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智雄
摘 要 由于高山茶園氣候多變,因此在茶樹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環(huán)境條件的持續(xù)干擾,當干擾強度超過了茶樹所能夠忍耐的程度,會對茶樹生長發(fā)育及品質產生影響?;诖?,從栽培管理、氣候方面分析了造成茶園病蟲草害及凍害的原因,并針對性地制訂出茶園病蟲草凍害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 茶園;病蟲草害;凍害;成因;防控
中圖分類號:S435.7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25
福建省寧化縣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面積種植茶樹,主要品種有福云6號、本山等。20世紀90年代,由于受自然災害凍害的影響,寧化縣茶園逐漸荒廢,茶園改種果樹,2000年以后再次發(fā)展茶葉,至2005年茶園建設達到高峰,主要是發(fā)展鐵觀音、黃觀音、金觀音和金牡丹等,近幾年也有發(fā)展一些安吉白茶、黃茶。目前,寧化全縣茶葉栽培面積達4.96萬公頃。通過多年的生產實踐與觀察發(fā)現(xiàn):近幾年由于鐵觀音市場價格低迷,茶葉制的越多損失則會越多,部分茶農一年只制秋茶,導致大部分茶園失管或粗放管理,造成茶園茶小綠葉蟬、黑刺粉虱、茶尺蠖和茶螨等蟲害泛濫;茶餅病、茶赤星病、茶炭疽病、茶藻斑病有蔓延趨勢,雜草叢生,樹勢衰落,霜凍加重。因此,防控茶園病、蟲、草、凍害是茶園管理的重要措施。
1 造成茶園病蟲草害及凍害的原因
1.1 栽培管理不合理
1.1.1 偏施氮肥,沒有均衡施肥
由于受市場環(huán)境的影響,種植茶葉效益低下,茶農不舍得投入成本施用優(yōu)質有機肥和復合肥,只撒施尿素,誤認為茶樹只是采摘鮮葉,只施加氮肥即可,剛開始兩年長勢還好,第三年后,由于單施尿素,土壤板結,導致樹體出現(xiàn)缺素癥而迅速衰落,繼續(xù)加大尿素的施用量也難避免這一問題的發(fā)生,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經濟效益降低的同時投入成本也隨之減少,樹勢衰弱,病蟲害發(fā)生嚴重,難以抵御冬季霜凍,加重凍害的發(fā)生。
1.1.2 未及時修剪
由于制春茶和夏暑茶虧本,多數(shù)茶農選擇只制秋茶,致使茶園管理粗放,茶樹隱蔽,通風透光不良。雖然也有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但只是防治較易發(fā)現(xiàn)的病蟲害,而比較隱蔽的害蟲,如黑刺粉虱、紅蜘蛛大量滋生,引起樹葉異常脫落,同時黑刺粉虱還會誘發(fā)煤煙病,影響光合效率,進一步削弱樹勢,進而影響茶樹對冬季霜凍的抵抗能力。
1.1.3 清園工作不到位
茶園周邊的雜草及茶園內的異常落葉和修剪下來的枯枝落葉是病蟲害潛伏的主要場所,沒有及時清除和掃除,造成翌年的病蟲草害基數(shù)增加。
1.1.4 未及時有效防治病蟲害
茶樹的病蟲害各類多,發(fā)生代數(shù)多,世代重疊嚴重,如茶小綠葉蟬、茶螨,一年發(fā)生15代左右;部分害蟲隱蔽性強又難以防治,如黑刺粉虱,喜歡蔭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藥液難以噴到,如果未能及時有效的進行防治,蟲口基數(shù)會劇增,造成樹體衰弱,引起異常落葉,影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同時降低茶樹冬季抗霜凍的能力。
1.2 氣候的影響
寧化縣約每10年會周期性出現(xiàn)一次極端低溫天氣,如1991年12月27日出現(xiàn)的最低氣溫達-8.6 ℃,1999年12月23日出現(xiàn)的最低氣溫達-8.2 ℃,這兩次極端低溫對寧化的茶樹雖然沒有造成毀滅,但樹體嚴重受凍。此外,早春異常低溫會對茶樹和剛抽發(fā)的春茶產生嚴重凍害,如2010年立春過后氣溫持續(xù)偏高,鐵觀音萌芽比常年提早18 d,3月5日強冰雹后強降溫,至3月10日最低氣溫達-2.6 ℃,形成倒春寒,春茶的芽頭全部凍傷;2018年4月6日最低氣溫達-2.8 ℃,由于沒有采取防護措施,春茶全部受凍,春茶絕收,嚴重挫傷了茶農的生產積極性。
2 茶園病蟲草凍害的防控措施
2.1 合理施肥,增強樹體抗性
2.1.1 結合深翻,增施有機肥
結合深翻,增施有機肥,能改善茶園土壤中的水、氣、土壤環(huán)境,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同時破壞病蟲害的生存環(huán)境,使土壤營養(yǎng)供給均衡、持續(xù)、長效,保持樹體穩(wěn)健生長,提高茶樹的抗病力和抗凍能力。一般選擇在10—11月進行,深度25 cm左右,每公頃施用1 500 kg超大生物有機肥。
2.1.2 合理均衡施肥
茶葉一年多次采摘鮮葉,營養(yǎng)消耗大,需肥量也大,因此,除施有機肥外,一年中重點是每季新梢的梢前肥,需要追加氮、磷、鉀合理配比的速效復合肥,營養(yǎng)元素中消耗最大的是氮素,而磷、鉀被茶樹吸收利用率較低,因此,三種元素均需施用復合肥補足,以彌補土壤中茶樹生長發(fā)育所需營養(yǎng)元素或因采摘新梢所帶走的營養(yǎng)元素,使樹體保持健壯,有效抵御病害和凍害。
2.2 合理修剪
春茶、夏暑茶采摘后要對茶樹進行修剪,特別是樹體側面的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同時噴藥時藥液也能到達樹體內部,能有效防治黑刺粉虱、小綠葉蟬的發(fā)生。改冬季修剪為早春修剪,能減輕冬季霜凍對茶樹的傷害,避免冬季修剪后遇極端低溫造成樹干被凍死。
2.3 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2.3.1 病害防治
目前,為害寧化茶葉的病害主要有茶餅病、茶赤星病、茶云紋葉枯病、茶芽枯病、茶炭疽病、茶藻斑病。
1)茶餅病。茶餅病屬低溫高濕型病害,春、秋季氣溫在18~20 ℃,平均濕度在85%以上,陰雨多濕的條件,有利此病的發(fā)生;當氣溫高于31 ℃,病害的發(fā)生則受到抑制[1]。茶餅病一般發(fā)生在3—5月和10—11月,可選用60%苯甲?丙環(huán)唑3 000倍液或十三嗎啉4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茶赤星病。茶赤星病屬高濕低溫型病害,相對濕度高于80%、氣溫20 ℃時易發(fā)病,平原低洼、潮濕的茶園及高山多霧的茶區(qū)易發(fā)病[2]。針對茶赤星病,可在早春或秋季發(fā)病初期噴60%苯甲?丙環(huán)唑3 000液進行防治。
3)茶云紋枯病。茶云紋枯病為高溫高濕型病害,在每年的5—6月和9—10月,氣溫高于28 ℃,降雨量大于40 mm,濕度大于80%時,應及時噴藥保護[3]??蛇x用藥劑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或30%己唑醇3 000倍液噴霧防治。
4)茶芽枯病。茶芽枯病為低溫高濕型病害[4],可在早春萌芽期和發(fā)病初期使用20%嘧菌酯1 500倍液噴霧防治。
5)茶炭疽病。茶炭疽病為高溫高濕型病害[5],在4—5月和9—10月發(fā)病初期選用45%咪鮮胺1 000倍液或60%苯甲·丙環(huán)唑75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6)茶藻斑病。茶藻斑病菌屬藻類,多寄生在蔭蔽衰弱的茶樹上,故要做好修剪工作,疏除徒長枝和病枝,促進通風透光,改善光照條件,降低內膛枝濕度,惡化其寄生環(huán)境。同時,在早春或晚秋發(fā)病初期噴0.6%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或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噴霧防治。
2.3.2 蟲害防治
目前,為害寧化茶葉的蟲害主要有茶小綠葉蟬、茶尺蠖、茶黑刺粉虱、茶紅蜘蛛。防治蟲害時,要重視生物防治的理念,盡可能保護天敵種群,營造生態(tài)良性循環(huán)的茶園。
1)茶小綠葉蟬。一年發(fā)生9~17代,發(fā)生代數(shù)多,世代重疊嚴重,防治難度大,噴藥前應清除茶園及周邊的雜草,破壞其棲息場所。分批及時采摘,減少成蟲的場所和有卵的嫩梢。新梢生長初期開始噴藥,藥劑選用50%丁醚脲1 500倍液或30%唑蟲酰胺1 500倍液細致噴霧。
2)茶尺蠖。全年以8—9月發(fā)生最為嚴重,防治茶尺蠖時,可利用害蟲的病原微生物進行防治,如蘇云金桿菌、白僵菌和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等;也可利用昆蟲激素對鱗翅目害蟲進行捕殺,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帶有性誘劑的頻振式殺蟲燈;還可選用24%的蟲螨腈750倍液進行防治。
3)茶黑刺粉虱。做好內膛枝修剪工作,剪除密集的蟲害枝,促進通風透光。重點抓住非采摘期選用松脂酸鈉100倍液或99%的礦物油300倍液進行防治,噴藥要均勻細致,特別是葉背一定要噴到,隔10 d再噴一次,防治效果非常明顯。
4)茶紅蜘蛛。一年發(fā)生代數(shù)多,世代重疊嚴重,全年以春、秋兩季為害最重。理論上可以采取“以螨治螨”,通過釋放捕食螨進行防治,但操作起來難度較大。目前,茶紅蜘蛛防治仍以化學防治為主,藥劑選用15%噠螨靈750倍液或20%阿維?螺螨酯1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3.3 草害防治
禁止使用對環(huán)境不友好和對茶葉生長造成不良影響的除草劑,如草甘膦、二甲草甘膦、滴酸草甘膦等。選用符合生產綠色食品的除草劑,如德國拜耳的保試達(20%草胺膦),能夠殺死包括惡性雜草(水花生、牛筋草等)在內的所有雜草,對環(huán)境友好,在土壤中無殘留,同時沒有內吸性,所以也不會對茶葉造成污染。在雜草旺長期使用20%保試達150倍液細致噴霧,防治雜草。
2.3.4 凍害防治
對于茶園凍害的防治,具體需要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
1)茶園規(guī)劃。在茶園規(guī)劃指出,需要選擇好茶園的實際位置,盡可能選擇避風向陽的位置,做到科學規(guī)劃,保留原有林木,在茶園迎風面種植綠化樹種營造防護林,進一步優(yōu)化茶園生態(tài)小氣候。
2)品種優(yōu)化。在選擇品種時,選擇的品種需要具備加強的抗凍性,使茶樹具備較強的抗凍害能力,以免凍害問題的發(fā)生。
3)科學管理。①適時深耕,在茶樹種植前,需要做好深耕改土工作,為茶樹根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有效提升茶樹抗寒能力。②科學施肥。對于常發(fā)生凍害的區(qū)域,需要將有機肥作為主要的基肥,適當提前施肥,一般在9月末至10月初完成即可。在春季時施用氨肥,助力茶樹生長;在8月初需要完成追肥,對茶樹長勢加以控制,有效降低凍害程度。除此之外,還應合理采摘,確保采摘過后不會再次萌發(fā)新梢。
4)避寒技術。①以水調溫,若茶園具備較好的灌溉條件,需要灌足越冬水,進而提升茶園溫度,減輕茶園病害。②覆蓋增溫。茶園在秋冬季節(jié),需要利用農作物秸稈覆蓋在茶樹行間地面上,進而減輕凍害程度。也可以采取熏煙驅寒或者化學防凍等方式,以免茶園遭受嚴重的凍害影響。
3 結語
明確寧化縣茶葉病、蟲、草害、凍害的成因,提出具體的防控措施,對寧化縣今后的茶葉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建平,程亞樵,張運華,等.中國植保病蟲草害圖譜大全暨防治寶典[M].北京:中國農民出版社,2011:184-196.
[2] 和靜.果樹凍害影響大,提前預防好處多:果業(yè)名詞“果樹凍害”解讀[J].果農之友,2020(10):53-55.
[3] 徐玉芳.郎溪縣茶園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科技,2019(09):73.
[4] 莫怡琴,袁瑞,徐代華,等.銅仁市生態(tài)茶園病蟲害的種類與危害[J].農技服務,2020,37(03):8-15.
[5] 徐應槐.山區(qū)茶園冬季封園及凍害防護補救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20(05):49.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