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
“新冠疫情暴露了印度是美國領導下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的這一說法刺激了印度不少人的神經。連日來,印度多家媒體發(fā)文,反駁這一說法。《印度時報》19日發(fā)文稱:“印度在‘四方機制中的位置取決于其對抗中國的能力,而不是抗擊新冠疫情?!庇《萐wara?jya新聞網19日發(fā)表評論稱:“如果沒有印度,‘四方機制將會死掉?!?/p>
《金融時報》的上述文章發(fā)表于6月15日。報道稱,印度災難性的新冠疫情浪潮不僅沉重打擊了其成為“世界藥廠”的雄心,而且讓美國推動印度“在印太地區(qū)抵制中國影響力”的計劃折戟沉沙,削弱了旨在對抗中國的“四方機制”。《金融時報》稱,印度的第二波疫情危機以及隨后出臺的疫苗出口禁令,疏遠了鄰國,讓“四方機制”首次試圖證明其可為印太地區(qū)提供實際幫助而非單純的“反華同盟”的算盤落空。更為重要的是,“恰恰是印度的失敗為中國創(chuàng)造了機會”。文章還引述了多名印度、英國專家的分析稱,印度的新冠疫情危機暴露了其希望成為“崛起大國的雄心壯志”與其“履行承諾的能力”之間的差異,“顯然影響了印度的聲譽和可靠性”。
《印度時報》19日發(fā)表評論文章稱,印度的疫苗出口禁令的確會對其造成聲譽損害,但這將是短期的,因為全球輿論是變化的;“印度政府無法對大規(guī)模公共衛(wèi)生危機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并不能等同于其建設道路或國防的能力”。“新冠疫情對印度在‘四方機制中的地位的影響,取決于疫情后印度的經濟和軍事可以為那些希望直面中國崛起的國家提供什么”?!岸唐趦龋《鹊耐饨徽呖赡軙驀鴥葟吞K的緊迫性而分心。對公共衛(wèi)生的投資可能以國防、外援和多邊承諾的投入減少為代價。然而,對抗中國的影響力是‘四方機制的一個長期項目?!盨warajya新聞網19日的文章稱,印度絕不是“四方機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全球疫情暴發(fā)后,“新德里為‘四方機制堅守堡壘,與中國在向世界供應疫苗方面競爭——而當時華盛頓不愿出口,而是選擇囤積物資”。
《金融時報》報道中的“嫌棄”意味讓一些印度人頗為受傷,更有一些媒體稱這是對印度的誹謗和詆毀。OpIndia網站18日發(fā)文稱,美國是“四方機制”中明顯的“最強環(huán)節(jié)”,但卻是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超過60萬人死亡?!霸谑澜缙渌胤皆馐芸嚯y時,自由世界的領導者美國關上了大門,并囤積了所有醫(yī)療用品?!薄叭毡竞桶拇罄麃唽κ澜缈箵粢咔榈呐统兄Z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文章稱,《金融時報》不指責美日澳,卻單獨針對印度,是出于西方媒體的“殖民后遺癥心態(tài)”?!懊看味继鰜碓g毀印度的西方媒體應該明白,是世界和‘四方機制需要印度來對付中國,而不是相反?!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