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探索知識之海,曾讀到一則康德箴言:“位我上者,燦若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p>
震撼之余我更覺困惑,宇宙人生之奧秘,該往何處去探尋?
師曰:“大學也。”
幡然領(lǐng)悟罷,疑竇又生:一所理想的大學,應該是什么模樣?
尋尋覓覓間,我在云南大學(下文簡稱云大)用七載光陰找到了心中的答案:“理想大學者,有大師之謂,得求學之道,居美好之境?!?/p>
此刻東陸園中春光如許,尋一角清幽,就一杯普洱,我且將尋到的答案細細說與你聽。
云南,一個時空交錯造就的多彩秘境,因《滇略》中“彩云現(xiàn)于南中”之記而得名;厚重的文化積淀有著“自楚蹻迄兩爨”的久遠;云南大學便是這秘境中的一所百年高等學府,坐落在終年朗潤、溫暖如春的昆明。
1922年,秉承著“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為地方發(fā)展文化”的辦學宗旨,在云南省長唐繼堯?qū)④?,留美學生董澤(云大首任校長)等先輩的合力推動下,云南大學在荊天棘地的幽暗年月中誕生。盡管創(chuàng)業(yè)維艱,但先賢們?nèi)跃倪x擇,將校址定在了云南貢院舊址,既可傳承悠悠文脈,又可枕商山而面翠海,有景物之盛,而絕塵囂之氣——惟愿學子求學于此,能“啟文運而潤芳華,以躍瞻觀之壯,昭禮樂之隆”。
此后的百年歲月里,云南大學的發(fā)展歷程曲折艱險,卻能鴻儒輩出,名賢代起。從人才濟濟的私立東陸大學時代、國立云南大學時期,到名師薈萃的“雙一流”高校建設時期,學科建設與學術(shù)研究碩果屢綻;從困頓中拓荒創(chuàng)業(yè)之艱苦,在戰(zhàn)火中守成發(fā)展之匪易,到今日匯桃李芳園,擢賢能樂事之歡欣。云大以自由研究為教旨的學基漸厚,以學術(shù)興校為核心的建設成果斐然。
時至當下,我幸運地成為一個在東陸園中身著春服的孩子,好奇地撿拾著一枚枚由百年古木上輕輕落下的甘甜果實。
在這有限卻已然廣博浩蕩的空間里,我?guī)缀鯎碛辛藷o限可能的自由,以及廣袤無垠的探索視野。
每當我佇立于棠紫櫻紅的會澤院前望古思深,唐公“世方萬變,我自抱一”的校訓便猶在耳畔;在莊嚴清肅的至公堂里靜默懷想,聞一多先生“公理永在”的怒吼就撕開了密布的陰云;行走在銀杏道飄飛的黃葉間,仿佛還能聽到劉文典先生以自然均衡論莊子的“天均”之辯;每每從慶來堂前路過,那個在清華大學春風得意,卻毅然返鄉(xiāng)辦學的熊慶來校長音容便躍然眼前;于圖書館中細讀典籍,腦海中總是會浮現(xiàn)出費孝通和吳文藻先生在破舊的魁閣中不計困苦,追求理想的真切圖景……
陶行知先生曾言,他心中理想?yún)s懸而未見的大學校園景觀如是:雄偉,美麗,闊大,富于歷史,便于交通。而當我在云大的校園里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不斷地路過,聽到,看見,念及——便深知這里巍峨的歷史建筑,秀美的自然景觀,宜人的氣候環(huán)境,無一不承載著先師們對一代代莘莘學子的真切關(guān)懷和殷殷期盼,亦無一不是被求學之道的文化與精神絲絲浸濡而綻放出包羅萬象、自由開放的璀璨光芒。
今天的云大,已成為中國首批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之一;呈貢和東陸占地面積共四千余畝的校園風光如畫,圖書館藏書逾三百萬冊;雄厚的師資,使76個本科專業(yè)中的國家重點專業(yè)百花齊放,民族學、生態(tài)學、專門史、微生物學等國家級重點學科成果斐然,30個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躋身全國前70%,化學、植物學等學科還進入了全球ESI前1%;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技術(shù)轉(zhuǎn)移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各領(lǐng)域科研平臺群英輩出,碩果不斷……一所立足地緣優(yōu)勢,優(yōu)勢特色研究顯著,學科均衡齊全,人才密集的綜合性大學矗立在春城溫暖的陽光里,她有著我心中理想大學該有的模樣:尋蹤百年可得大師輩出之教化,數(shù)載芳華可尋求學立身之善道,四時晨暮可身處如詩如畫之佳境。
在這理想的光風霽月之境中,我快樂地生活、探研、求索,依托綜合性大學的優(yōu)勢,在學科交叉滲透的良好氛圍中完成了本科雙學位的修讀和研究生階段的探索,和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們不斷學習、突破、成長。
光陰彈指東流,回首往昔——遠續(xù)鐘樓晨暉,近承文淵英華;諧配東陸呈貢,錦綴會澤文津。新啟楠梓楸樺,明遠中山樓雅;澤湖晶瑩朗潤,文典慶來道遠,七載不負耕辛。
一路走來,我從懵然無知的少年到心性成熟、情志日堅的青年人,云大的氣質(zhì)早已融入了我的秉性中,為我烙上了溫暖和包容的特質(zhì),讓我對深厚的學識、崇高的思想道德保持終生的興趣與渴望。
在云大這方能夠包容不同學派、觀點、人才,能夠自由開展各種學術(shù)研究和探討的天地間,回眸史跡,耳濡目染,放眼未來,燦若星辰。
(文中圖片均源自學校官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