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讀是基礎(chǔ)、是先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語感,朗讀訓練是有效途徑,因此我把朗讀訓練作為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教學任務(wù)。學生如果要達到“語感豐富”最高的水平,必須經(jīng)歷大聲朗讀。
一、朗讀訓練起于自信表達
入學之初我就開始注重對學生的朗讀培養(yǎng)。從走進課堂開始,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教會學生大聲說話。于是,課堂上,在學生每一次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我都告訴他們怎么調(diào)整自己的音調(diào)。為了讓學生能在朗讀中有所進步,我不僅在語文課上進行訓練,平時學生在班級說話,我都隨時隨地地來指導學生的發(fā)音和聲調(diào)。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都能做到聲音洪亮地回答問題了,他們更自信了。這也就完成了朗讀訓練的第一步。
班級有一個女孩叫小鈺,從一年級第一個學期開始,她沒有和任何人說過話,沒有交流??吹竭@樣情況,我和別的家長了解了她的情況,她是膽子小,沒有自信。為此,我給她更多的關(guān)注和鼓勵,每當小鈺坐得端正、書寫工整時,我都及時表揚她。漸漸地,小鈺的學習成績提高了,有了自信。我再鼓勵她課堂上多發(fā)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F(xiàn)在這個學生不僅敢發(fā)言了,也敢于在眾人面前朗讀了,更喜歡閱讀了。每當看到學生那洋溢著自信的臉龐時,我都感覺無比幸福。
課堂上,大聲讀可以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熱情。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比較短,又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而分心。朗讀,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看書,同時也能聽見自己讀得怎么樣,相當于多了一個感覺管家參與其中,大聲朗讀也讓學生慢慢地注意力集中起來。
二、朗讀訓練重于示范模仿
學生已經(jīng)能熟練讀文,這時候他們需要再提高一個檔次,就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時教師的示范就非常重要了。教師出示范讀的內(nèi)容一定不要太多,讓學生可以細致地模仿。
教學《三峽之秋》時,我出示課文描寫三峽之秋早晨的片段。教師讀這段文字語調(diào)平緩,速度適中,聲音柔和,重音拉長。范讀后,學生能夠更好地判斷句子的停頓節(jié)奏,教師運用示范性朗讀來帶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也慢慢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
示范性朗讀是教師以自身作為范本,引導學生進行合適的朗讀模仿,打開學生對課文的初步體驗,讓情感教學不知不覺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當中。教師朗讀中的聲音、語氣、節(jié)奏也都成為了學生所要學習模仿的內(nèi)容,朗讀時教師是情感的引導者,學生便是巧妙的模仿者。
教師的榜樣固然重要,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帶動和競爭也同樣重要。在這方面,學生不僅要去模仿教師,他們還要去模仿自己喜歡的人,尤其是小伙伴。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朗讀優(yōu)秀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去朗誦,效果非常好。
在教學實踐中,我采取多種朗讀形式,如個人讀、分組讀、領(lǐng)讀、導讀,男女生對讀等等。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是學生最喜歡的朗讀方式。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時,我讓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體會人物特點的方法,經(jīng)過幾次的練習,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使他們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三、朗讀訓練需要鼓勵與堅持
朗讀的提高需要時時處處的鼓勵,在課堂上學生的每一次表現(xiàn),每一個完整有序的解答都可用口頭贊美、點頭、微笑和掌聲來鼓勵。精神獎勵與玩具和食物相比,更被學生所看重。
朗誦是一種“讀”的藝術(shù),是一種有聲語言的表達方式,是一種外顯的行為。既然是藝術(shù),就需要觀眾。如果能讓學生在大庭廣眾面前朗誦,這不僅是對學生的鍛煉,更是讓學生熱愛朗讀、自主提升朗讀能力的好方法。于是,我尋找與把握每一次參與公益性讀書活動的機會。每次參加活動我們都是把文稿背誦下來。為了鼓勵學生能堅持朗讀,只要有讀書活動,我都要陪著他們參與。學生變得更加自信了,有幾個學生還當上了主持人,他們的朗讀能力也得到了質(zhì)的飛躍。很多學生在省、市甚至國家級的朗讀比賽中獲獎。學生在朗讀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在提升,班級的語文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朗讀是一種力量,帶領(lǐng)著學生徜徉在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浩海中,它像絲雨一樣滋潤著學生的心靈,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的自然形成,增強了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為教師,帶領(lǐng)學生一起去朗讀,是不可推卸的職責。
■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