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索恩乾
“乾兒,你上次拿回家的書報雜志我已經(jīng)看完了,方便的時候你再給我?guī)c書報雜志來。”和父親掛上電話的一剎那,我的心中不禁為父親堅持閱讀的可貴精神點贊。
記得父親小時候,因為祖父去世早,在祖母和叔祖父的嚴格要求下,父親讀書很用功。后來,父親得到一次參加布依族民族語言培訓的機會,半年培訓回來,父親被鄉(xiāng)村領導和寨上父老選中,先是當會計,后面到寨上的小學當上一名教師。憑借愛閱讀愛學習的習慣和扎實的知識基礎,父親在教師行業(yè)站穩(wěn)了腳跟,從一名代課教師變?yōu)槊褶k教師,一直堅持到近50歲轉正。不論在哪個年代,哪個村寨,父親都兢兢業(yè)業(yè)工作,所教的學生成績逐年提高,得到了上級行政部門的表彰和父老鄉(xiāng)親們的敬重。
在我印象中,父親的枕頭旁一直放有一本四角號碼字典。因為教學的原因,父親經(jīng)常翻看各種讀物,以尋找到正確的答案。父親經(jīng)常講,不能誤人子弟,所以父親平時注意認真閱讀、核實知識點,特別是每一個字的讀音、釋義等,都要做到融會貫通。我家當時處境較艱難,母親身體不好,幾個子女要吃飽,父親放學和周末還要去山上、田邊,把農(nóng)活干完。每天晚上從山上或田邊回家,吃好飯,父親便開始備課,準備第二天的教案。這樣的日子父親堅持了30年。30年的時間,父親抽出時間讀了很多的書,在兼顧做好教學和農(nóng)活的同時,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秉性和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退休以后的父親,生活清閑了下來。因為身體的因素,在我們的勸說下,父親也戒了酒,他不愛去人多的地方,也不愛去鄰居家串門,沒事就侍弄一下書本筆墨,自得其樂。特別是母親去世以后,書報雜志成為了父親的唯一伴侶。他每天翻閱書刊,思考研究上下五千年,追尋著布依族先民的足跡,心里充滿了幸福的滋味。
父親到了晚年,他的腰椎病發(fā)使得他走路比較艱難,可是,讓人驚奇的是,他的耳力和眼神卻還是那么好,已是耄耋之年,他可以流暢的讀出藥品說明書的小體字。我想,這可能是老天既然成全他與書終身結緣,就必然賜予他一雙健康的雙眸吧!
81歲的父親,在國家形勢一片大好的情形下,現(xiàn)在喜歡閱讀時事和健康方面的書籍,每次回老家,父親都時不時告訴我們要堅定聽黨話、跟黨走,自覺做到不抽煙,少喝酒,不熬夜,特別強調(diào)不要多吃那些燒烤食物。
作者父親(中)
2020年初,一場新冠疫情驚慌了世界,在突發(fā)的災難面前,人若微塵。閉戶居家的日子里,父親的生活就是閱讀。大年初二,我便離開老家,到市區(qū)開展疫情防控督查,那段時間,我和父親建立了疫情“熱線”,和父親講一些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如何做到安全健康?一聊就是一個小時。
父親的閱讀愛好影響著我。我喜歡閱讀也是受了父親的影響,閱讀和寫作成為我的生活興趣。在小的時候,就開始閱讀《增廣賢文》。中學和大學,會寫一點東西成為我的一個特長。因為喜歡閱讀和寫作,我在工作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創(chuàng)辦了油印版雜志《黑牛坡》,為鄉(xiāng)鎮(zhèn)中學師生增添一點精神食糧。在城區(qū)中學當副校長期間,我組織一幫同心有志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成立了教師閱讀寫作協(xié)會,這個協(xié)會的很多會員因為閱讀沙龍的交流而受益無窮,成為單位的骨干和寫作高手,享受著閱讀帶來的樂趣。
今年春節(jié),趁我們?nèi)胰嗽诩?,父親要求我們把木屋里的書架和書搬到下面的磚房去。因為木房天久淋雨,所以全家去年國慶節(jié)搬進了剛起好的兩間新房。父親也把東西搬了下去,但書架和書有些重,所以直到春節(jié)家人齊了才一起搬。
現(xiàn)在閱讀的方式不斷更新?lián)Q代,手機、網(wǎng)絡等都是可以閱讀的工具,和書本相比,攜帶起來也很方便,但父親認為,這些電子閱讀都是一種淺閱讀,要進入深閱讀狀態(tài),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還是紙質閱讀更好。希望多讀些紙質書刊,養(yǎng)成愛思考的好習慣。
我繼承了父親很多好習慣,特別是閱讀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我明白,生活中,在向著目標奮力沖刺奔跑過程中,就是依靠一種堅守的精神和內(nèi)心的安穩(wěn);就像父親一樣,習慣找一本紙質書籍,專一認真地閱讀,讓內(nèi)心寧靜,讓精神充盈,努力做一個從容幸福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