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友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仡欬h的百年歷程,我們應永遠銘記那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賢、先驅。李大釗——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他用生命“實踐其所信,厲行其所知”,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和中國的革命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用鮮血鑄就了不朽的豐碑。
投身新文化運動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釗出生于直隸?。?928年改為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和封建統(tǒng)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災難之中,國家和民族瀕于危亡。少年李大釗刻苦學習、關心社會,試圖尋找一條消滅專制、使中華民族擺脫危機的道路。1907年,李大釗赴天津入讀北洋法政專門學校。1913年,李大釗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并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
1911年10月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然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的支持下,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孫中山于1912年2月13日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讓位于袁世凱。袁世凱上臺不久,便開始進行帝制復辟活動。在日本留學的李大釗,對開歷史倒車的袁世凱非常痛恨,便于1914年組織神州學會,進行反袁活動。次年為反對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他又以留日學生總會名義發(fā)出《警告全國父老》通電,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圖謀,號召國人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誓死反抗。
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并由此發(fā)動了一場啟迪民智的新文化運動,大張旗鼓地宣傳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同封建復古思想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此時,李大釗撰寫的《民彝與政治》《青春》中提出的啟蒙、政治建設等課題,實際上已使他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參與者。1916年5月,李大釗毅然棄學回國,正式投身新文化運動。
1916年8月15日,李大釗參與創(chuàng)辦的《晨鐘報》面世,他主持了該報的編輯工作。在《晨鐘報》創(chuàng)刊號上,他發(fā)表了類似“發(fā)刊詞”的文章《<晨鐘>之使命——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文章申明:辦《晨鐘報》的使命,在于喚起民族的覺醒,并激勵青年急起直追,勇往奮進。后因與創(chuàng)辦人政見不合,李大釗不久即辭職。1917年1月,李大釗獲邀擔任由章士釗主辦的《甲寅》日刊的主筆。他以《甲寅》為陣地,反對袁世凱尊孔、反對封建倫理道德,宣傳俄國革命,積極推動新文化運動。
1917年,上任不久的北大校長蔡元培聘請陳獨秀為北大文科學長。這年初,《新青年》編輯部遷至北京,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成為主要編撰人員。1918年1月,經(jīng)章士釗推薦,李大釗擔任了北大圖書館主任。于是,李大釗等進步知識分子團結在《新青年》周圍,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從政治觀點、學術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等方面對封建復古勢力進行猛烈的抨擊?!缎虑嗄辍泛捅本┐髮W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爆發(fā)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震動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使陳獨秀、李大釗等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復興的希望。當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時候,中國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的內容,進入了宣傳十月革命的新階段。
《新青年》雜志應社會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發(fā)表了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理論的文章。1918年11月,李大釗在《新青年》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著名論文,熱烈歡呼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李大釗是在中國舉起十月革命旗幟的第一人,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之一。同年12月,陳獨秀、李大釗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周刊,公開亮出文學革命的大旗。
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李大釗熱情投入并參與領導了五四運動,逐漸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橐粋€馬克思主義者。在這場運動中和運動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第六號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系統(tǒng)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的思想界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
五四運動和此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1920年初,李大釗和陳獨秀醞釀組建中國共產(chǎn)黨。是年3月,李大釗在北大秘密發(fā)起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把經(jīng)過五四運動鍛煉的優(yōu)秀青年組織起來,進一步學習、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0年春天,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紅樓圖書館主任室熱情接待了俄共(布)代表維經(jīng)斯基一行,商討在中國建立共產(chǎn)黨的問題。隨后,李大釗介紹維經(jīng)斯基等前往上海會見了陳獨秀。在維經(jīng)斯基等人的幫助下,陳獨秀于8月在上海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這年10月,李大釗發(fā)起成立了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共產(chǎn)主義小組”,并擔任小組負責人。為了便于小組開展工作,他當眾宣布每月捐出個人薪俸中的80元為小組開展各項活動的費用。11月底,北京共產(chǎn)主義小組更名為中國共產(chǎn)黨北方支部,李大釗任書記。李大釗還根據(jù)上海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經(jīng)驗和要求,指導建立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準備了初步條件。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上海和浙江嘉興南湖召開。當時,李大釗除了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教授外,還兼任北京國立大專院校教職員代表聯(lián)席會議主席,因負責為學校老師們索薪,無法親自前往南方出席會議。因此,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推舉了張國燾和劉仁靜出席黨的一大。
雖然李大釗沒有出席中共一大,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他是革命運動的重要領導者,在黨的三大、四大上都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他的領導下,北方黨組織派出許多同志在冀、魯、豫、晉、陜、內蒙古和東北的廣大地區(qū)開展了黨、團工作,先后發(fā)動了開灤大罷工、二七大罷工等著名工人運動。
1922年8月,李大釗受黨的委托在上海與孫中山談判國共合作事宜,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國民黨的建議并得到同意,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牽線人。1924年,李大釗在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有“跨黨派”身份的他成為主席團5位成員之一,為建立國民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xiàn)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年年底,他擔任了中共北方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積極地進行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領導改組后的國民黨在北京的組織,堅決反對國民黨右派。
與此同時,李大釗努力為南方的革命運動培養(yǎng)、輸送了大批干部。他堅決支持當時主要在南方一些農村蓬勃興起、同時波及北方的農民運動,并著文論述開展農民運動和解決土地問題的重要性。他認識到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依靠力量,明確提出:“中國的浩大的農民群眾,如果能夠組織起來,參加國民革命,中國國民革命的成功就不遠了?!边@一切,都為中共的發(fā)展和壯大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碧血書忠誠
在開展建黨工作的同時,李大釗還領導北方黨組織發(fā)動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斗爭,猛烈沖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北洋軍閥統(tǒng)治。
1924年,在直奉軍閥大戰(zhàn)中,馮玉祥在南方國民黨和蘇聯(lián)的暗中支持下,突然發(fā)動北京政變,囚禁北洋軍閥曹錕,推舉段祺瑞為北京臨時政府執(zhí)政,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當時,李大釗很注意在軍隊中擴大革命運動的影響,他是馮玉祥和蘇聯(lián)之間最重要的聯(lián)系人,對馮玉祥五原誓師、參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他推動了馮玉祥與張作霖手下的重要將領郭松齡達成密約,促使郭松齡于 1925年11月23日公開起兵討伐張作霖,并一度占領錦州。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fā)后,李大釗與趙世炎等人在北京組織5萬余人的示威,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結果被北洋政府以所謂“假借共產(chǎn)學說,嘯聚群眾,屢肇事端”為由而下令通緝。李大釗進入東交民巷俄國兵營才躲過一劫。1926年3月,李大釗又領導并參加了北京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示威,讓北洋軍閥恨之入骨。
馮玉祥的“赤化”傾向,引起了北洋軍閥的警惕。1926年初,奉系軍閥張作霖和直系軍閥吳佩孚聯(lián)合起來,驅逐了馮玉祥的軍隊。同年12月,張作霖的奉系部隊控制北京,成立所謂的“安國軍政府”。在反“赤化”的氛圍中,作為與馮玉祥部隊和南方國民黨政府的重要聯(lián)系人以及中共北方負責人,李大釗被列為安國軍的重要抓捕對象。為躲避搜捕,李大釗帶領家人躲進了蘇聯(lián)大使館,同時把共產(chǎn)黨和國民黨在北京的機關也一起搬進了蘇聯(lián)使館。
張作霖欲搜查蘇聯(lián)大使館,但各國公使認為中國軍警進入東交民巷,顯系違反《辛丑條約》。1927年4月4日,在張作霖的活動下,多國公使舉行會議,同意準許中國軍警進入使館區(qū)搜查。因為蘇聯(lián)十月革命后自行廢除不平等條約,所以蘇聯(lián)大使館不受《辛丑條約》保護,也就無法保護李大釗了。
4月6日清晨,大批軍警直撲東交民巷使館區(qū)。槍聲響起時,李大釗正在里屋伏案辦公。片刻,屋外傳來雜亂的腳步聲,一群警察和憲兵擁著大使館的中國雇員閻振山闖了進來。一個便衣特務指著李大釗問閻振山:“他是誰?你認識他嗎?”閻振山搖了搖頭:“不認識?!睆堊髁厥窒碌膫删兲幪庨L吳郁文走上前來,冷笑一聲:“你不認識?我可認識。他就是李大釗!”軍警們強行逮捕了李大釗,還抓走了他的夫人趙紉蘭和兩個女兒。
李大釗被捕的當天下午就被訊問。對于共產(chǎn)黨方面的信息,李大釗嚴守紀律,在“供詞”中只字未提。鑒于李大釗是共產(chǎn)黨的領袖在當時幾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他坦然承認自己反對現(xiàn)政府、擁護農工利益的政治立場,但是對于中共北方區(qū)委計劃“聯(lián)俄反奉”等具體任務予以堅決否認。對國民黨方面的情況,他也只說一些人所共知的信息。據(jù)當時北京的報紙報道,李大釗在受審時“精神甚為煥發(fā),態(tài)度極為鎮(zhèn)靜,自承為馬克思學說之崇信者,故加入共產(chǎn)黨,對于其他之一切行為則謂概不知之,關防甚嚴”。
由于李大釗是北京大學教授,被捕當天傍晚6時,北京國立九校校長就召開會議,討論營救方法,并準備派代表向當局陳述意見。4月9日,北京國立九校委派的代表拜訪張學良,提出“李大釗系文人,不能由軍事法庭審訊,而應讓社會法庭依法審訊”,并要求釋放其妻子、女兒。張作霖面臨很大壓力,但南北的新舊軍閥及其幫兇們勾結在一起,竭力謀害李大釗。
在獄中,李大釗身受酷刑,仍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所謂特別法庭的法官于1927年4月28日上午11時,不顧各界人士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根據(jù)軍閥張作霖的示意,竟公然宣判李大釗等20名革命者死刑。下午1時,李大釗等20人分坐6輛囚車,被荷槍實彈的士兵押解到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刑架,神色自若,從容就義,年僅38歲。
李大釗胸懷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以舍我其誰的豪邁氣魄和大無畏的擔當精神,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鐵肩擔道義”的崇高境界,用丹心碧血書寫了對黨的事業(yè)的無限忠誠。(題圖為就義前的李大釗)
(責任編輯:林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