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玉山
瓊花,因隋煬帝楊廣下?lián)P州觀賞瓊花而馳名天下,故也稱“揚州瓊花”,為揚州的市花。是我國特有的名花,它以淡雅獨特的風(fēng)韻以及種種富有傳奇浪漫色彩的傳說和逸聞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愛,被稱為“稀世的奇花異卉”和“中國獨特的仙花”。在植物中以瓊花命名的除瓊花外,還有天目瓊花,二者均為忍冬科莢蒾屬植物。
瓊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 f. keteleeri) 別名揚州瓊花、瓊花莢蒾、蝴蝶花、聚八仙。是繡球莢蒾的變種,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細齒,背面疏生星狀毛。聚傘花序生于枝端,花色潔白如玉,周邊八朵為萼片發(fā)育成的不孕花,中間為雙性小花。4 月開花,9~10 月果實成熟后呈鮮紅色(圖1)。
瓊花分布于我國江蘇南部、安徽西部、浙江和江西的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南部,生于丘陵、山坡林下或灌木叢中。
瓊花樹姿優(yōu)美,花形奇特,潔白素雅,秋天紅果滿枝,鮮艷奪目,是花果俱佳的觀賞花木,可植于庭院等處。此外,其葉、根可入藥,江西民間用葉治瘧疾;用根治咽喉潰瘍,外用治皮膚癢癥(圖2)。
瓊花的原種繡球莢蒾(Viburnum macrocephalum) 也稱木繡球、大繡球、斗球。為忍冬科莢蒾屬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4 米,樹皮灰褐色或灰白色,葉紙質(zhì),卵形至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葉緣有小鋸齒。大型聚傘花序呈球狀,幾乎全部由不孕花組成,花冠白色,輻射狀?;ㄆ诟鶕?jù)各地氣候的不同在4-5 月陸續(xù)開放(圖3)。
瓊花喜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略耐陰,耐干旱,也耐寒,適應(yīng)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在肥沃濕潤的土壤中生長更好。其平時管理較為粗放,天旱時注意澆水,每年的早春在根際周圍開溝施一次肥,即可生長旺盛,年年開花。春季萌芽前進行一次修剪,剪去枯死、過密、交叉或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以保持株形的美觀。
繁殖可在春季或秋季扦插,也可在春季進行壓條或分株、播種等方法。而嫁接可使植株提前開花。
天目瓊花(Viburnum opulus var.calvescens) 也叫雞樹條、雞樹條莢蒾、佛頭花、山竹子。為歐洲莢蒾的變種,植株呈落葉灌木狀,樹皮灰褐色,具淺條裂;葉通常為闊卵形,常3 裂,有時則為不開裂的橢圓狀披針形。復(fù)聚傘花序,生于側(cè)枝頂端,邊緣為白色不孕花,中間為乳白色的兩性花,花期晚春至初夏。核果近球形,10 月成熟后呈鮮紅色,表面有光澤(圖4)。
天目瓊花樹姿清秀,春季白花滿枝, 夏季綠葉如掌,秋冬季節(jié)鮮艷的紅果,珠圓玉潤,經(jīng)冬不落,是花、葉、果俱佳的優(yōu)良花木。適宜栽植于庭院、住宅建筑的兩側(cè)及陰面,盆栽觀賞, 用于裝飾居室、陽臺等處, 效果很好(圖5)。
天目瓊花的原種歐洲莢蒾(Viburnum opulus) 也叫歐洲繡球、歐洲瓊花、歐洲木繡球,落葉灌木,高1.5~4 米,老枝及老干暗灰色,樹皮質(zhì)薄,??v裂。葉輪廓圓卵形至廣卵形或倒卵形,通常3 裂,裂片頂端漸尖,邊緣具不整齊粗牙齒。復(fù)傘形式聚傘花序直徑5~10厘米,大多周圍有大型的不孕花,總花梗粗壯,不孕花白色。果實紅色,近圓形,花期5-6 月,果熟期9-10月。栽培品種有‘歐洲雪球’‘矮生’‘金葉’‘黃果’等(圖6)。
天目瓊花原產(chǎn)我國的華東、華北和東北, 俄羅斯、日本及朝鮮半島也有分布,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huán)境,耐寒冷、干旱和貧瘠。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能在微酸、微堿性土壤中正常生長,但在疏松肥沃的中性土壤中生長最好。平時管理較為粗放,天旱時注意澆水,每年秋季落葉后,在根的周圍開溝施些堆肥,然后再覆上土澆透水,否則來年開花多,結(jié)果卻稀少。
盆栽植株可放在空氣流通的半陰處。保持土壤和空氣濕潤。夏季高溫時要避免烈日暴曬。生長期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復(fù)合肥。秋末進行一次適當(dāng)疏剪,剪去徒長枝、弱枝、枯枝,把過長的枝條截短,早春剪除殘留的果穗和枯枝。每年2 至3 年的春季萌芽前換盆一次,盆土可用腐葉土和園土對半再加少量的沙土混勻后使用,并摻入適量腐熟的雞牛糞做基肥。
繁殖多用播種法,秋季采下果實后,去掉果肉,種子沙藏越冬,第二年3 月盆播于室內(nèi);也可在春秋季節(jié)進行分株或5 至6 月用半硬枝條扦插,都很容易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