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導(dǎo)語】生活是一個大舞臺,有的人站在高處,有的人卻活在塵埃之中。有的生命雖然卑微,卻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散發(fā)出微光,營造出一片溫暖。
溫暖的細(xì)節(jié)
路來森
生活中,有許多小事,你做了,我做了,他做了,行者無意,不經(jīng)意間,卻給別人帶來了溫暖。這就像小河流水般,久久地滋潤著人的心。
我做教師多年,教出的學(xué)生無數(shù)。隨著歲月的流逝,學(xué)生在長大。漸漸地,絕大部分學(xué)生的相貌、名字,我都忘卻了,甚至于“對面不相識”。很多時候,我行走在小城的街道上,迎面過來一個年輕人,遠(yuǎn)遠(yuǎn)地就喊:“老師,是你啊?!弊呓磉吜?,握住我的手:“老師,這些年您還是那樣年輕,沒有大的變化啊?!蔽摇班培拧钡貞?yīng)答著,裝出一副熱情的樣子。其實,我早已記不起這位學(xué)生了。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知道,學(xué)生還記得我,他的那一聲問候,讓我的心暖暖的。
總是這樣,學(xué)生離我而去了,我還回過頭,望去,望去……
有一次,我因買房子,到“服務(wù)大廳”去辦證。我把準(zhǔn)備好的材料,雙手遞給坐在辦公桌前的一位年輕人。他端詳一番,忽然站起來:“老師,是你啊。”我先是一愣,繼而故作認(rèn)識地問:“你在這兒工作啊。”學(xué)生大概看出了我那“一愣”的表情,于是自我介紹道:“我就是在三中上的學(xué)啊,幾年過去了,您大概有點不大認(rèn)識我了?!闭f完,他又忙不迭地說:“老師,您坐著,剩下的一切,交給我來辦吧?!闭f完,他就一個窗口一個窗口地跑起來,不多時候,一切手續(xù)就辦完了。然后,他恭恭敬敬地把證件交到我手里。
自始至終,我都沒有回憶起這位學(xué)生讀書時的情狀。我只是把這份溫暖記在心里。此后,每次經(jīng)過“服務(wù)大廳”,我就想:那里面,有我的一份信賴。
一天早晨,我騎電動車去學(xué)校上班。經(jīng)過一個路口時,被一輛橫插而出的電動車撞了,我被重重地摔了出去。我緩緩站起,身邊已站立了一位交警。他趕緊扶住我的肩膀,說:“活動一下,看看摔折骨頭了沒有?!蔽一顒恿艘幌?,雖然周身有些酸疼,骨節(jié)卻沒有被折的感覺。于是,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說:“這就好,這就好?!比缓?,他順手從口袋中掏出一疊手紙,向我的臉上擦去。我順勢摸了一下自己的臉,火辣辣的地方有血流出。他說:“不要緊,只是擦破皮了。我先給你擦一下,你再去醫(yī)院上點藥?!蹦且豢?,我真是感動,感動得差點落淚。
他沒有像有些交警那樣,一味責(zé)備別人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而是先關(guān)心別人的傷情,而且還是體貼備至。這濃濃的人情味,怎不讓人感動?
此后,我們成了“朋友”,每次經(jīng)過那個路口,看到他在值班,我總會向他笑一笑,他也對我笑。這一笑,竟有一種陽光般的燦爛。
我喜歡小聚,在小城里找一家安靜的飯館,與一二朋友把酒閑談。我經(jīng)常約的一個人,是我的一位遠(yuǎn)房大哥。他已六十多歲,在一家小區(qū)干保安工作。他在家庭中毫無地位可言。相聚時,我更多的是靜靜地聽他的傾訴。酒至半酣,傾訴到一定程度,他總會說:“大兄弟,在這個縣城里,也就是你還看得起我啊,還常常找我喝酒。我得謝謝你??!”這一刻,他的老眼,總是淚汪汪的。我知道,大哥的話是真誠的。對于一位身份卑微的人來說,別人不經(jīng)意間的一點關(guān)懷,也許就會溫暖他的大半生。
生活就是這樣,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一顰一笑,你也許并不覺得怎樣。但對于別人,就可能是一份溫暖、一種鼓勵、一份大的人生關(guān)懷。豈可輕忽乎?
(來源:《黔西南日報》2020年12月14日)
【賞析】生活中有很多細(xì)節(jié),看似微不足道,卻能給人帶來溫暖和感動。這些溫暖是觸摸得到的!這些感動是發(fā)自肺腑的!路上與“陌生人”相遇,一句“老師,是你啊”令“我”心里暖暖的。這樣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這樣的感動也常伴身邊。文中,作者集中筆墨寫了三個這樣的生活細(xì)節(jié):一是去“服務(wù)大廳”辦證時,一個叫不上名字的學(xué)生為“我”跑前跑后;二是在馬路上騎電動車被撞倒后,得到交警的關(guān)懷;三是請遠(yuǎn)房大哥喝酒,使他的心靈得到慰藉。在寫法上,本文不僅合理安排內(nèi)容,還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通過生活細(xì)節(jié)來彰顯人性光輝,突出了溫暖的力量。
月光下的花絲巾
曹化君
晨間跑步,我遇見她,她的頭都快低進(jìn)垃圾箱里了,依然喜氣洋洋地招呼一聲“跑步去啊”。
晚間散步,又遇見她,她坐在拐角處的一片空地上,擺弄她撿拾來的“寶貝”。
“看看,很多都是從你們院里撿的。”她一點兒不在乎我微微皺起的眉頭和感受,盯著她的“寶貝”們顧自說下去。
“這燒水壺好好的,咋就扔了呢?底上的焦糊,回家用醋和小蘇打泡泡,再用鋼絲球擦擦,至少還可以用五六年。這把小木椅少了一條腿,找根木棍安上,和新的一樣。這個布簾子可以當(dāng)床單,可以做成沙發(fā)罩,還可以縫成坐墊靠背啥的。這個球拍給孫子,那個布娃娃給孫女,他們又得抱著我使勁親。這一把麥稈樣細(xì)挑的蠟燭,我還沒想好是停電時用它照明還是送給孫子孫女當(dāng)玩意兒,花里胡哨的,看著就喜氣……”
她捏起腳邊的一個小紙包,里面是小香皂,賓館用的那種。她將小紙包放在鼻尖,聞一下,再聞一下,好奇喜悅的樣子讓我想起小時候第一次看見有香味的橡皮擦,恨不得像糖果一樣含在嘴里。
她忽然從地上站起來,我嚇了一跳,回過神來時,看見她手里的花絲巾。
“我還從沒圍過絲巾哩,你教教我,咋個圍法。”她遲疑著說。
我接過花絲巾,折好了,搭在她脖子里,說:“好了?!彼苫蟮囟⒅业哪槪置髟谡f,這么簡單呀,能不能再教我一種圍法。我握起絲巾的一頭,往一邊拉長些,繞著她的脖子轉(zhuǎn)一圈,再轉(zhuǎn)一圈,用眼神告訴她,好了。怕她誤會我敷衍,我說,我平時都這么圍的,又補上一句,越簡單越美。
她的臉上忽然泛起一層紅暈,她用月光般縹緲柔和的聲音問我:“好看不?”兩只手輕輕地摩挲著花絲巾。
我好像從來沒認(rèn)真看過她的臉,真美呀,幾許羞赧幾許得意的表情,眼神里泛著柔和的光暈。那條被我當(dāng)垃圾一樣扔掉的花絲巾也格外美麗起來。
忽然覺得,她就是三毛,就是跟隨外祖母在星光下拾荒的高爾基。她的眼睛里,處處是寶貝,是歡愉,是光明,是詩和遠(yuǎn)方。
(來源:《昆山日報》2020年7月28日)
【賞析】本文以一個拾荒老人為寫作對象,通過整理撿來的垃圾這個鏡頭,寫出了老人的滿足及不可多得的美。早晨遇見,看到她把頭埋在垃圾箱里;晚上遇見,看見她正擺弄撿來的“寶貝”。尤其是圍花絲巾的場景,透露出老人對美的渴望,使“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普通的老人,而是三毛……她的眼里裝滿了對生活的滿足和美好的渴望。
行走的菊花
曹春雷
又看到了他,在商場前的一個角落里。他依然低頭忙碌,面前一堆鞋子。他補鞋,兼配鑰匙。旁邊是拐杖,還有一盆花,開得正燦爛。那是菊花,一層層花瓣舒展開來,黃燦燦的,明媚且耀眼。
我不止一次見到這花。每次見到鞋匠,都會看到這花。因為這花,我認(rèn)定他是個有趣的人。有誰會和一盆花一起出攤呢?我見過的,只有這個鞋匠。
據(jù)說鞋匠所在的位置,是這家商場為照顧他,在自家廣場前特意劃定的。因為這,我對這家商場有了好感。雖然只是一個細(xì)節(jié),但足以看出其管理的人情味來。我住的地方距離這家商場有些遠(yuǎn),但平日里我還是會繞道來買東西。當(dāng)然,也是為了看看鞋匠,還有他的花。作為一名業(yè)余寫作者,我總是對身邊的人和事有濃厚的興趣。
鞋匠大概五十多歲了吧,額上的皺紋疊著,一層又一層,像極了他身邊的這盆菊花綻開的花瓣。無論是埋頭干活,還是抬頭與人說話,微微的笑意總是漾在臉上。這微笑明凈如秋水,讓人看到了,心也清澈,且生出暖意來。
我也會拿鞋來讓他補,等著的時候,同他攀談幾句。我問起這花,他說是春天時,一位賣花的老板看著花蔫了,要扔掉,自己看到后要了來。拿回家后,換了盆和土,花又生機盎然起來。我問為啥每次出攤都要帶著這花,他憨憨一笑,說“好看唄”。他家在城郊,每天進(jìn)城后一待就是一整天,能看到花的時間很少,于是就帶來了,反正放在三輪車上也占不了多大空間。我說,這花成了你的招牌,誰走過,都會多看一眼,說不定還會為你帶來生意呢。他還是嘿嘿一笑。
我想他與這盆菊花有相似之處,他一定經(jīng)歷了人生的波折——雖然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波折。這菊花也是,差點被賣花的扔掉。而現(xiàn)在,人與花相遇,互相陪伴,引為知己。這是人與花的緣分。
有一次我去配鑰匙,又跟他聊起來,他說閨女研究生畢業(yè),在大城市找了份好工作,要他搬去與她一起住。我說你咋沒去,他說還是習(xí)慣待在這里,閨女剛參加工作,手頭不寬裕,自己掙一點貼補一下她。
我曾在街上見過鞋匠,他正騎著電動三輪車,后面的車斗里,那盆菊花緊緊挨著那把拐杖,在秋風(fēng)里一起搖搖晃晃,行進(jìn)在這個城市的大街上。菊花燦爛,騎車人的笑容比菊花還要燦爛。
(來源:《金陵晚報》2020年11月12日)
【賞析】這是一個溫暖的鏡頭,一個殘疾的鞋匠,一盆開得燦爛的菊花,讓商場前的角落多了一抹亮色。這個鞋匠生活在塵埃里,也許有過和菊花一樣的波折,卻依然笑對生活。每天出攤,他都把菊花帶在身邊。他不想讓菊花在家里受冷落,同時也彰顯出一份對生活的熱愛。在寫法上,本文不僅語言樸實,還將人與花融為一體,以花襯人,突出了平凡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