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藥用竹類多樣性及其價(jià)值

      2021-07-13 04:34:52史軍義周德群李志偉董鳳奇鄭春河尹顯孝
      世界竹藤通訊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竹茹竹類藥用

      史軍義 周德群 姚 俊 李志偉 董鳳奇 鄭春河 尹顯孝

      (1 中國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開發(fā)中心 昆明 650224;2 昆明理工大學(xué)環(huán)境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 昆明 650500;3 都江堰美嵐竹子研究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4 河北省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1;5 河南省方城縣中醫(yī)院 河南方城 473200)

      最新資料顯示,全世界共有木本竹亞科植物1 500多種。中國是世界上竹類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有竹類植物47屬760多種,此外還有大量種下分類群[1-2]。在眾多的竹子分類群中,蘊(yùn)藏著大量寶貴的功能性資源,藥用竹類便是其中之一。

      竹子的藥用功能是指竹類植物可以作為中藥藥材并加以應(yīng)用的屬性,是中國竹類功能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藥用竹類,是指醫(yī)學(xué)上用于防病、治病的竹類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藥用或作為制藥工業(yè)的原料。廣義而言,可包括用作營養(yǎng)劑、調(diào)味品、色素添加劑,以及農(nóng)藥和獸醫(yī)用藥的竹類資源。藥用竹類種類繁多,其藥用部位各不相同,有的用稈、有的用葉、有的用筍、有的用地下根莖、還有用竹的傷流或汁液者。在中國藥用竹類中,有的本身就是傳統(tǒng)中藥,歷史上早有應(yīng)用,許多沿用至今;有的具有保健作用,一直被竹區(qū)及周邊群眾長期食用,用以養(yǎng)生保?。挥械膭t是通過現(xiàn)代技術(shù)加以提取或制備,并以其萃取物或副產(chǎn)品來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經(jīng)初步研究,中國傳統(tǒng)藥用竹類有11屬30種1變種4栽培品種,保健竹類有7屬8種,共計(jì)涉及竹類15屬43種及種下分類群(表1)??梢?,中國藥用竹類的多樣性極為豐富。

      表1 中國藥用竹分類群統(tǒng)計(jì)Tab.1 Taxonomic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bamboo in China

      1 傳統(tǒng)藥用竹類及其價(jià)值

      在中國,竹子直接入藥歷史悠久。與竹相關(guān)的傳統(tǒng)中藥大都直接采自竹類的筍、稈、葉、根(地下莖)等營養(yǎng)器官或其傷流、汁液等。

      1.1 箣竹屬 Bambusa Retz. corr. Schreber

      1.1.1 坭箣竹B. dissimulatorMcClure(坭簕竹)

      根:用于治療狂犬病;竹茹:用于治療胃熱嘔吐。分布于廣東廣州,多生于丘陵曠地或村落附近。

      1.1.2 孝順竹B. multiplex(Lour.) Raeuschel ex J. A. & J. H. Schult.(墳竹)

      葉:解熱、清涼和治療流鼻血等。中藥“竹葉”多產(chǎn)自本竹。野生或種植。為中國叢生竹中分布最廣的一個(gè)種,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均有分布或栽培;也是叢生竹中最耐寒的一個(gè)種,最北可露地栽培到陜西周至區(qū)樓觀臺(tái)。

      1.1.3 鳳尾竹B. multiplex ‘Fernleaf’(觀音竹)

      葉:甘,涼。清熱,除煩,利尿。該竹屬于孝順竹(B.multiplex)的栽培品種。庭園種植。常作綠籬、盆栽或修剪成不同形狀供觀賞。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qū)廣為栽培。

      1.1.4 撐篙竹B. pervariabilisMcClure

      葉、莖皮:甘,涼。清熱,除煩,止嘔。中藥“竹茹”部分出自本竹。在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稱竹皮。藥用取莖稈,刮去綠色外皮后刨取的中間層。其性味甘涼,入肺胃二經(jīng)。竹茹多用于治療肺熱咳嗽、膽火挾痰、胃熱嘔吐、呃逆、吐血、鼻出血等癥。明代李時(shí)珍的《本草綱目》稱其可以用于治療 “傷寒勞復(fù)、小兒熱癇、婦人胎動(dòng)”。竹茹以姜汁炒后使用,是妊娠嘔吐的常用藥。野生或種植。分布于廣東、廣西,生于山麓、平原、河灘肥沃土壤上;村落及園林中常有栽培。福建、四川、海南有引栽。

      1.1.5 車筒竹B. sinospinosaMcClure(車角竹、箣楠竹、雞爪竹)

      幼苗(竹筍):苦,平。清熱,涼血,止痢。用于治療小兒高熱、風(fēng)熱感冒、小便淋痛、鼻衄、消化不良、痢疾;外用于竹木刺傷。分布于中國華南和西南地區(qū),生于低海拔的河流兩岸和村旁。

      1.1.6 青皮竹B. textilisMcClure

      稈內(nèi)分泌物:甘,寒。清熱,豁痰,清心定驚。中藥“天竺黃”產(chǎn)自本竹,是其被寄生的天竺黃蜂蛀咬后,于竹節(jié)間貯積的傷流液,經(jīng)干涸凝結(jié)而成的塊狀物質(zhì)。天竺黃自然產(chǎn)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燒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熱后,竹瀝溢出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主產(chǎn)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風(fēng)除濕、活血舒經(jīng)、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療風(fēng)濕痹痛、四肢麻木、小兒百日咳、白帶過多,還可治胃病。此外,該竹枝條被竹黃蜂咬食后會(huì)產(chǎn)生傷流液,傷流液又被真菌(Shiraiabambusicola)寄生而產(chǎn)生的竹黃菌的子實(shí)體稱之為竹黃。竹黃又稱竹花、天竹花、淡竹花、竹參、竹繭、竹三七、血三七、竹赤斑菌、竹赤團(tuán)子和赤團(tuán)子等,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3-4]。據(jù)《本草綱目》記載:“竹黃,釋名竹膏,氣味甘、寒、無毒,主治小兒驚風(fēng)發(fā)熱”。竹黃性味溫和,無刺激性,民間常用其泡酒,1周后即可飲用。民間對(duì)于竹黃子實(shí)體的作用,主要針對(duì)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虛寒胃痛、坐骨神經(jīng)痛、跌打損傷、氣管炎、小兒驚風(fēng)、抽搐、夜啼和急性肝炎等病癥[5-6]。種植或野生。分布于廣東、廣西;西南、華東、華中均有栽培。

      1.1.7 青稈竹B. tuldoidesMunro

      莖的中間層(竹茹):甘,微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于治療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fēng)痰迷、舌強(qiáng)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dòng)不安[5-6]。分布于廣東、香港、廣西、貴州南部;福建、云南有引栽。

      1.1.8 佛肚竹B. ventricosaMcClure(小佛肚竹、密節(jié)竹

      嫩葉:清熱,除煩。竹節(jié)短縮而膨大呈佛肚狀,是中國廣泛栽培的一種觀賞竹種。分布于廣東、臺(tái)灣、廣西、海南、四川、云南。

      1.1.9 黃金間碧竹B. vulgaris‘Vittata’

      葉:清涼解熱。該竹屬于龍頭竹(B.vulgaris)的栽培品種。稈黃色具綠色縱條紋,多用于園林栽培觀賞。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qū)均有分布。福建、臺(tái)灣、廣東、香港、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南部廣泛栽培。

      1.2 短穗竹屬 Brachystachyum Keng

      1.2.1 短穗竹B. densiflorum(Rendle) Keng

      稈內(nèi)分泌物:甘,寒。清熱,豁痰,清心定驚。該竹枝條會(huì)被竹黃蜂咬食而產(chǎn)生竹黃Shiraiabambusicola,藥用方法與箣竹屬的青皮竹(B.textilis)類似。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廣東。

      1.3 綠竹屬 Dendrocalamopsis (Chia & H. L. Fung) Keng f.

      1.3.1 大頭典竹D. beecheyana ‘Pubescens’

      稈的中間層(竹茹):甘,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屬于吊絲球竹(D.beecheyana)的栽培品種。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香港、臺(tái)灣的山坡、路旁、平地,多為種植。

      1.3.2 綠竹D. oldhami(Munro) Keng f.(毛綠竹、烏藥竹)

      筍干、莖的內(nèi)膜:甘,平。祛痰,平喘,止咳。分布于浙江、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生于山坡、路旁。

      1.4 牡竹屬 Dendrocalamus Nees

      1.4.1 龍竹D. giganteusMunro

      竹液凝成的塊狀物:清熱化痰。用于治療煩躁、小兒驚癇、中風(fēng)。分布于云南東南至西南部,生于山坡、路旁。臺(tái)灣有栽培。

      1.4.2 麻竹D. latiflorusMunro

      花:止咳化痰。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浙江南部、江西南部、四川南部與西南部和香港等地區(qū)的平原丘陵、村旁,多為種植。

      1.4.3 吊絲竹D. minor(McClure) Chia & H. L. Fung

      莖、葉:用于風(fēng)濕骨痛。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和貴州南部的路邊、平地或山坡,多為種植。

      1.4.4 牡竹D. strictus(Roxb.) Nees

      花:清熱,利尿。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臺(tái)灣,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谷或河堤常有種植。

      1.5 箭竹屬 Fargesia Franch.

      1.5.1 箭竹F. spathaceaFranch.(龍頭竹)

      葉:甘,寒。清熱除煩,利尿。用于治療發(fā)熱煩躁,口渴,小便短少黃赤。分布于陜西、四川、重慶、湖北、甘肅,生于海拔1 300~2 500 m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或暗針葉林下,有時(shí)形成純竹林。

      1.6 箬竹屬 Indocalamus Nakai

      1.6.1 闊葉箬竹I. latifolius(Keng) McClure(泡箬竹)

      葉、果實(shí):甘,寒。清熱解毒,止血。用于治療喉痹、失音、婦女血崩。該竹適應(yīng)性廣,是箬竹屬分布最廣的一個(gè)竹種。植株密集,葉大,美觀,常培植于庭園供觀賞;葉作斗笠、船篷或包裹粽子。分布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海拔1 000 m以下的平原、山坡、河岸。河南、北京有引栽。

      1.6.2 箬竹I. tessellatus(Munro) Keng f.

      葉:甘,寒。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用于治療吐衄、尿血、小便淋痛不利、喉痹、癰腫。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各省區(qū)的低山、丘陵、林下或林緣。

      1.7 大節(jié)竹屬 Indosasa McClure

      1.7.1 大節(jié)竹I. crassifloraMcClure

      稈傷流液干燥物:清熱,祛痰,定驚,安神。用于治療熱神昏、譫語、中風(fēng)痰熱,小兒驚風(fēng)抽搐。該竹稈環(huán)、枝環(huán)顯著隆起,挺拔清秀,骨感美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jià)值。分布于廣西、云南海拔1 200 m以下的山谷、路旁和灌叢之中;福建廈門、華安有引栽。

      1.8 單竹屬 Lingnania McClure

      1.8.1 粉單竹L. chungii(McClure) McClure

      葉芽:用于治療皮疹。稈材柔韌,適于編織各種竹器,或扭制竹繩,也是造紙?jiān)?。幼稈粉白色,姿態(tài)挺拔,是非常美麗的園林觀賞竹種。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南部、云南南部;浙江、重慶、四川有引栽。

      1.9 慈竹屬 Neosinocalamus Keng f.

      1.9.1 慈竹N. affinis(Rendle) Keng f.(釣魚慈)

      中藥“竹芯”產(chǎn)自本竹,性味苦、甘、微寒,清心熱,止煩渴。竹芯、竹葉可清熱除煩,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瘡;花用于治療勞傷吐血;竹茹:甘、涼,清熱涼血,除煩止嘔;根:可通乳;筍:用于治療脫肛,疝氣。主產(chǎn)四川盆地,甘肅南部、陜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廣西、貴州和云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 200 m(云南可達(dá)海拔1 800 m)以下的平原、丘陵的江河沿岸、山腳及村莊附近。

      1.10 剛竹屬 Phyllostachys Sieb. & Zucc.

      1.10.1 桂竹P. bambusoidesSieb. & Zucc.(斑竹、五月季竹)

      根、殼、花:苦,寒。祛風(fēng)除濕。用于治療氣喘咳嗽,四肢頑痹,筋骨疼痛。殼:清血熱,透斑疹;花:用于治療爛喉疫痧。分布于中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各地,長生于宅旁、村邊、山坡。

      1.10.2 毛竹P. edulis(Carr.) H. de Lehaie(楠竹)

      幼苗、筍:性微寒味甘,具清熱化痰、解毒透疹、健脾益氣、助消化增食欲、降血壓、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其竹葉性涼味甘辛,具有涼心緩脾、化痰止渴、清熱散郁、解毒清胃等功效;其竹汁可提煉加工“竹瀝”,具有清瘀解毒、透暢經(jīng)絡(luò)、清涼退火的功效,主治筋脈拘攣、皮里膜外之痰、血瘀氣阻、經(jīng)絡(luò)滯阻諸癥;其稈可刮制“竹茹”,具清安胃腑、止吐除悶等功效;其竹葉性涼味甘辛,具涼心緩脾、化痰止渴、清熱散郁、解毒清胃、活血祛風(fēng)等功效,可殺蟲療瘡、止嘔除煩,可治療風(fēng)邪煩熱、咳逆喘促、中風(fēng)驚痛、小兒發(fā)燒、高熱不退、疳積等癥;其根狀莖可止消渴、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散毒補(bǔ)虛,作益氣止渴、補(bǔ)虛下氣及消毒藥用;其竹實(shí)有通神明、輕身益氣的功效,是較好滋補(bǔ)食品。分布自中國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和臺(tái)灣省,黃河流域一些地區(qū)有栽培。

      1.10.3 淡竹P. glaucaMcClure(粉綠竹)

      內(nèi)膜、竹瀝、竹茹:用于治療痰熱咳嗽、音啞。分布于中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各地,生于河灘或山腳處,常種植物于房前舍后。

      1.10.4 水竹P. heterocladaOliv.

      葉、根:清熱,涼血,化痰。分布于中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各地,生于河堤、湖邊、山坡或灌叢中。

      1.10.5 臺(tái)灣桂竹P. makinoiHayata(簍竹)

      幼苗(筍):甘,寒。用于治療小兒痘疹不透。分布于臺(tái)灣、福建;江蘇、浙江有引栽。

      1.10.6 篌竹P. nidulariaMunro(白夾竹)

      葉:清熱利尿。分布于陜西、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的向陽山坡及開闊山地,有大面積原生或種植的篌竹林。

      1.10.7 紫竹P. nigra(Lodd. ex Lindl.) Munro(黑竹)

      根狀莖:辛,平。祛風(fēng),散瘀,解毒。用于治療風(fēng)濕痹痛、經(jīng)閉、癥癲、狂犬咬傷。著名觀賞竹種,園林、庭園廣泛種植。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湖南南部與廣西交界處仍有野生紫竹林。

      1.10.8 毛金竹P. nigra(Lodd. ex Lindl.) Munro var.henonis(Mitford) Stapf ex Rendle(金竹)

      中藥“淡竹葉”部分產(chǎn)自本竹,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功能,臨床多用于治療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小兒風(fēng)熱驚癇等癥,藥用以鮮品為佳。該竹亦可用于刮制“竹茹”:甘,微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于治療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fēng)痰迷、舌強(qiáng)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dòng)不安等癥[5-6]。分布于中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各地。

      1.10.9 金竹P. sulphurea(Carr.) A. & C. Riv.

      中藥“竹衣”產(chǎn)自本竹,又名金竹衣,為該竹稈內(nèi)的衣膜。性味甘寒,清代趙學(xué)敏的《本草綱目拾遺》中,稱其有治喉啞勞嗽之效。明代張景岳創(chuàng)制了竹衣麥冬湯,治療勞瘵痰嗽、聲啞難出者。多用于慢性咽炎、聲帶炎的治療。云南獨(dú)龍族群眾有用該竹竹葉泡水喝醫(yī)治感冒病的記載。江蘇、上海、浙江庭園中多有種植。

      1.10.10 雷竹P. violascens‘Prevernalis’

      該竹為早竹(P.violascens)的栽培品種,枝條會(huì)被竹黃蜂咬食而產(chǎn)生竹黃,性甘,寒;可清熱、豁痰、清心定驚。是中國著名筍用竹種。分布于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四川均廣泛引栽。

      1.10.11 黃皮綠筋竹P. sulphurea‘Robert young’(黃皮剛竹)

      稈內(nèi)膜(竹衣):用于治療音啞、勞咳。該竹為美麗觀賞竹種,園林中廣泛種植應(yīng)用。分布于浙江、上海、江蘇,生于海拔800~1 000 m的山坡;四川、云南有引栽。

      1.11 苦竹屬 Pleioblastus Nakai

      1.11.1 苦竹P. amarus(Keng ) Keng f.(傘柄竹)

      中藥中的苦竹葉、苦竹筍、苦竹茹、苦竹瀝、苦竹根等均產(chǎn)自本竹。葉、竹瀝、竹茹、竹筍:苦,寒。清熱明目,利竅,解毒,殺蟲。用于消渴和治療煩熱不眠、目赤、口瘡、失音、燒傷、燙傷。其中竹瀝:清火消痰,明目,利竅,用于治療目赤腫痛、牙痛;竹茹:用于治療尿血;竹筍:筍味甘、寒、無毒,是食藥皆宜的佳品,主消渴,清熱除濕,利水益氣,明目,用于消渴和治療面黃、腳氣;其枝條也會(huì)被竹黃真菌寄生而產(chǎn)生竹黃。竹黃性甘、寒,可清熱、豁痰、清心定驚。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qū),生于向陽山坡、山谷或平原。

      1.11.2 仙居苦竹P. hsienchuensisWen

      與苦竹類似,亦可用于制作苦竹葉、苦竹筍、苦竹茹、苦竹瀝、苦竹根等傳統(tǒng)中藥。分布于浙江、安徽等地。

      2 保健竹類及其價(jià)值

      中國是最早將竹類器官作為藥食共用物品的國家。歷史上一直沿用的傳統(tǒng)竹保健品,就是直接食用竹筍、竹實(shí),或利用竹稈、竹葉的簡單加工制品,也有與其他食材搭配使用者。現(xiàn)代竹保健品(既有吃的,也有用的)則是隨著社會(huì)的進(jìn)步和人民生活的不斷提升,才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個(gè)新興領(lǐng)域,起步雖晚,但發(fā)展勢頭迅猛。但無論時(shí)代如何變化,作為制作竹保健品的原始竹材料并未發(fā)生變化[7]。

      2.1 酸竹屬 Acidosasa C. D. Chu & C. S. Chao

      2.1.1 酸竹A. chinensisC. D. Chu & C. S. Chao

      筍鮮食或腌制成酸筍,是藥食皆宜的佳品。有開胃、助消化之功效。廣西南寧市有一道特色美食——老友粉,用酸筍佐料,既美味可口,又有很好的食療效果。感冒初起或疲勞時(shí)吃一碗,可很快消除癥狀。產(chǎn)廣東、廣西,生于海拔700 m左右的山地疏林下或空曠地。

      2.2 箣竹屬 Bambusa Retz. corr. Schreber

      2.2.1 撐篙竹B. pervariabilisMcClure

      廣東有將該竹竹茹制成藥粥進(jìn)行食療的習(xí)慣。如竹茹沙參粥:取竹茹15 g、沙參10 g、粳米50 g、生姜2片,先用竹茹、沙參煎汁去渣,再用粳米、生姜加水煮粥,待粥熟時(shí),加入竹茹汁煮沸而成。此藥粥具有清胃和中、除煩止嘔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肺熱咳嗽、胃熱嘔吐、妊娠嘔吐、產(chǎn)后虛煩等癥。分布于廣東、廣西,生于山麓、平原、河灘肥沃土壤上;村落及園林中常有栽培。福建、四川、海南有引栽。

      2.2.2 硬頭黃竹B. rigidaKeng & Keng f.(黃竹)

      該竹被同翅目昆蟲蛀食后會(huì)流出許多汁液,這些汁液是一種很好的培養(yǎng)基,有一種珊瑚菌喜歡寄生于此,其最終形成的菌落稱為珊瑚菌。以此菌做菜或煲湯,可謂大補(bǔ),是蜀南竹海招待顧客的一道特色菜肴。產(chǎn)四川、貴州北部、云南東北部和東南部,廣泛栽培于河岸、丘陵、平壩及村莊附近。廣東廣州、福建廈門有引栽。

      2.3 空竹屬 Cephalostachyum Munro

      2.3.1 空竹C. fuchsianumGamble

      空竹的果實(shí)較大,可做成竹米食用。因竹米不易得到,所以被賦予神秘色彩,傳說中竹米是鳳凰之食,古代有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shí)不食”之說?!侗静菥V目》載:“竹米,通神明,輕身益氣”;《太平廣記》載:“其子粗,顏色紅,其味尤馨香”。藥食兩用,為保健膳品,具有清熱解毒、護(hù)肝養(yǎng)胃之功效,可制成清涼飲料或煲粥食用。產(chǎn)云南南部至西南部,生于海拔1 200~2 000 m的山地林間;印度、不丹和緬甸有分布。

      2.3.2 糯竹C. pergracileMunro(香糯竹)

      云南西雙版納傣族群眾用本竹制作的“竹筒飯”,軟糯可口、風(fēng)味獨(dú)特、清香怡人。經(jīng)常食用,可清火去熱、健胃潤肺、養(yǎng)血益氣,并對(duì)肥胖、便秘、婦女經(jīng)前綜合癥等有一定舒緩作用。產(chǎn)云南南部;廣東廣州、香港、福建廈門有栽培。

      2.4 方竹屬 Chimonobambusa Makino

      2.4.1 金佛山方竹C. utilis(Keng) Keng f.

      該竹竹筍主要生長在海拔1 400~2 500 m的山地上,其蛋白質(zhì)含量為12%,脂肪含量為0.4%,粗纖維含量為8%,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鈣、鐵、硒、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B2、C等,屬純天然保健食品。食之有助于人體腸胃蠕動(dòng),促進(jìn)消化,有助于減肥、美容和防治腸胃及心血管疾病。產(chǎn)重慶、四川、貴州、云南;主要分布在重慶金佛山風(fēng)景區(qū)的常綠闊葉林下。

      2.5 剛竹屬 Phyllostachys Sieb. & Zucc.

      2.5.1 毛竹P. edulis(Carr.) H. de Lehaie(楠竹)

      毛竹筍,既可作蔬菜,也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毛竹筍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經(jīng)常食用,有助于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及痔瘡等疾病,因?yàn)槭秤美w維素可減少人體對(duì)脂肪的吸收,增加腸胃蠕動(dòng),潤腸通便。產(chǎn)中國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和臺(tái)灣省,黃河流域一些地區(qū)有栽培。

      2.6 苦竹屬 Pleioblastus Nakai

      2.6.1 苦竹P. amarus(Keng ) Keng f.(傘柄竹)

      苦竹筍是非常適合夏季食用的苦味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生物堿等,具有除濕利水、清熱除煩、清涼解暑、促進(jìn)消化的功能,每日宜食用100~150 g,炒食、煮食均可,但不易多食。產(chǎn)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qū),生于向陽山坡、山谷或平原。

      2.7 筇竹屬 Qiongzhuea Hsueh & Yi

      2.7.1 筇竹Q. tumidinodaHsueh & Yi(羅漢竹)

      筇竹筍壁厚、空心小,鮮嫩可口,清香怡人,屬天然、綠色食品。筍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糖、鈣和維生素B1、B2、維生素C等,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纖維素等特點(diǎn),能促進(jìn)腸道蠕動(dòng)、幫助消化、降低體內(nèi)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滯,常食具有助消化、清熱健脾、利肝膽以及降低血壓、血脂、血糖等功效??蓡问?,亦可與其他食材混合烹制,如油酥筍片、竹筍燒雞、竹筍燒牛肉等。產(chǎn)四川南部和云南東北部,生于海拔1 500~2 100 m的山地闊葉林下。

      3 結(jié)語

      眾所周知,竹類植物是木本植物中光合效率最高的植物類型之一。有鑒于此,藥用竹類也就可能是藥用植物中單位時(shí)間生長量以及單位面積投入產(chǎn)出比或綜合價(jià)值較高的一類功能性植物。因此,藥用竹類在中國中醫(yī)藥領(lǐng)域、在所能覆蓋的空間范圍內(nèi),其發(fā)展前景令人期待。

      致謝: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的張本剛研究員、齊耀東博士為本文提供部分藥用竹類資料,在此特表謝意!

      猜你喜歡
      竹茹竹類藥用
      經(jīng)典名方橘皮竹茹湯歷史文獻(xiàn)考證與分析*
      以《中國藥典》為引考證竹茹止血功能
      酒釀搭配藥用最養(yǎng)生
      總裁出場自帶水軍
      桃之夭夭B(2018年3期)2018-04-21 07:32:26
      試論藥用觀賞植物在園林綠化配置中的應(yīng)用
      中國竹類資源與分布
      蕨類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藥用研究(二)
      蒙藥藥用資源
      清熱化痰的竹茹
      竹類植物分類研究進(jìn)展
      河南科技(2014年5期)2014-02-27 14:08:46
      黎平县| 林西县| 平顶山市| 游戏| 峨山| 丰原市| 嘉兴市| 潜山县| 松潘县| 洪雅县| 邹城市| 林口县| 二连浩特市| 辽阳县| 岱山县| 兰坪| 永川市| 铁力市| 西畴县| 石渠县| 青州市| 凉城县| 银川市| 华亭县| 罗田县| 定安县| 肇源县| 山丹县| 沧州市| 赣榆县| 游戏| 汝州市| 两当县| 临潭县| 象州县| 浑源县| 增城市| 澄迈县| 如皋市| 涪陵区| 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