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曹冠忠 王德君 田海燕 荊彥濤 張洪烈
(1.青島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海爾熱水器有限公司,山東青島 266101;2.數字化家電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青島 266100)
在工業(yè)設計越來越數字化的今天,運用新技術進行產品設計便成為了一種趨勢。仿真技術可以在產品設計前期對產品存在的缺陷進行高精度的預估,相比于傳統設計,減少了實驗流程,能夠縮短產品設計周期,降低開發(fā)成本。該技術逐漸成為工程師進行前期設計的一種手段,也被廣大企業(yè)所接受和認可。
在電熱水器中,內膽漏水問題一直是行業(yè)棘手的問題。對其漏水原因進行分析,焊縫區(qū)域的相當一部分漏水情況是長期使用所引起的疲勞破壞,內膽上漏水大多是內部瓷層破壞進而水腐蝕導致的,也有個別是由于強度問題引起的。如何在保證焊接質量和工藝的前提下,在設計前期對內膽強度進行全面評估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目前來說,電熱內膽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校核標準還未形成行業(yè)規(guī)范,王羽等人[1]針對母材部分進行了強度分析的探索。本文將全面闡述運用有限元手段進行電熱內膽分析,使其在前期設計階段規(guī)避掉由于強度引起的質量問題。
電熱內膽的設計使用壽命一般是八年,這就意味著其承受的是長期的交變載荷,在這種情況下它的破壞就是疲勞應力引起的強度破壞。內膽在均布內壓作用下,其環(huán)向和軸向的“纖維”受到拉伸,存在環(huán)向應力σ0、軸向應力σm和徑向應力σr。電熱內膽一般屬于薄壁內膽,對于薄壁內膽來說,其徑向應力遠小于其它兩個方向的應力值。
對于圓筒型殼體,筒體上的環(huán)向應力σ0為:
軸向應力σm為:
其中,p為內壓,D為內膽內徑,t為內膽壁厚。
本文以深拉伸內膽為例進行闡述,這種內膽,是兩塊板料分別深拉伸成型后,對接焊而成,其焊縫僅有一道,位于內膽中筒的中間位置,為環(huán)向焊縫,在內壓下它的受力就是如圖1所示的軸向應力。
圖1 內膽受力圖
根據電熱內膽的受力特征,分別從內膽上取相應的母材區(qū)和焊縫區(qū)的材料,按照GB/T 3075-2008《金屬材料 疲勞實驗軸向力控制方法》[2]和HB/Z 112-1986《材料疲勞實驗統計分析》[3]的標準,進行疲勞實驗,實驗在MTS-100KN 的疲勞實驗機上進行,內膽材料疲勞實驗圖如圖2 所示。
圖2 內膽材料疲勞實驗圖
對樣本的疲勞實驗數據進行處理,母材和焊縫區(qū)材料擬合的S-N 曲線如圖3、圖4 所示。實驗數據顯示,母材和焊縫區(qū)材料的應力均隨著加載次數的增加而降低,母材區(qū)下降趨勢相對較緩慢,而焊縫區(qū)下降趨勢明顯。內膽的設計使用壽命一般是八年,根據其使用頻率,企業(yè)規(guī)范里對應的總使用次數為16 萬次。本文分別從擬合的數據中提取16 萬次循環(huán)次數對應的應力,作為校核母材區(qū)和焊縫區(qū)材料強度的標準。
圖3 母材疲勞S-N 曲線
圖4 焊縫疲勞S-N 曲線
本文以一電熱內膽為例,進行了正常承載下的有限元分析,其焊縫區(qū)域按照全熔透的焊接方式建模,其典型部位的有限元分析結果如下,電熱內膽有限元模型如圖5 所示,封頭過渡區(qū)應力云圖如圖6 所示,中筒部位軸向應力云圖如圖7 所示。
圖5 電熱內膽有限元模型
圖6 封頭過渡區(qū)應力云圖
有限元結果顯示,整膽的應力最大處位于上封頭過渡區(qū),應力大小為100.2 Mpa,焊縫區(qū)應力為45.3 Mpa,根據提取的16 萬次循環(huán)次數的疲勞應力數據,整膽的校核結果如表1所示。
圖7 中筒部位軸向應力云圖
表1 電熱內膽強度校核
按照上述流程,本文以行業(yè)內部分電熱水器內膽為樣本,進行了仿真和實際情況的對標,結果顯示仿真標準滿足實際內膽在使用壽命內對強度的要求。
在用戶使用過程中,電熱內膽的漏水問題成為了行業(yè)內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用仿真手段介入產品設計,能夠提前預測問題點的存在,但電熱內膽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校核標準目前還未形成行業(yè)規(guī)范。本文針對這一問題,研究內膽的受力特征,分別對內膽的母材和焊縫區(qū)材料進行了疲勞實驗,按照內膽設計使用壽命,提取出了對應使用壽命應該滿足的應力值。最后,用實例進行了仿真分析的闡述,并運用了大量的樣本進行仿真和實驗的對標,結果顯示這一分析手段滿足內膽使用壽命對強度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