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生活中,老年人常愿和別人聊天。和朋友閑聊,話題一下子轉(zhuǎn)到人怎樣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上。一位朋友的觀點對我啟發(fā)很大——和自己談?wù)?。他舉例說,起初看到別人住豪宅,開名車,穿名牌,花錢如流水般,心里好生不快:同樣是人,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于是就來了個自問自答,你的文憑學(xué)歷高不高?不高;你有沒有人家那種膽識和闖勁?沒有;你冒過人家那么大的風(fēng)險嗎?也沒有;你的人脈能和人家相比嗎?沒法比。經(jīng)過這一問一答,思想上的疙瘩解開了。
和自己談?wù)?,乍聽來有點不可思議。談話至少是兩個人之間的思想交流,一個人怎么談?其實,談心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咱們平常說的“捫心自問”,不就是自我談心嗎?
和自己談?wù)劊且环N具有時代特色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當(dāng)今社會是個崇尚自我的時代。不像以往那樣,什么事都要靠組織安排。一個人終生待在一個單位,或者終生從事一種工作。那時候,當(dāng)你產(chǎn)生了思想糾結(jié),心里想不通時,自會有組織,有所在單位領(lǐng)導(dǎo),或者有同事找你談心,過問你的思想狀況。如今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少了。能和自己推心置腹交談的,恐怕只剩下你的家人和知心朋友。即便是這些人,對于你的心理改變,也只是一種外部條件,而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內(nèi)因,是你自己。
和自己談?wù)?,不僅是一種必要,也是一種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最熟悉和了解自己的,是鏡子里面對的那個人。你心里想什么,要什么,盼什么,怕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即便是最善于做心理分析和心理疏導(dǎo)的人,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走進你的內(nèi)心世界。也就是說,你能瞞過世界上所有的人,唯獨瞞不過你自己。所以套用現(xiàn)今非常流行的一種話語模式:和自己談心,我能。
當(dāng)然,和自己談?wù)?,并不是隨意而為就能奏效的。這里有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問題,就是價值取向問題。具體說來,和自己談心,心中要多一點陽光,少一點陰云。始終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這樣的自我談心所談出的結(jié)果,才是我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