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少明 吳靜
動畫片充滿了想象力和神奇性,故事通俗易懂,造型豐富多變,已成為觀眾、尤其是兒童到青年的最愛。動畫片不再是兒童片的代名詞,也能反映時代進步、提振民族精神、培育美德情操,豐富觀眾文化生活。
動畫片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人物或角色塑造,主題思想可借助人物或事件去體現(xiàn)。觀眾也許忘記動畫片的故事情節(jié),但對某些動畫角色或形象卻印象深刻,如中國的孫悟空、哪吒、藍貓、喜洋洋、胡巴等,日本的鐵臂阿童木、一休、柯南、龍貓、奧特曼、機器貓、皮卡丘等,美國的米老鼠、唐老鴨、超人、變形金剛、加菲貓、小黃人、史瑞克等。這些經典形象深入人心,不僅是敘事、表意的載體,還可開發(fā)出衍生產品,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中國英雄題材作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重主題思想,輕故事情節(jié);重政治使命,輕角色魅力;重理念傳達,輕趣味娛樂。數量多,精品少,國際影響力弱,很難贏得觀眾的心。欲制作優(yōu)秀的英雄動畫片,須從塑造經典角色入手,精心設計,研磨劇本,演繹故事。鑒于此,筆者提出塑造中國動畫片英雄形象的三點建議。
何謂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在《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指出:英雄者,乃膽識過人、聰明智慧、無私忘我、不辭艱險、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英勇奮斗令人敬佩的人。
巍巍華夏,泱泱大國,歷代英雄如群星璀璨,壯舉偉業(yè)不勝枚舉。我們不乏英雄的美好傳說、經典文本,在注重“文以載道”的國度,主題表達更是易事。“如鹽入水有味無痕”,難的是如何將主題巧妙融入到故事情節(jié)、人物言行之中,這需要很強的形象思維、藝術技巧、敘事策略。我們要不斷深挖整理素材,提煉主題,研發(fā)劇本,精心構思,披沙揀金,使劇情緊湊,符合邏輯,細節(jié)傳神。經過典型化、審美化處理,尋找英雄身上偉大的人格基因、信仰追求、堅韌精神、豪邁氣概。英雄并非高大全、完美無缺,動畫片不應是英雄的故事圖解,刻板化、臉譜化;英雄不是天生注定的,動畫片的英雄也可個性復雜,逐漸養(yǎng)成英雄氣質。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作品要回到英雄所處的具體社會環(huán)境之中,寫出英雄的困境、內心矛盾、人性情感,與他人、與環(huán)境的沖突,面對困難激起的意志、奮爭的欲望,展現(xiàn)角色克服險阻逐漸成長為英雄的歷程,情節(jié)推進得曲折跌宕。深受歡迎的孫悟空由頑劣叛逆、大鬧天宮到覺醒蛻變,皈依正統(tǒng),斬妖除魔。當下火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哪吒在自我否定、肯定的博弈中,由胡鬧怨恨后,在親情的呵護和師傅的引導下走向犧牲自我、揚善擔責,解救危難。
錢運達執(zhí)導的動畫片《女媧補天》(1985)幾乎沒有臺詞,完全依靠動作、情節(jié)來敘事達意,展現(xiàn)女媧開世造人,勤勞艱辛,體恤百姓,與民同樂。此后面對火神和水神相爭時留下的災禍,她同情弱者,煉五石以補天,最終因漏洞太大,裂縫不斷擴展。女媧義無反顧將身體嵌入裂縫里,漸漸與石頭溶合在一起。她的身上集聚著為人造福的無私精神和犧牲自我的無畏精神。
英雄題材的動畫不應是匆忙急就、趨時應景之作,要不斷精思積淀打磨劇本,沉靜制作。只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形象的英雄才能走近觀眾,激發(fā)起人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力,激發(fā)工作的自覺性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豪情。觀眾深受感召,才能壯信念之骨,補精神之鈣。
中國的英雄動畫形象應具有民族特質,本體風格,這不僅體現(xiàn)在角色造型、行為語言、情節(jié)設定、情感表達、意境營造、音樂、畫風等具象層面,還在題材、精神上有中國文化的辨識度和自信力。它應是集體精神與個性特色的結合,歷史語境和個人意志的結合。沒有集體精神的個人英雄主義是無意義的,脫離了具體歷史語境的個人意志是虛無的。
美國的超人、蝙蝠俠、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等大多為孤膽英雄,縱然受到歡迎,更多的是爆米花式的快餐消費,難以產生強烈的認同感。中國動畫片曾有漁童、雪孩子、神筆馬良、人參娃娃等虛構可愛的英雄為民造福。我國古代神話里的盤古開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等都可成為動畫的英雄原型。
習近平主席在《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指出:每個時代,行行業(yè)業(yè)都可以出英雄,學界、商界、工友、農友、軍人都涌現(xiàn)英雄事跡。思想家、理論家、文化大家、科學家也是國家和民族的英雄。不畏強暴抵御外辱的,爭取獨立和解放的,開拓創(chuàng)新促進繁榮,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個體可用動畫為其立傳、為其畫像,都能成為動畫片的光輝形象。中華文化從未斷流,中華民族具有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的擔當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等,它們都可成為主角的精神內核。
動畫片與神話、傳說、寓言、奇幻、科幻、鬼怪題材具有天然的親近性,我們既要從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中獲得資源,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契合時代追求。創(chuàng)作者要積極傳播中國的勵志故事和奮斗精神,如逆行的滅火者、紅旗渠、塞罕壩的故事,和紅軍長征、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要從現(xiàn)當代歷史、革命故事、改革開放的重大事件中獲得靈感,塑造現(xiàn)代英雄形象。希望創(chuàng)作者發(fā)揮想象力,提高創(chuàng)造力,精妙策劃設計,形成“中國動畫學派”,打造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英雄形象。
動畫片具有很強的虛擬性或神奇性,體現(xiàn)在內容到形式的諸多方面,如動畫角色的形象、語言、動作,敘事結構、情節(jié)細節(jié)、光色搭配、鏡頭運動、時空轉換、聲音運用、視聽節(jié)奏、角度和景別的選擇,還可虛擬現(xiàn)實渲染場景,創(chuàng)造三維立體的效果。從動畫片的制作材料和創(chuàng)作手法來看,動畫片無法像攝影攝像、實拍影視那樣完整復原物質現(xiàn)實。無論是傳統(tǒng)的單線平涂,還是當下的數字技術,無論是手繪、偶類、黏土等技法,亦或是中國獨有的水墨畫、剪紙動畫都無法逼肖現(xiàn)實,要盡可能發(fā)揮超現(xiàn)實性,在藝術再現(xiàn)、想象力、神奇化上凸顯亮色。
孫立軍導演的《小兵張嘎》(2005)和魯藝導演《四渡赤水》(2016)偏重寫實,幾乎是實拍片的翻版,很難被青年觀眾認可。創(chuàng)作者要揚長避短,通過想象再造奇特的事物、景象,我們在塑造動畫英雄也要遵循這一特性,“太實則無味”。英雄故事的真實性與動畫片的虛擬性似乎是悖論,創(chuàng)造神奇又把握藝術真實是擺在動畫創(chuàng)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動畫片不是報告文學、紀實影像,要適度增加奇觀性、娛樂性、趣味性。我們需要打開思路,積極創(chuàng)新,選準素材,找到適合動畫改編的英雄故事。中國航天、航空、航海事業(yè)高度發(fā)達,但影視挖掘不夠。我們要全力開拓科幻、高新技術、軍事領域、人工智能等題材,編創(chuàng)好故事,塑造新英雄。
在角色選擇上,編創(chuàng)者也要發(fā)揮想象,不僅從歷史、現(xiàn)實題材去尋找英雄,還要向未來、向非現(xiàn)實時空尋覓英雄,虛構有特色的英雄。中國動畫片曾有沉香、黑貓警長、海爾兄弟、鎧甲勇士、《未來機器城》中的新型機器人7723等典型。黃軍導演的《熱血雷鋒俠之激情營救》(2016)極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現(xiàn)代氣息,不僅有懲惡揚善,愛戀友情,團結寬容,化敵為友等傳統(tǒng)的主題,還有神奇的鳥霸送快遞、單車比賽、地溝油俠、擁抱機等時尚元素。迪斯尼創(chuàng)作的花木蘭和功夫熊貓深受觀眾好評,他們有濃郁中國風格,又虛構了很多諧趣內容、神奇元素,值得借鑒學習。塑造動畫形象也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典型人物離不開典型的環(huán)境。在展現(xiàn)宇航員、航天事業(yè)或防風治沙英雄時,我們盡可能運用數字特效去渲染太空之浩渺,飛天之奇幻,沙漠變綠洲的神奇效果。我國的橋梁、高鐵、電網等基礎建設在國際上名列前茅,宏偉壯觀的基建造型有助于塑造繁榮富強的國家形象和勤勞智慧的建設者形象。軍人英雄們在反恐防暴、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消防滅火時的險景危情也可以虛擬化再現(xiàn)。中國的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圍棋等競技體育出類拔萃,可借動畫片凸顯運動的速度和難度來強化中國隊員頑強拼搏的精神和高超精湛的技能。在英雄人物的臺詞設計上也要獨具匠心,使其精妙、幽默,富有個性、時代特點。
塑造成功的動畫英雄形象,絕非單一個體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黨政部門高度重視,關心支持,保證資金。動漫的制作周期很長,對人才的素養(yǎng)和技術要求更高,需要創(chuàng)作者對民族英雄心懷敬意,真誠投入。影視(動畫)企業(yè)要全面負責質量,合理定位,組建精干團隊,深入策劃,完善劇本,加強管理,升級設備,制作精良。創(chuàng)作者也要嚴肅認真,拓展想象,研究受眾,積極創(chuàng)造,精心設計,提高技藝。調侃崇高,丑化、顛覆英雄都是極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