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詩蕓
阿蕓趴在太奶奶的腿上亂動著,太奶奶坐在那張長凳上,輕輕拍著阿蕓。長凳扭來扭去,發(fā)出從歲月里流出的吱呀聲。太奶奶說:“阿蕓知道桐君山嗎?桐君山長到天上去嘍。那里還有一個比太奶奶還要老的桐君爺爺,他就住在山上的白塔里面。桐君爺爺很厲害,什么病都能治好。阿蕓以后肚子疼了,叫桐君爺爺給你治一治,馬上就不疼了!”“那桐君山在哪里呢?”“以后太奶奶帶你去。”但太奶奶還是沒有帶我去,就自己先走了。
回想起極頑皮的時候,我會攀爬裝有鐵欄桿的窗,會伸手去夠高柜上的餅干。但總是被太奶奶逮個正著。太奶奶先是溫柔地將我抱下,待我站定,然后一改原先的溫婉,開始指責我這個犯了錯的調(diào)皮小孩。她先是語重心長地說“多危險”之類的話,見我渾然不覺,便繃起臉又說:“下次再爬窗戶,我就把你的頭砍下來,送到桐君山上的溪里去洗洗了!”我一聽,嚇得急忙抱住太奶奶的腿直喊:“不要!不要!我不要去桐君山?!碧棠踢@才恢復之前的溫柔,拿下餅干來塞到我的手里。
一天深夜,太奶奶在全家人的注視下睡著了。我被媽媽喊起,卻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問媽媽,她卻只說太奶奶從此要睡一個長長的覺。
后來我可以自己去上學,自己去逛街了。走在橋上遠遠地也能看見桐君山,白塔矗立在那里。我驚異地發(fā)現(xiàn),桐君山哪有那么高?看著桐君山,那些被塵封的關(guān)于桐君山的記憶,全都活了過來。
“桐君山要長到天上去嘍!”太奶奶的話好像從一個很遠的地方傳來。桐君山就坐落在富春江的北岸,不與任何山并聯(lián),是一座孤山。桐君山,也叫浮玉山,古人將它比作浮在富春江上的一塊玉,足見它的毓秀。山上的白塔如太奶奶所說的那樣,仿佛是碧玉盤里的一顆白螺,里面當然也不會住著能治肚子疼的桐君爺爺。白塔從山頂茂盛的樹木叢中露出,別有一番避世之感。逐漸暗下來的天色,仿佛為桐君山掛上了一層紗簾,桐君山變成了煙霧繚繞的模樣,映入眼簾的桐君山景,成了一幅水墨畫,青墨濃淡交織。
那些在桐君山留下詩句的古人,會與此刻的我有相同的觸動嗎?南朝吳均寫道:“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笨墒俏椰F(xiàn)在看著桐君山,想起太奶奶的故事,內(nèi)心怎么風起云涌呢?吳均一定是帶著愉悅的心情看桐君山的,他并沒有和桐君山有關(guān)的故事。我想,我的心緒,只有元朝的徐舫感知到了,他在桐君山寫下這樣的詩句:“千年往事俱塵土,時聽樵林吹笛聲”。
想到這里,我忽然不想再與桐君山對視了。
放眼遠望,碧綠的富春江蜿蜒東去,一只孤鴻在蒼茫中逐漸遠去,遠方升起了裊裊的孤煙。太奶奶仿佛也在桐君山下,熱情地等待一個玩累了要歸來的孩子。我是那個幸運的孩子,在無盡的煩惱叢中,還有這樣一個去處可以安放我的心。月亮悄悄升起,桐君山披上一件墨綠色的粗布大衣,躺在富春江的懷抱里,輕輕睡去。
(指導老師: 鄭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