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冰
鄭海霞作為洛杉磯火花隊隊員獨自面對對方4名對員防守的比賽瞬間。(資料圖)
“很激動,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和范圍,國際籃聯(lián)(FIBA)給我郵箱發(fā)了一封信,當天是4月1號,我以為是游戲,確認是真的之后,剩下的是喜悅?!?021年4月1日當天,54歲的鄭海霞收到了來自國際籃聯(lián)通知其入選2021籃球名人堂的郵件,成為首位以運動員身份入選FIBA名人堂的中國籃球人。面對國際籃聯(lián)賦予的至高榮譽和業(yè)內好友的贊譽,鄭海霞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運動員、教練員、領隊、兩杠四星大?!@球改變了海霞的身份和命運,也讓她對籃球自始至終懷有敬畏感。她說,她要用行動無愧中國運動員、中國軍人的身份。
“希望我們籃球人能夠不忘歷史和初心,我們曾經有過輝煌,我們中國籃球的傳統(tǒng)是‘快、靈、準,希望我們不要追求飄渺的東西,而是把傳統(tǒng)撿起來?!?h3>入選國際籃聯(lián)名人堂是對中國籃球的認可
為表彰在國際大賽上有突出貢獻的籃球運動員和教練員,國際籃聯(lián)于2007年正式設置FIBA名人堂。成立至今,先后有3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10余名杰出運動員和教練員入選名人堂。今年與鄭海霞同時獲得這份殊榮的還有德國的德特雷夫·施拉姆夫等8位籃球巨星,受疫情影響,頒獎典禮于6月18日在線上舉行。
中國籃球世界大賽最佳戰(zhàn)績是女籃在20世紀90年代創(chuàng)造的1992奧運會亞軍、1994年世錦賽亞軍,鄭海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中國女籃的一號人物,從12歲拿起籃球一路走到國家隊,這位身高2.06米的河南商丘姑娘書寫了輝煌的非常人生——16歲入選國家隊,17歲首次參加奧運會摘得銅牌,19歲獲得亞運會冠軍,25歲在打封閉的情況下率隊取得奧運會銀牌,27歲以投籃命中率83.5%、發(fā)球命中率83.4%、場均得分26.4分、籃板13.1分的數(shù)據拿到籃球世錦賽最有價值球員、最佳中鋒、得分王,并入選賽事最佳陣容,這也同時是中國籃球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1967年3月,鄭海霞出生在河南商丘的一個小山村,父母都是樸實勤勞的農民。“海霞3歲就長到一米多,被親戚稱為胖閨女。”原河南省柘城縣體委主任李永箱回憶說。“海霞小時候個子就很大,我們不想讓她上地干活,但她有時就偷偷挎著籃子上地里割草,割的不比別人少,挺能干,不怕吃苦?!贝蠼汔嵭惴颊f。
12歲那年,在哥哥推薦下,鄭海霞被河南商丘體校看中,為了給家里省下26斤糧票,她毅然選擇了籃球道路。由于訓練出色,很快被武漢軍區(qū)看中。據武漢軍區(qū)青年女籃主教練王曉華回憶,那時海霞剛從農村出來,帶的東西不多,隊里統(tǒng)一安排后,發(fā)現(xiàn)海霞連牙膏、肥皂這些生活必需品都沒有,自己也沒帶什么錢?!拔蚁?,孩子到我這兒了不光是隊員,也要讓她像在家里一樣,我有責任照顧她,就給她錢讓她去買?!?/p>
海霞踏入籃球場初期并非一帆風順。據前國家女籃主教練楊伯鏞回憶,由于海霞個子太高,當時有人對她產生了質疑,認為她不夠靈活。
“我認為她行、有希望,像她這樣的身高,只要能接到球,就會在籃下產生很大的威脅。”楊伯鏞堅信海霞是個好苗子,在他的堅持下,海霞順利進入國家隊。為此,楊伯鏞在練習館專門設置一個網,把籃球當成足球踢到海霞身上?!坝米闱虻挠柧毞椒ǎ瑥膸讉€角度踢,一個月之后,海霞的接球問題解決了?!?/p>
憑借超強的內線控制力和運動型投籃技術特點,聰明且不怕吃苦的海霞很快出類拔萃,在教練的指導下,取得一系列輝煌戰(zhàn)績。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決賽戰(zhàn)場上,海霞以內線強力牽制戰(zhàn)術幫助外線火力全開,以一星四射的格局與隊友榮獲當年奧運會亞軍,至今仍是中國籃球在奧運賽場的最好成績。
1996年美國舉辦首屆女子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WNBA),鄭海霞以良好的對抗攻防節(jié)奏,61.8%的投籃命中率入選洛杉磯火花隊,成為中國WNBA第一人,同時也是首位登陸WNBA的亞洲女運動員。“海霞非常愛笑,她笑起來非常美。盡管我們的語言不相通,但在球場上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她擋住了許多人的去路,聯(lián)賽中沒有誰能抵擋住她,基本上只要她拿球就可以自由投籃。她非??炭嗯Γ趫錾虾蛨鱿露冀o我們激勵,我們都要學習她的敬業(yè)精神。”她的隊友說。
常年高強度訓練,帶來了很多榮譽,也給海霞帶來了不可逆的傷病。在洛杉磯火花隊的比賽場上,積勞成疾的海霞在一場比賽中意外跌倒。經過多方檢查,她的運動生涯被醫(yī)生判了“死刑”。手術后,她膝蓋兩側的半月板全部摘除,帶著遺憾的海霞不得不離開賽場,但她內心很坦然,“作為運動員,能保持這么長的運動壽命,能為中國籃球在世界上取得這么好的成績,老天對我已經非常仁慈。在今后的生活中,付出和得到已成正比,所以面對傷病我沒有怨言和苦惱?!?/p>
手術后,很多普通人習以為常的動作,對海霞來說都成了挑戰(zhàn)。不能長久站立的她回國后執(zhí)掌八一女籃。近些年來,她更是拿出幾乎全部業(yè)余時間,身體力行地推廣籃球文化。
海霞說,傷病很痛,但是為了籃球而奮斗,值得!她跟隊員談心,“我們不要去追求結果如何,把每天做好,把自己做好,就夠了,團隊精神尤其如此,團隊不僅講個人技術,更講究集體的配合?!?/p>
在朋友們自發(fā)為她籌備的慶祝晚宴上,海霞不忘感謝每一位給予過她指導和幫助的教練與隊友。然而,這份榮光她永遠都無法與離世的雙親分享了。兄弟姐妹不在北京,自己離家鄉(xiāng)很遠,她把這份孤獨寂寞,寄托在干娘、前八一女籃教練陳常鳳那里。自從陳常鳳退休在家,海霞經常來這里過年,為此,陳常鳳把自家的每道門都擴到兩米以上,在那里,海霞感到了久違的幸福?!瓣愔笇Ыo了我新的母愛和家長式的關懷。雖然我已長大成人,但在她面前依然是孩子,還可以任性,還可以撒嬌?!?/p>
獲悉海霞入選國際籃聯(lián)名人堂后,海霞的一個球迷向她發(fā)來了賀信:“當年曾多次目睹你帶領中國女籃縱橫馳騁國際籃壇,為國家贏得榮譽和尊重。你不僅創(chuàng)造了歷史,也讓自己傳奇的職業(yè)生涯為民間國際交流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感謝你數(shù)十年來為國家和廣大球迷以及民間國際交流所作的積極而杰出的貢獻。”
正如這封賀信中所說,盡管海霞離開賽場多年,她的拼搏進取、她的自強不息、她的樂觀勤奮將永遠激勵并啟迪年輕隊員們再創(chuàng)中國籃球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