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12時許,甘肅白銀市景泰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公共安全事件前方應急指揮部宣告搜救行動結束,最終確認遇難參賽者21人,其中不乏一些國內優(yōu)秀運動員。172人參賽,21人因失溫遇難。這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
超10%參賽人員遇難
5月22日9時,來自全國各地的172名越野跑運動員,踏上了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舉辦的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征途。這段坡陡彎急、險峰林立的賽事,曾被中國田徑協(xié)會授予“自然生態(tài)特色賽事”“中國馬拉松銅牌賽事”。
然而,開跑僅3小時,“有幾個人已經(jīng)沒有意識,口吐白沫了”“速來救援”“CP2山頂”等消息,便在該賽事工作群中炸了鍋。
白銀市市長張旭晨介紹,當時百公里越野賽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即24公里的CP2附近),突遭災害天氣,短時內局地突降冰雹、凍雨,并伴有大風,氣溫驟降。
13時30分左右,景泰縣中泉鎮(zhèn)葫麻水村村支書王欽林接到發(fā)生險情附近的常生村村支書通知后,迅速組織村民趕往支援。14時左右,賽事組委會在派遣景區(qū)應急隊伍抵達CP2山頂后,叫停比賽。18時左右,初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已接回139名參賽運動員,仍有33人失聯(lián)。
事故發(fā)生后,甘肅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趕往事發(fā)現(xiàn)場,組織開展救援處置。23日9時許,最后一名遇難者遺體被找到。
有參賽人員回憶了當時的驚魂時刻。22日13時左右,“老將”李鵬程(化名)剛跑過CP2,突然大風伴隨著雨點撲面而來。李鵬程不得不雙手牢牢抓住地面,不安在心中蔓延開來。寒冷,是他唯一的感知。眼看著就到了CP3,求生欲完全戰(zhàn)勝了勝負心,李鵬程決定退賽。這是他最慶幸的決定。想走出“鬼門關”難如登天。李鵬程只能和一名身穿白衣的男跑友抱著取暖。攙扶著走了不久,凍麻了的身體已開始失溫,意識模糊的李鵬程半途暈厥。掙扎著睜開雙眼,李鵬程已經(jīng)躺在病床上。
白銀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李淵慧表示,此次搜救最困難之處在于被困人員距離比較遠,搜索過程中基本采取步行,該地地形地貌非常復雜,且很多地方?jīng)]有通信信號。
仍有四大疑問待解
搜救雖已宣布結束,但就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公眾仍有一些疑問待解。
天氣預報為何未發(fā)揮預警作用?
景泰縣氣象局局長康永學介紹,為賽事提供了信息專報,曾作“大風藍色預警”。甘肅一著名戶外俱樂部負責人宋明說,此次事件最大的失誤是運營方?jīng)]有對氣象部門提供的預警做出正確預判。
賽道補給站設置是否合理?
此次越野賽活動對參賽者列了一個裝備清單,沖鋒衣等保暖裝備僅作為建議選項,而沒有作為強制裝備。北京體育大學戶外運動教研室主任布和認為,按照預定計劃,參賽者晚上才到達賽道補給站,最險要的地方又沒有其他補給站,這是不合理的。
舉辦方叫停比賽是否及時?
22日12時參賽人員在微信群里發(fā)布求救信息,14時舉辦方才叫停比賽。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李圣鑫說,對于這種類似于極限運動的馬拉松越野賽遭遇特殊天氣情況,應該有暫?;蛑兄贡荣惖念A案。
有無應急救援預案?
李圣鑫說,極限運動項目的賽事安全管理與應急救援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救援預案的賽前審查。從此次救援情況看,救援保障無法第一時間抵達,也是這次賽事造成嚴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專業(yè)領域的極限運動并非“玩命”,而是有著嚴格的安全標準。這場“奪命”越野賽對中國方興未艾的山地馬拉松、山地越野等極限運動的發(fā)展是一個沉重打擊。活動的相關人員都該深入反思:是要野蠻生長,還是高質量發(fā)展?
什么是失溫?
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qū)溫度降低,并產(chǎn)生一些寒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癥。溫度、濕度、風力,這三個因素是失溫最常見的直接原因。
輕度失溫(體溫在37℃-35℃):身體會感到寒冷,渾身不停顫抖,但是顫抖還處于可控范圍,一些細致的手上工作無法完成;中度失溫(體溫在35℃~33℃):身體感到強烈的寒意,渾身劇烈顫抖并且無法用意志進行有效抑制,走路有可能磕磕絆絆,說話也開始變得吐詞不清含糊;重度失溫(體溫在33℃~30℃):人的意識已經(jīng)變得模糊,反而對冷的感覺變得遲鈍,從活動能力變差逐步發(fā)展為喪失活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部分或完全喪失,身體從劇烈顫抖發(fā)展為不再發(fā)生顫抖;死亡階段(體溫在30℃以下):人體基本上處于死亡邊緣,這個時候外界稍微一點沖擊都有可能導致心臟微顫而停止跳動,而這個階段的最后結局就是死亡。(綜合《新華每日電訊》5.23 、半月談微信公號 姜偉超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