517,主洞試驗段交叉點底板高程為516.57 m。洞身段為圓拱曲墻馬蹄型斷面,斷面凈尺寸6.76 m×6.76 m(襯砌后)、正洞坡降為1/2530。
3)5號支洞及TBM施工段
5號支洞長4595 m(平距),斜長4620 m,洞身斷面凈尺寸5.2 m×6.0 m(襯砌后),為圓拱直墻型斷面,綜合縱坡9.94%。采用無軌運輸方式,主要解決TBM長段施工中通風、出渣、檢修等問題[2]。
秦嶺隧洞TBM施工段由TBM后配套安裝洞(160 m)、TBM主機安裝洞(50 m)、TBM步進洞(410 m)、TBM始發(fā)洞(25 m)、TBM檢修洞(560 m)、TBM拆卸洞(50 m)和TBM掘進施工段(7175.517+8310 m)組成[3]。其中TBM后配套安裝洞、TBM主機安裝洞、TBM步進洞、TBM始發(fā)洞、TBM檢修洞、TBM拆卸洞采用鉆爆法施工,現(xiàn)澆混凝土襯砌。
嶺北TBM施工段采用一臺Φ8.02 m敞開式硬巖掘進機施工,支洞采用固定皮帶機配合主洞連續(xù)皮帶機出渣,模筑襯砌段采用全圓穿行式模板臺車TBM同步襯砌技術。TBM通過6號支洞運至組裝洞室,在洞內(nèi)組裝并完成調(diào)試后向進口方向掘進[4]。
4)7號勘探試驗洞
7號勘探試驗洞工程建設內(nèi)容包括施工臨建工程、7號勘探試驗洞土建工程、黑河中橋、王家河中橋以及棄碴道路等??碧皆囼灦雌骄?877 m,洞口底板高程623.27 m,洞底高程514.37 m。洞身段為圓拱直墻型斷面,斜長1880 m,斷面凈尺寸7.0 m×6.0 m(襯砌后),綜合縱坡5.8%。
以秦嶺山脊為界,地勢北高南低,高程多在1000 m~2500 m之間,相對高差1500 m,隧洞最大埋深約2000 m,地貌上分為秦嶺嶺南中低山區(qū)、秦嶺嶺脊高中山區(qū)及秦嶺嶺北中低山區(qū)三個主要地貌單元。根據(jù)秦嶺隧洞在區(qū)內(nèi)出露地層巖性和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特征,將含水介質(zhì)與地下水結(jié)合,分為第四個孔隙水、碳酸鹽巖巖溶水及基巖裂隙水三大類。
秦嶺隧洞通過區(qū)地下水根據(jù)其斷裂構(gòu)造和地形地貌條件分為嶺南、嶺北兩大水流系統(tǒng)及若干子水流系統(tǒng),主要以潛水為主,局部表現(xiàn)出弱承壓性。因此,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主要受地層、巖性、地質(zhì)構(gòu)造的控制[5]。
區(qū)域地下水以近南北向徑流排泄,各子水流系統(tǒng)(即支流水系)地下水徑流方向與區(qū)域徑流方向有所不同。基巖山區(qū)的大氣降水及冰雪消融水通常以風化裂隙、構(gòu)造裂隙作為主要通道,補給溝谷地下水。地下水的排泄方式,除以河流、溝谷作線狀排泄外,還以泉點作點狀排泄[6]。
5號支洞工區(qū)輔助正洞施工,不施工正洞。正常涌水量5076 m3/d,最大涌水量10150 m3/d。5號支洞與主洞相交里程為k55+280。
6號支洞承擔主洞施工工區(qū)為k46+360~k67+163.517,長度20803.517 m。正常涌水量14919 m3/d,最大涌水量29838 m3/d;支洞水平長度2470 m,正常涌水量1101 m3/d,最大涌水量2202 m3/d。6號支洞與主洞相交里程為k65+164。
6號支洞承擔的排水總量為:正常涌水量16020 m3/d,最大涌水量32040 m3/d。
7號支洞承擔主洞施工工區(qū)為k67+163.517~k75+286,長度8122.483 m。正常涌水量5800 m3/d,最大涌水量11600 m3/d;支洞水平長度1877 m,正常涌水量2065 m3/d,最大涌水量4130 m3/d。7號支洞與主洞相交里程為k70+723。
7號支洞承擔的排水總量為:正常涌水量7865 m3/d,最大涌水量15730 m3/d。
4.1.1 5號支洞施工排水方案(與正洞貫通前)
根據(jù)設計5號支洞正常涌水量5076 m3/d,最大涌水量為10152 m3/d,采取DN300單管道排水。根據(jù)施工進度情況,在洞壁一側(cè)修建四級泵站排水。
4.1.2 5號支洞施工排水方案(與正洞貫通后)
5號支洞與正洞貫通后,排水通過引水溝流入主隧洞,通過主隧洞排除洞外。即5號支洞的水直接排入正洞由6號水泵站排出。
4.2.1 6號與5號支洞之間正洞貫通前排水方案
6號支洞正洞與5號支洞正洞貫通前,正洞內(nèi)的6號水泵站承擔著6號支洞及正洞地下水排出任務。6號支洞工區(qū)正常涌水量16020 m3/d,最大涌水量32040 m3/d,采取DN400雙管道排水。因6號支洞已完工,考慮泵站維護運營成本,采取一級排水。
4.2.2 6號與5號支洞之間正洞貫通后排水方案
6號支洞與5號支洞之間正洞貫通后,6號支洞同時承擔5號支洞主洞上游排水任務,5號泵站承擔自身斜井的排水。
4.2.3 6號與7號支洞之間正洞貫通后排水方案6號支洞與7號支洞之間正洞貫通后,6號支洞和7號支洞仍各自承擔本工區(qū)段的施工排水任務。
根據(jù)設計7號支洞正常涌水量為2065 m3/d,最大涌水量為4130 m3/d;采取DN300單管道排水。7號支洞貫通前,根據(jù)施工進度情況,在洞壁一側(cè)修建二級泵站排水。
7號泵站貫通后,還承擔本支洞工區(qū)的排水任務,設計正洞工區(qū)正常涌水量為5800 m3/d,最大涌水量為11600 m3/d;增加一路DN300排水管道,采取雙管道排水。同時,在7號斜井施工過程中,水泵選型上必須兼顧7號支洞貫通后的排水量。
1)水量計算
5號支洞正常涌水量QZ=5076m3/d,最大涌水量Qmax=10152 m3/d;鉆爆施工用水量Q2=120 m3/d。
隧洞正??偱潘浚?/p>
Q=QZ+Q2=5076+120=5196 m3/d÷20 h=259.8 m3/h
隧洞最大排水量:
QZmax=Qmax+Q2=10152+120=10272 m3/d÷20 h=513.6 m3/h
2)管徑選擇
選用DN325鋼管2根,一根正常,一根備用。
3)揚程計算
5號斜井最低點高程為520.554 m,最高點高程978.018 m
地形高差:H1=978.018-520.554=457.464 m
揚水管道長度:斜井長度L=4620 m
揚水管道沿程損失為:DN325鋼管v=0.87 m/s,1000i=3.66,H2=4620×3.66/1000=16.91 m
考慮到管道連接及彎頭等對水頭的損失,管道總的水頭損失按照沿程損失的2.5倍考慮。
水泵所需總揚程H=H1+2.5H2=457.464+2.5×16.91=499.739 m
4)水泵選型
按四級潛水泵考慮,水泵選型為:礦用隔爆型潛水排沙電泵320-30×5-260,Q=320 m3/h,H=150 m,N=260 kW;工作1臺,備用1臺,檢修1臺。共設泵12臺。
5.2.1 主洞TBM施工前
1)水量計算
6號支洞正常涌水量Q1=1101 m3/d,最大涌水量Q1max=2202 m3/d;
正洞段正常涌水量Q2=14919 m3/d,最大涌水量Q2max=29838 m3/d;鉆爆施工用水量Q3=120 m3/d。
隧洞正??偱潘浚?/p>
QZ=Q1+Q2+2×Q3=1101+14919+2×120=16260 m3/d÷20 h=813 m3/h
隧洞最大排水量:
QZmax=Q1max+Q2max+2×Q3=2202+29838+2×120=32280 m3/d÷20 h=1614 m3/h
2)管徑選擇
選用DN400 mm鋼管2根,一根正常,一根備用。
3)揚程計算
6號斜井最低點高程為516.57 m,最高點高程721.93 m
地形高差:H1=721.93-516.57=205.36 m
揚水管道長度:斜井長度L=2479 m
揚水管道沿程損失為:DN400鋼管v=1.80 m/s,1000i=11.4,H2=2479×11.4/1000=28.3 m
考慮到管道連接及彎頭等對水頭的損失,管道總的水頭損失按照沿程損失的2.5倍考慮。
水泵所需總揚程H=H1+2.5H2=205.36+2.5×28.3=276.11 m
4)水泵選型
鑒于6號斜井已施工完成,考慮減少維護成本,采取井底一級潛污泵排水:
水泵選型為:礦用隔爆型潛水排沙電泵400-50×6-630,
Q=400 m3/h,H=300 m,N=630 kW;
工作2臺、備用2臺、檢修1臺,共設潛污泵5臺。
5.2.2 TBM第一階段施工
1)水量計算
6號支洞正常涌水量Q1=1101 m3/d,最大涌水量Q1max=2202 m3/d;
正洞段正常涌水量Q2=14919 m3/d,最大涌水量Q2max=29838 m3/d;TBM施工排水量Q3=1100 m3/d。
隧洞正常總排水量:
QZ=Q1+Q2+Q3=1101+14919+1100=17120 m3/d÷20 h=856 m3/h
隧洞最大排水量:
QZmax=Q1max+Q2max+Q3=2202+29838+1100=33140 m3/d÷20 h=1657 m3/h
2)管徑選擇
選用DN400 mm鋼管2根,一根正常,一根備用。
3)揚程計算
6號斜井最低點高程為516.57 m,最高點高程721.93 m
地形高差:H1=721.93-516.57=205.36 m
揚水管道長度:斜井長度L=2479 m
揚水管道沿程損失為:DN400 mm鋼管v=1.89 m/s,1000i=12.58,H2=2479×12.58/1000=31.19 m
考慮到管道連接及彎頭等對水頭的損失,管道總的水頭損失按照沿程損失的2.5倍考慮。
水泵所需總揚程H=H1+2.5H2=205.36+2.5×31.19=283.335 m
4)水泵選型
鑒于6號斜井已施工完成,考慮減少維護成本,采取井底一級潛污泵排水。
水泵選型為:礦用隔爆型潛水排沙電泵500-55×5-720,Q=500 m3/h,H=275 m,N=720 kW;工作2臺、備用2臺、檢修1臺。共設潛污泵5臺。
5.2.3 TBM第二階段施工
1)水量計算
6號支洞正常涌水量Q1=11 0 1 m3/d,最大涌水量Q1max=2202 m3/d;
正洞段正常涌水量Q2=14919 m3/d,最大涌水量Q2max=29838 m3/d;TBM施工排水泵流量Q4=1100 m3/d。
5號支洞正常涌水量Q3=5076 m3/d,最大涌水量Q3max=10152 m3/d;
隧洞正??偱潘?/p>
QZ=Q1+Q2+Q3+Q4=1101+14919+5076+1100=22196 m3/d÷20 h=1109.8 m3/h
隧洞最大排水量
QZmax=Q1max+Q2max+Q3max+Q4=2202+29838+10152+1100=43292 m3/d÷20 h=2164.6 m3/h
2)管徑選擇
選用DN450 mm鋼管2根,一根正常,一根備用。
3)揚程計算
6號斜井最低點高程為516.57 m,最高點高程721.93 m
地形高差:H1=721.93-516.57=205.36 m
揚水管道長度:斜井長度L=2479 m
揚水管道沿程損失為:
DN450鋼管v=1.94 m/s,1000i=11.37,H2=2479×11.37/1000=28.19 m
考慮到管道連接及彎頭等對水頭的損失,管道總的水頭損失按照沿程損失的2.5倍考慮。
水泵所需總揚程H=H1+2.5H2=205.36+2.5×28.19=275.835 m
4)水泵選型
6號斜井已施工完成,考慮減少維護成本,采取井底一級潛污泵排水:
水泵選型為:礦用隔爆型潛水排沙電泵600-50×6-1000,Q=600 m3/h,H=300 m,N=1000 kW;工作2臺、備用2臺、檢修1臺。共設潛污泵5臺。
1)水量計算
7號支洞正常涌水量Q1=2065 m3/d,最大涌水量Q1max=4130 m3/d;掌子面施工用水量Q3=120 m3/d。
正洞段正常涌水量Q2=5800 m3/d,最大涌水量Q2max=11600 m3/d;每個掌子面施工用水量Q3=120 m3/d。
隧洞正常總排水量QZ=Q1+Q2+Q3=2065+5800+120×2=8105 m3/d÷20 h=405.25 m3/h
隧洞最大排水量
QZmax=Q1max+Q2max+2×Q3=4130+11600+120×2=15970 m3/d÷20 h=798.5 m3/h
2)管徑選擇
選用DN300 mm鋼管2根,一根正常,一根備用。
3)揚程計算
7號斜井最低點高程為514.37 m,最高點高程623.27 m
地形高差:H1=623.27-514.37=108.9 m
揚水管道長度:斜井長度L=1880 m
揚水管道沿程損失為:DN300 mm鋼管v=1.59 m/s,1000i=12.6,H2=1880×12.6/1000=23.69 m
考慮到管道連接及彎頭等對水頭的損失,管道總的水頭損失按照沿程損失的2.5倍考慮。
水泵所需總揚程H=H1+2.5H2=108.9+2.5×23.69=168.125 m
4)水泵選型
按二級潛污泵考慮水泵選型為:礦用隔爆型潛水排沙電泵400-50×2-220,Q=400 m3/h,H=100 m,N=220 kW;工作1臺、備用1臺、檢修1臺。共設潛污泵3臺。
隧洞內(nèi)抽排水方案的確定既需要結(jié)合工程所在的地質(zhì)情況,也需要理論的計算作為支撐,需要結(jié)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做研究做設計,排水能力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
施工過程中國按照此方案進行了排水布置,排水效果良好,既保證了施工安全,也滿足了工程進度要求,可為后續(xù)隧洞工程提積累經(jīng)驗、供提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