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田間老化生物質(zhì)炭對潮土氨揮發(fā)的影響

      2021-07-03 07:34:10廖霞劉德燕陳增明何鐵虎牛玉慧丁維新
      關鍵詞:土壤溫度基肥生物質(zhì)

      廖霞,劉德燕,陳增明,何鐵虎,牛玉慧,丁維新*

      (1.土壤與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2.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100049)

      氨(NH3)揮發(fā)是農(nóng)田氮肥損失的重要途徑之一,全球氮肥誘導的NH3揮發(fā)量(以N計)已經(jīng)從1961年的1.9 Tg·a-1增加到2010年的16.7 Tg·a-1[1],其中,中國肥料來源的NH3排放量為10.7 Tg·a-1[2]。以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為主的華北平原,小麥季和玉米季平均氮肥投入量分別為325 kg·hm-2和263 kg·hm-2,然而,高氮肥投入沒有獲得產(chǎn)量的持續(xù)增加,反而造成氮肥利用率降低,大量氮肥以NH3揮發(fā)、淋溶等方式損失[3]。由于華北平原地區(qū)土壤呈堿性,極易引起氮肥的NH3揮發(fā)損失,Ju等[3]初步估算該地區(qū)小麥季和玉米季肥料氮的NH3揮發(fā)損失率分別為19.4%和24.7%。NH3是大氣細顆粒物(PM2.5)的重要組成成分[4],對霧霾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如何科學合理地控制農(nóng)田NH3揮發(fā),提高氮肥利用率和作物產(chǎn)量,削減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已成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生物質(zhì)炭因具有多孔性、大比表面積等特點而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分和養(yǎng)分固持,提高氮肥利用率[5-7],因此被用于降低農(nóng)田NH3揮發(fā)、提高作物產(chǎn)量和氮肥利用率[8-10]。研究表明,木質(zhì)生物質(zhì)炭能促進NH3的吸收和固定,降低NH3排放[8-9]。Song等[11]對濱海鹽堿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質(zhì)炭影響NH3的氧化和硝化作用,但是對NH3揮發(fā)的影響不明顯。Wei等[12]在華北平原的研究表明,生物質(zhì)炭提高了土壤pH,在小麥季和玉米季分別增加NH3揮發(fā)量31%和26%。Pan等[13]認為,土壤NH+4有效性和pH是影響土壤NH3揮發(fā)的主要因素,隨著土壤堿度的增加,NH+

      4將向NH3平衡移動。生物質(zhì)炭因自身的堿性能增加土壤pH,導致NH3揮發(fā)量增加[14];同時,生物質(zhì)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團能吸附NH+4,降低NH+4有效性,從而也可以減少NH3揮發(fā)[8-9]。所以生物質(zhì)炭對NH3揮發(fā)的影響效果取決于其對土壤pH和NH+4的雙重影響。

      隨著生物質(zhì)炭與土壤相互作用時間的增長,羧基、酚類和羰基等官能團逐漸在其表面形成,增加表面電荷密度和陽離子交換容量,提高土壤陽離子保留和吸附的能力[15-16],從而影響土壤NH3揮發(fā)。然而,目前生物質(zhì)炭影響NH3揮發(f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用當季,較少關注生物質(zhì)炭施用多年后的影響效應。本研究采用連續(xù)密閉室通氣法,測定了不同用量生物質(zhì)炭施用3 a后對小麥-玉米輪作農(nóng)田NH3揮發(fā)的影響,旨在評估生物質(zhì)炭的后效,為田間生物質(zhì)炭的施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qū)概況與試驗設計

      田間原位試驗位于河南省封丘縣的中國科學院封丘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實驗站(35°00′N,114°24′E),該地區(qū)是華北平原的典型區(qū)域,以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為主要種植制度。該地區(qū)為典型的半干旱半濕潤季風氣候,近30 a平均降雨量為615 mm,集中在6—9月;年平均溫度為13.9℃,每年1—2月溫度最低,7—9月溫度最高。土壤為發(fā)育于黃河沖積物的典型潮土,屬于鈣質(zhì)砂壤土,土壤pH為8.41,容重為1.41 g·cm-3,有機碳和全氮含量分別為7.41 g·kg-1和0.85 g·kg-1。

      田間試驗始于2014年6月9日,包括5個處理:不施肥(Control);常規(guī)施氮(CN);常規(guī)施氮+3 t·hm-2生物質(zhì)炭(NB3);常規(guī)施氮+6 t·hm-2生物質(zhì)炭(NB6);常規(guī)施氮+12 t·hm-2生物質(zhì)炭(NB12)。小區(qū)面積為3 m×6 m,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排列。在施氮處理中,尿素分為基肥和追肥兩次施入,用量為每季200 kg·hm-2,小麥季基肥/追肥比為3∶2,玉米季則為2∶3。磷肥和鉀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用量為過磷酸鈣120 kg P2O5·hm-2,硫酸鉀120 kg K2O·hm-2。生物質(zhì)炭購自河南商丘三利新能源公司,為玉米秸稈在450℃熱裂解炭化,pH為10.02,有機碳450 g·kg-1,全氮14.8 g·kg-1,灰分38.3%。在播種前,生物質(zhì)炭與基肥一并均勻撒施于土壤表面,立刻翻耕將肥料帶入0~20 cm的耕層土壤,充分混勻。追肥時,尿素撒施于土壤表面,并立即灌水,將肥料帶入耕層土壤。生物質(zhì)炭只在2014年6月施用一次,生物質(zhì)炭處理中氮、磷、鉀肥施用方法與常規(guī)施肥處理相同,所有小區(qū)田間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小麥季基肥和追肥時間分別為2016年10月10日和2017年3月13日,玉米季則分別為2017年6月12日和7月28日。小麥品種為矮抗58,于2016年10月10日播種,2017年6月8日收獲,行距為25 cm;玉米品種為鄭單958,于2017年6月12日播種,2017年9月23日收獲,行距和株距分別為70 cm和25 cm。成熟小麥和玉米收獲后,收集每個小區(qū)的籽粒和秸稈稱質(zhì)量,并采集樣品于60℃烘干至恒質(zhì)量,計算作物產(chǎn)量和地上部生物量。

      1.2 NH3排放通量測定

      田間NH3揮發(fā)通量采用連續(xù)密閉室通氣法測定,每日上午8:00—10:00和下午14:00—16:00分別采集兩次。所用密閉室裝置為直徑15 cm、高20 cm,底部開放的PVC材質(zhì)不透明圓柱體,底部插入土壤12 cm,頂部分別留有兩個通氣孔,直徑25 mm的通氣孔與高2 m的波紋管連通以保證交換空氣NH3濃度一致,另一個直徑12 mm的通氣孔與裝有硼酸吸收液的洗氣瓶連接,洗氣瓶的另一端與真空抽氣泵相連(圖1)。裝置的各銜接處均進行密封處理和檢驗。在真空抽氣泵的動力下,密閉室土壤揮發(fā)的氣態(tài)NH3隨空氣流動,進入到末端洗氣瓶中被60 mL含有混合指示劑的2%硼酸溶液充分吸收,換氣頻率為15~20次·min-1,抽氣結(jié)束后的吸收液用0.01 mol·L-1標準H2SO4進行滴定。每次抽氣結(jié)束后打開密閉室并移出試驗小區(qū),防止因密閉室內(nèi)外環(huán)境差異影響試驗結(jié)果。NH3揮發(fā)測定從施肥后第1 d開始,每日監(jiān)測,直至施氮處理NH3揮發(fā)通量與Control處理相同時停止測定。每次采集氣體樣品的同時記錄田間氣溫、土壤溫度和含水量,并采集土壤樣品測定相關指標。

      1.3 土壤樣品的采集與分析

      NH3揮發(fā)測定的同時,用直徑5 cm的土鉆在每個小區(qū)內(nèi)隨機選取5個樣點采集表層(0~20 cm)土壤樣品,充分混勻形成混合樣,用于測定土壤NH+4-N和NO-3-N含量。稱取10 g(烘干質(zhì)量計)過4 mm篩的鮮土,用2 mol·L-1KCl提?。ㄍ了葹?∶5),恒溫振蕩1 h(25℃),過濾,用流動分析儀(San++System,Skalar Analytical BV,Breda,Netherlands)通過比色法測定土壤NH+4-N和NO-3-N含量。小麥和玉米收獲后,采集土壤樣品測定土壤容重(環(huán)刀法)和pH(水土比為2.5∶1),并用凱氏定氮法測定植物氮含量。籽粒氮吸收量(kg·hm-2)為籽粒干質(zhì)量與氮含量的乘積,地上部氮素吸收量(kg·hm-2)為籽粒和秸稈氮吸收量之和。氣溫和降雨量由試驗站內(nèi)氣象站自動監(jiān)測。NH3揮發(fā)測定的同時,用水銀地溫計測定5、10、15 cm深度土壤溫度;用時域反射儀(TDR)測定土壤體積含水量(θv,%),并由公式(1)換算成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

      式中:BD為土壤容重,g·cm-3;2.65為土壤顆粒密度,g·cm-3。

      1.4 NH3排放通量計算

      NH3排放速率(F,kg·hm-2·d-1,以N計,下同)用公式(2)計算:

      式中:C為標準硫酸濃度,mol·L-1;V和V0分別為樣品和空白滴定消耗的體積,mL;r是密閉室半徑,m;t為每日測定NH3揮發(fā)的時間,h。NH3累積排放量為連續(xù)測定日NH3排放量的總和。

      肥料氮誘導的NH3排放系數(shù)(EF,%)計算公式為:

      式中:Ef和Ec分別為施肥和不施肥處理NH3累積排放量,kg·hm-2;Napplied為施肥處理中氮肥施用量,200 kg·hm-2。單位產(chǎn)量NH3排放量(g·kg-1)為NH3累積排放量與產(chǎn)量的比值。

      處理間NH3排放量、NH3排放系數(shù)、單位產(chǎn)量NH3排放量以及土壤無機氮含量、水分含量差異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P<0.05)進行檢驗,NH3排放速率與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及顯著水平用Pearson相關分析判定。試驗數(shù)據(jù)用SPSS軟件包(Version 19.0,SPSSInc.)進行處理分析,用Origin Pro 8.5(OriginLab,USA)軟件作圖。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小麥和玉米產(chǎn)量及氮吸收量

      小麥籽粒產(chǎn)量由CN處理的8 519 kg·hm-2降至NB處理的7 307~7 792 kg·hm-2,NB6和NB12降幅分別為13.2%和14.2%;施肥處理中玉米籽粒產(chǎn)量為10 191~11 896 kg·hm-2,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圖2a)。小麥籽粒氮吸收量由CN處理的220.67 kg·hm-2下降至NB處理的180.19~187.65 kg·hm-2,降幅為15.0%~18.3%,而玉米籽粒氮吸收量則由CN處理的143.68 kg·hm-2增加到NB處理的153.39~163.95 kg·hm-2,NB3和NB6處理分別增加了12.9%和14.1%(圖2b)。同樣,小麥地上部分氮吸收量由CN處理的252.89 kg·hm-2降低到NB處理的208.06~220.93 kg·hm-2,降幅為12.6%~17.7%;施肥處理玉米地上部分氮吸收量為227.43~243.55 kg·hm-2,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圖2c)。

      2.2 NH3揮發(fā)量

      2.2.1 NH3揮發(fā)速率動態(tài)變化

      小麥和玉米季各處理NH3揮發(fā)速率季節(jié)性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NH3排放峰出現(xiàn)在施肥后,且1~4 d內(nèi)降至背景值(圖3)。小麥季基肥和追肥NH3排放速率變化范圍分別為0.15~6.26 kg·hm-2·d-1和0.23~0.54 kg·hm-2·d-1;在基肥施用后前3 d,NB處理的NH3排放速率顯著低于CN處理,而追肥后NH3揮發(fā)速率很低,且各施肥處理間無顯著差異。玉米季基肥和追肥施用后NH3排放速率分別為0.25~1.72 kg·hm-2·d-1和0.28~22.43 kg·hm-2·d-1;NB處理基肥施用后第1 d的NH3排放速率低于CN處理,而在追肥施用后前2 d,NB處理的NH3排放速率高于CN處理。

      2.2.2 NH3累積排放量

      小麥季基肥期CN處理的NH3累積排放量為19.39 kg·hm-2,NB處理顯著降低NH3累積排放量17.8%~60.1%;追肥期各處理NH3累積排放量為1.37~1.78 kg·hm-2,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表1)。整個小麥季,NH3累積排放量由CN處理的21.05 kg·hm-2降至NB處理的9.52~17.36 kg·hm-2,降幅為17.5%~54.8%;相反,玉米季NH3累積排放量由CN處理的24.71 kg·hm-2增至NB處理的26.24~29.75 kg·hm-2,增幅為6.2%~20.4%。玉米季基肥期CN處理NH3累積排放量為3.51 kg·hm-2,NB6和NB12處理分別降低了25.2%和31.1%;追肥期CN處理NH3累積排放量為21.20 kg·hm-2,NB處理則顯著增加NH3累積排放量11.4%~28.9%。Control、CN、NB3、NB6和NB12處理年度NH3累積排放量分別為4.99、45.76、45.76、39.37、39.28 kg·hm-2,NB6和NB12處理較CN處理分別顯著降低14.0%和14.2%。

      2.2.3 單位產(chǎn)量NH3排放量

      小麥季CN處理單位產(chǎn)量NH3排放量為2.48 g·kg-1,NB6和NB12處理排放量顯著降低了27.5%和47.9%。玉米季CN處理單位產(chǎn)量NH3排放量為2.29 g·kg-1,與其相比,NB3和NB12處理顯著增加了22.4%和19.9%。Control處理年度單位產(chǎn)量NH3排放量為0.55 g·kg-1,施肥處理則為2.10~2.55 g·kg-1,NB6處理較CN處理顯著降低11.3%。

      2.2.4 NH3排放系數(shù)

      小麥季NH3排放系數(shù)由CN處理的9.5%降至NB處理的3.7%~7.6%,玉米季NH3排放系數(shù)則由CN處理的10.9%增至NB處理的11.7%~13.3%。但是年度NH3排放系數(shù)由CN和NB3處理的10.2%降至NB6和NB12處理的8.6%。

      2.3 土壤理化性質(zhì)和氣候因素對NH3揮發(fā)的影響

      2.3.1 土壤溫度和水分含量

      NH3揮發(fā)測定期間,小麥季基肥和追肥期10 cm處土壤平均溫度分別為15.9℃和9.6℃,玉米季土壤溫度顯著高于小麥季,分別達到32.5℃和28.0℃(圖4a)。小麥季基肥和追肥期累積降雨量分別為32 mm和6 mm,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分別為44.1%~44.9%WF-

      PS和58.5%~59.9%WFPS,處理間無顯著差異。玉米季基肥和追肥期累積降雨量分別為13 mm和45 mm,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分別為48.0%~50.3%WFPS和58.5%~59.9%WFPS,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圖4)。小麥季追肥施用后(2017年3月13日)和玉米季基肥施用后(2017年6月13日)進行灌溉,灌水量大約為40 mm;玉米季追肥后第1 d和第3 d降雨量分別為0.6 mm和28.6 mm,不再進行灌溉。

      2.3.2 土壤NH+4-N和NO-3-N含量小麥季基肥施用后土壤NH+4-N含量變幅為2.09~156.37 mg·kg-1,峰值出現(xiàn)在施肥后第3 d,CN處理顯著高于NB處理;NO-3-N含量變化范圍為8.69~198.20 mg·kg-1,未觀察到明顯的峰(圖5a和圖5b)。受低溫影響,追肥后土壤NH+4-N和NO-3-N含量都很低,分別為1.16~43.57 mg·kg-1和0.68~9.93 mg·kg-1,且施肥后第1 d CN處理土壤NH+4-N含量顯著低于NB處理。玉米季基肥期土壤NH+4-N含量變化范圍為2.18~23.93 mg·kg-1,施肥1 d后土壤NH+4-N含量迅速降至背景值,且NB處理含量顯著低于CN處理;追肥期土壤NH+4-N含量變幅為4.88~53.88 mg·kg-1,施肥后5 d內(nèi)土壤NH+4-N含量緩慢降低至背景值(圖5c)。玉米季基肥和追肥期土壤NO-3-N含量變化范圍分別為4.05~51.28 mg·kg-1和0.48~83.45 mg·kg-1,未觀察到明顯的峰(圖5d)。

      在小麥季(表2),CN處理基肥和追肥期土壤NH+4-N平均含量分別為30.96 mg·kg-1和4.62 mg·kg-1,NB處理顯著增加追肥期土壤NH+4-N含量30.0%~59.1%;CN處理基肥和追肥期土壤NO-3-N平均含量分別為111.28 mg·kg-1和3.94 mg·kg-1,NB3和NB12處理分別降低基肥期土壤NO-3-N含量11.5%和10.9%。在玉米季,CN處理基肥和追肥期土壤NH+4-N平均含量分別為6.03 mg·kg-1和13.45 mg·kg-1,NB處理顯著降低了基肥期土壤NH+4-N含量14.8%~24.6%,而NB3和NB6處理則分別增加了追肥期土壤NH+4-N含量18.8%和19.3%;玉米季CN處理基肥和追肥期土壤NO-3-N平均含量分別為24.22 mg·kg-1和32.55 mg·kg-1,NB6處理增加基肥期土壤NO-3-N含量20.7%,相反降低追肥期土壤NO-3-N含量10.3%,而NB12處理只降低基肥期土壤NO-3-N含量7.3%。生物質(zhì)炭對小麥季和玉米季土壤pH無顯著影響。

      表2小麥季和玉米季施肥后土壤NH+4-N及NO-3-N平均含量和土壤pHTable 2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soil NH+4-Nand NO-3-Nduring the wheat and maizeseasons,and soil pH

      2.3.3 NH3揮發(fā)速率的影響因子

      小麥季施肥處理NH3揮發(fā)速率與10 cm和15 cm處土壤溫度及土壤NH+4-N含量顯著正相關,與土壤水分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表3)。玉米季各處理NH3揮發(fā)速率與5、10、15 cm處土壤溫度顯著負相關,與土壤NH+

      表3 NH3揮發(fā)速率與土壤溫度、孔隙含水量(WFPS)、NH+4-N和NO-3-N含量的相關性Table 3 Correlations between NH3 flux and soil temperature,WFPS,soil NH+4-Nand NO-3-Nconcentration

      4-N含量顯著正相關。

      3 討論

      3.1 土壤NH3揮發(fā)的影響因素

      環(huán)境因子,如土壤溫度、水分等,是NH3揮發(fā)的重要影響因素。溫度升高既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加速尿素水解成NH+4,也增加了液相中NH3/NH+4的比率和擴散速率,促進土壤NH3向大氣排放[18]。王玨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小麥季追肥期土壤持續(xù)低溫降低了脲酶活性,抑制了尿素水解,從而減少NH3揮發(fā),這可能是本研究中小麥季追肥期NH3揮發(fā)速率顯著低于基肥期的原因之一。在本研究中,NH3揮發(fā)速率與土壤溫度呈顯著正相關,并且追肥后土壤NH+4-N和NO-3-N平均含量顯著低于基肥期,這進一步證實低溫對脲酶活性的抑制。

      Yan等[20]研究表明,NH3揮發(fā)對土壤水分的敏感性高于溫度,土壤水分對NH3揮發(fā)的解釋率達87.2%;在相同溫度下,增加土壤水分含量降低了NH3揮發(fā)。降雨和灌溉將肥料帶至底土層,有利于土壤或作物對NH+4的吸附/吸收[21],同時增加了NH3擴散到地表的阻力,這一影響效應在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砂壤土中尤為明顯[22]。在本研究中,小麥季NH3揮發(fā)速率與土壤含水量呈顯著負相關,說明灌溉也是追肥后NH3揮發(fā)速率低于基肥的重要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土壤溫度和水分對NH3揮發(fā)速率的解釋率分別為3.9%和82.4%,表明灌溉或降雨對NH3揮發(fā)速率的影響更強。

      施肥方式通過改變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影響NH3揮發(fā)。與表施相比,氮肥深施降低NH3排放量61.7%[23],主要是由于尿素深施有利于其水解產(chǎn)生的NH+4-N被土壤陽離子交換復合體吸附,增加土壤對NH+4的固定,同時通過吸附降低了脲酶的活性[24-25]。另外,氮肥撒施后灌水、翻耕或條施覆土均能進一步增加土壤對NH+4的固定,降低NH3揮發(fā)[26]。本研究中,施肥方式為基肥撒施后翻耕和追肥撒施后灌溉,兩種方式均能有效降低氮肥的NH3揮發(fā)損失。然而,玉米季追肥時預報有強降雨,實際降水量較少且未立即灌水,導致NH3揮發(fā)量顯著高于基肥。氮肥施用量也是NH3揮發(fā)的重要影響因素,當華北平原潮土施氮量超過150 kg·hm-2時,小麥季NH3揮發(fā)量會顯著增加[27]。在本研究中小麥季常規(guī)施氮肥(以N計,下同)處理(200 kg·hm-2)NH3揮發(fā)的損失率為9.45%,高于倪康等[17]在同一地點、氮肥用量為150 kg·hm-2時的測定值(8.09%)。

      Wang等[28]研究發(fā)現(xiàn)土壤pH越高,NH+4與OH-反應生成NH3的速率越快,因此堿性土壤較中性和酸性土壤更易誘發(fā)NH3揮發(fā)。也有研究表明,砂質(zhì)土壤中氮肥的NH3排放系數(shù)為19%~36%,而黏性土壤中只有10%[24,29],黏粒含量較高的土壤對NH+4的吸附能力較強,可更加有效地降低液相中NH+4的濃度,減少NH3揮發(fā)[30]。本研究土壤的pH為8.4、砂粒含量68%,屬于較易誘發(fā)NH3揮發(fā)的土壤,急需建立有效阻控NH3揮發(fā)損失的技術和方法。

      3.2 田間老化生物質(zhì)炭對土壤NH3揮發(fā)的影響

      生物質(zhì)炭對旱地土壤NH3揮發(fā)的影響效應尚存在爭議。與單施氮肥相比,22.5 t·hm-2新鮮生物質(zhì)炭與82.5 kg·hm-2氮肥配施顯著降低了冬小麥生育前期潮土NH3揮發(fā)14.9%,主要原因為生物質(zhì)炭吸附了土壤中的NH+4和NH3[31];相反,每季添加新鮮生物質(zhì)炭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潮土NH3揮發(fā)損失102%[32]。田間老化3 a后,20 t·hm-2生物質(zhì)炭顯著降低了小麥季NH3揮發(fā)36.6%,而40 t·hm-2生物質(zhì)炭則增加NH3揮發(fā)20.3%,可能是因為高劑量生物質(zhì)炭顯著提高了土壤pH,而低用量生物質(zhì)炭老化過程中逐漸削減了其對土壤pH的影響效應,相反卻逐漸增強其對NH+4-N的吸附能力[33]。本研究中3~12 t·hm-2生物質(zhì)炭田間老化3 a后分別降低小麥季和玉米季基肥期NH3揮發(fā)損失量17.5%~54.8%和6.0%~31.1%,抑制作用隨其用量增加而增強。同時,NH3揮發(fā)速率與土壤NH+4-N含量顯著正相關,峰值期NB處理土壤NH+4-N含量顯著低于CN處理也證實了生物質(zhì)炭對NH+4-N的吸附,這種吸附作用隨生物質(zhì)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強。生物質(zhì)炭田間老化后,其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均發(fā)生改變,一些含氧官能團例如羥基、酚羥基等將在其表面形成,增加表面負電荷和陽離子交換量,促進NH+4的吸附[15-16]?;适┯煤蠓麑⒎柿吓c生物質(zhì)炭充分混勻,生物質(zhì)炭能有效吸附尿素水解產(chǎn)生的NH+4,降低土壤NH+4-N含量,減緩NH+4向NH3的轉(zhuǎn)化和NH3揮發(fā)損失。

      然而,生物質(zhì)炭對小麥季和玉米季追肥期NH3揮發(fā)的影響卻不一致。生物質(zhì)炭增加了小麥季追肥期土壤NH+4-N含量,但是不影響NH3揮發(fā),可能是由于灌溉將撒施于土壤表面的尿素帶入土壤中,有利于生物質(zhì)炭吸附尿素水解產(chǎn)生的NH+4-N。另外,小麥季追肥期土壤溫度較低,減緩了尿素水解成NH+4-N的進程,降低土壤NH3揮發(fā),屏蔽了田間老化生物質(zhì)炭對NH3揮發(fā)的抑制作用。相反,生物質(zhì)炭顯著增加了玉米季追肥期NH3揮發(fā)損失。Wei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質(zhì)炭通過提高土壤pH促進玉米季NH3揮發(fā),Mandal等[8]也發(fā)現(xiàn)當土壤pH>8時,生物質(zhì)炭能進一步提高土壤pH,促進NH3揮發(fā)。雖然本研究中玉米季土壤pH從CN處理的8.06增至NB處理的8.12~8.15,但是施氮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因此,生物質(zhì)炭導致的土壤pH微小增加可能不是NH3揮發(fā)增加的主要原因,更為可能的是:(1)追肥后尿素撒施在土壤表面,更高的土壤溫度加速尿素水解,導致土壤NH3分壓增加;(2)生物質(zhì)炭在基肥期已經(jīng)吸附了大量的NH+4,使其吸附能力降低[15];(3)玉米季追肥期NB處理中土壤NH+4-N含量顯著高于CN處理(表2),說明生物質(zhì)炭釋放的NH+4(包括基肥期吸附的NH+4)多于其吸附的量,可能是由于部分基肥期吸附或固定的氮重新釋放到土壤,增加NH4+含量,而追肥期較高的土壤溫度和濕度促進了該過程的進行[34]。

      Sha等[35]通過整合分析發(fā)現(xiàn),生物質(zhì)炭5~15 t·hm-2與尿素(<200 kg·hm-2,以N計)聯(lián)用能有效降低NH3揮發(fā)量,可能是由于生物質(zhì)炭對無機氮的吸附作用[36-37]。本研究中,6 t·hm-2和12 t·hm-2生物質(zhì)炭施用3 a后顯著降低了小麥-玉米輪作系統(tǒng)年度NH3揮發(fā)量,而3 t·hm-2無顯著效果,進一步證明了生物質(zhì)炭的吸附作用對減少土壤NH3揮發(fā)損失的重要性。

      4 結(jié)論

      (1)施用3 a后,生物質(zhì)炭降低小麥產(chǎn)量和籽粒氮吸收量;生物質(zhì)炭對玉米產(chǎn)量無影響,但增加了其籽粒氮吸收量。

      (2)田間老化3 a后,生物質(zhì)炭降低小麥季和玉米季基肥期肥料氮誘導的NH3揮發(fā)量,對小麥季追肥期NH3揮發(fā)量無顯著影響,但增加玉米季追肥期NH3揮發(fā)量。

      (3)6 t·hm-2和12 t·hm-2生物質(zhì)炭田間老化3 a后降低全年肥料氮誘導的NH3揮發(fā)量和單位產(chǎn)量NH3揮發(fā)量。

      猜你喜歡
      土壤溫度基肥生物質(zhì)
      不同基肥對濕加松生長的影響*
      桃樹施基肥“五字訣”
      生物質(zhì)揮發(fā)分燃燒NO生成規(guī)律研究
      能源工程(2021年5期)2021-11-20 05:50:44
      《生物質(zhì)化學工程》第九屆編委會名單
      《造紙與生物質(zhì)材料》(英文)2020年第3期摘要
      中國造紙(2020年9期)2020-10-20 05:33:36
      遼東山區(qū)3種人工林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的響應
      管群間歇散熱的土壤溫度響應與恢復特性
      生物質(zhì)碳基固體酸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土壤濕度和土壤溫度模擬中的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和優(yōu)化
      大氣科學(2015年5期)2015-12-04 03:04:44
      不同基肥對地筍某些農(nóng)藝性狀的影響
      潢川县| 攀枝花市| 山西省| 融水| 锦屏县| 柏乡县| 崇礼县| 聂拉木县| 都兰县| 库车县| 崇义县| 青冈县| 金秀| 天门市| 赤城县| 沂水县| 辽源市| 新晃| 兴国县| 大洼县| 芮城县| 昌都县| 桓仁| 玉龙| 泾阳县| 仪征市| 荥阳市| 临清市| 富源县| 靖安县| 菏泽市| 达孜县| 扎鲁特旗| 苍南县| 克什克腾旗| 庄河市| 睢宁县| 龙江县| 东源县| 永年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