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勤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蛋白質缺失量高達80%,并且這些人還不知道應該怎么給自己補充蛋白質,也不清楚自己的身體每日到底需要多少蛋白質。
人體內約3 %的蛋白質毎天都會更新,因此毎天都需要一定的蛋白質補充。蛋白質是人體所有細胞和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缺乏蛋白質的情況下,免疫系統(tǒng)中的免疫因子和免疫細胞合成會受到阻礙,數(shù)量也會減少,從而降低免疫力??梢哉f,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母親最近總說感覺身體沒勁兒,去醫(yī)院檢查也沒查出來什么問題。我先生說應該給母親補充蛋白質。他說由于糖尿病的原因,母親本身對蛋白質吸收就不好,平時又是多吃菜,少吃米面這些主食,手腳乏力應該就是這個原因。我先生說的有道理嗎?蛋白質怎么補充???如何通過飲食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呢?
贊 (66)I轉發(fā) ? (51)I收藏 ? (31) I 評論 ? (87) I 私信 ? (4)
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進食50克蛋白質即可,而糖尿病患者蛋白代謝紊亂,表現(xiàn)為蛋白合成受阻,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就會出現(xiàn)負氮平衡,使抗病能力下降,極易并發(fā)各種感染性疾病。
一般糖尿病患者每日每公斤體重應攝入蛋白質1克,病情控制不好或消瘦者,可增至1.2克~1.5克。以60公斤體重為例,每日需60克蛋白質或70~90克蛋白質,其中1/3最好來自優(yōu)質蛋白,如乳、蛋、瘦肉、大豆等。蛋白質提供的熱能應占總熱量的12%~20%,如患者每日需2 000千卡熱量,其中240~400千卡由蛋白質提供,則需蛋白質 60~100克。
普通人可以通過食物或者通過特殊醫(yī)學用途配方食品來補充蛋白質。含蛋白質比較豐富的食物有肉、蛋、奶和豆制品。肉、蛋、奶中的蛋白質是比較優(yōu)質的,豆制品中含有的蛋白質則需要通過和谷類食物進行蛋白質的互補,才能被人體有效的消化、吸收、利用。特殊醫(yī)學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質是目前可以補充的比較好的蛋白質,因為乳清蛋白質中氨基酸的組成,與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是比較接近的,能夠更有效地為人體所利用。
光吃蛋黃或蛋清都不好,蛋白質不光存在于蛋清中,蛋黃里也有大量優(yōu)質蛋白,還有膽固醇、脂肪、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兩者一起吃,所提供的營養(yǎng)才豐富。
老年人補充蛋白質不宜多。多余的蛋白質并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相反,它會加重肝、腎等器官負擔。長期高蛋白飲食還會導致肝腎功能異常,出現(xiàn)“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表現(xiàn)為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癥狀。
蛋白質的英文是protein,源于希臘文proteios,意思是“頭等重要”。是細胞組分中含量最豐富、功能最多的高分子物質。蛋白質的營養(yǎng)在于它的20余種氨基酸,其中不能在體內合成而必須從外界食物中攝取的被稱為“必需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共8種。此外,還包括幼兒生長必需的組氨酸。能在機體內合成的氨基酸被稱為“非必需氨基酸”。
根據(jù)其來源,蛋白質又分為動物性蛋白質﹙奶類、畜肉、禽肉、蛋類、魚類等﹚和植物性蛋白質﹙豆類、干果類等﹚兩類。
蛋白質的攝入不足,整個生命活動如生長發(fā)育、體力、精力和抵抗力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身體常會出現(xiàn)7種變化。
⑴大量掉發(fā),皮膚干燥,指甲脆弱易碎;⑵日漸消瘦,肌肉松弛,但體脂沒有減少;⑶抵抗力下降,容易傷風感冒;⑷注意力難集中,精神警覺性差;⑸剛吃飽肚子又餓了,或對咸、甜的食物十分渴望;⑹傷口愈合很慢,愈合傷口要很長時間;⑺渾身無力,睡眠差,且伴隨關節(jié)疼痛。
蛋白質也不可攝入過多(尤其是動物蛋白質),因為人體不能儲存過多的蛋白質,多余的蛋白質會脫氨分解,從而加重腎臟等代謝器官的負擔;同時,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導致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量。
一般來說,每天需要補充多少蛋白質,要看自己的體重(公斤)。計算公式:標準體重=身高﹙厘米﹚-105。然后,按照1公斤標準體重,推薦每天攝取的蛋白質為1.2克~1.5克。舉例:一個人身高160厘米,標準體重就是160-105=55公斤。然后,55×1.2=66克,55×1.5=82.5克。66~82.5克,就是這個人毎天需要補充的蛋白質量,以用于維持體內蛋白質的平衡狀態(tài)。
近期,德國與加拿大學者研究指出,年紀比較大的人,若女人每天攝取35~50克蛋白質,男人攝取30~35克蛋白質,能強健骨骼關節(jié),身體的各項身體機能也會提高。所以,老年人可以按照上面的標準,結合自身狀況來補充蛋白質。
⒈多食優(yōu)質蛋白質。評判蛋白質是否“優(yōu)質”的標準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這種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跟人體需要的組成的接近程度。前文已述蛋白質是由20種氨基酸組成的,其中有8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因此,蛋白質的優(yōu)劣,主要取決于所含的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是否齊全,配比是否均衡。二是這種蛋白質被消化吸收的效率﹙生物價﹚高。也就是說,優(yōu)質蛋白質極少有過多的氨基酸經(jīng)肝、腎代謝后,經(jīng)由尿液排出多余的氮﹙氨、尿素等﹚,從而可大大減少肝腎的負擔?;谶@兩點,動物蛋白、雞蛋蛋白及奶制品蛋白等是優(yōu)質蛋白質,其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被吸收后生物利用度高,且含豐富的必需氨基酸;而植物蛋白大多是非優(yōu)質蛋白,被人體利用率低,產(chǎn)生的含氮廢物多。
優(yōu)質蛋白質在人體被分解吸收后,會轉化為氨基酸,送達到人體的每個細胞中,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能量支持。也就是說,蛋白質越是優(yōu)良,就會轉化產(chǎn)生更多的氨基酸。
⒉均衡飲食。雖然植物性蛋白質不如動物性蛋白質含量豐富,但是,我們只要把兩者加到一起,就能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比如豆制品就是植物性蛋白質。此外,各類谷物、地瓜、真菌類食物,也屬于植物性蛋白質,這些都可以跟動物性蛋白質搭配食用。
⒊注意烹調方式。烹飪時,醋、味精、食鹽等調味料一定要少放,因為它們會破壞食物中的蛋白質,使食物中的營養(yǎng)流失。
⒋煮熟了吃好過生吃。很多人有這樣一個錯誤觀念,就是覺得把食物煮熟會喪失很多的營養(yǎng)。事實是,煮熟的食物進入體內能更好地轉化為氨基酸,也有利于我們吸收消化。因此,想要更好地補充蛋白質,請先把食物煮熟。
第一位:雞蛋。雞蛋進入人體后能產(chǎn)生大量的氨基酸,構造跟人體也非常相似,很容易被我們的身體吸收。建議中老年朋友每天吃1個雞蛋,不但能給身體補充蛋白質,還能給身體補充維生素A、鈣元素、卵磷脂。
第二位:牛奶。純牛奶中,蛋白質含量約占3%,看起來不高,但是很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7%~98%。《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1個成年人每天最好攝取300克左右的牛奶(奶制品)。
第三位:魚肉。魚肉是白肉的一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還很低。幾乎所有的營養(yǎng)學家都建議我們平常要多食魚肉。特別是來自深海的魚,蛋白質含量高達70%,并且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也很豐富,對我們的心腦血管有幫助。
第四位:蝦。蝦的蛋白質含量在16%~20%,并且還能給人體補充碘元素、鈣元素。
第五位:雞肉。雞肉的蛋白質含量豐富,熱量不高,特別是雞胸肉,富含鐵元素、磷元素、鈣元素,能夠增強我們的體質,深受健身人士喜愛。
第六位:鴨肉。
第七位:瘦的牛肉。
第八位:瘦的羊肉。
第九位:瘦的豬肉。
第十位:豆類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