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偉 陳晉
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quán),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申辦冬奧會代表團的賀信中說:“你們?yōu)樯贽k冬奧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你們再接再厲、扎實工作,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把2022年冬奧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p>
24屆冬奧會申辦成功,很自然地讓人們想起了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第29屆夏季奧運會。
易永安是來自江蘇泗洪的一名農(nóng)民工,2008年5月,他被公司派到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參加電路和燈具的安裝。他干活的地方,離奧運會主會場鳥巢只有幾百米。每天早上5點多鐘就起床進場,一直忙到晚上九、十點,在那里干了兩個多月,卻一直沒有時間好好看看鳥巢。
8月6日,易永安的工作結(jié)束了,他有了時間,但他的出入證有效期截止到8月7日,證件過期,他當然也無法走進鳥巢。8月8日晚上,在公司宿舍里,他和工友們一起早早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奧運會開幕式的現(xiàn)場直播。盡管沒機會到現(xiàn)場看,但他也沒遺憾,看到自己安裝的燈具正常工作,能為實現(xiàn)奧運夢盡點力,心里覺得還挺踏實、挺自豪的。
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一個個巨大的腳印狀焰火騰空而起,沿北京城中軸線從南至北,一步步走向北京第29屆奧運會主會場鳥巢。
在鳥巢正上方炸開的第29個腳印,化為漫天繁星灑向地面,在鳥巢中央聚攏成星光閃爍的奧運五環(huán)。
此時此刻,讓人忍不住回望滄桑歲月。為了這個奧運夢想,中國人已經(jīng)苦苦追尋了整整一個世紀。
1896年,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在希臘雅典舉辦。當時,被稱為現(xiàn)代奧運之父的法國人顧拜旦曾致函清政府,邀請中國參加,但清朝政府根本不知道奧運會為何物,沒有派人去雅典。
1908年,當?shù)谒膶脢W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辦的時候,《天津青年》雜志發(fā)出了著名的“奧運三問”: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什么時候能夠得到一塊奧運金牌?中國什么時候能夠舉辦一屆奧運會?
第一問的答案在1932年揭曉。這年7月,6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現(xiàn)在美國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上,劉長春是其中唯一的參賽選手,他在100米、200米預賽中,分別獲得小組第五名和第六名。
第二問的答案一直過了76年。還是在美國洛杉磯,1984年7月29日,第23屆奧運會開賽的第一天,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在男子自選手槍慢射項目賽場,摘取洛杉磯奧運會第一枚金牌。
人們的目光聚焦到了最后一個問題:中國什么時候能夠舉辦一屆奧運會?
奧運會是一次體育盛會,更是一次國家綜合實力的展示。
1991年,中國北京首次申辦奧運,但這次申辦最終以2票之差敗給悉尼。
大家盡管遺憾,但中國人并沒有放棄夢想。要想在世界上被人了解和信任,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志氣,首先把國內(nèi)的事情辦好。
1992年至1998年,中國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構(gòu)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順利實現(xiàn)香港政權(quán)交接,戰(zhàn)勝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局面勢頭良好。
1998年11月,中國決定由北京再次申辦奧運會。
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在莫斯科舉行第112次全會,表決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主辦地。
北京贏了。
投票當天,大家盡管期待北京獲勝,但也不能說有百分百把握,也作好了萬一失利的準備。當時人民日報準備了兩個社論,一個是申辦成功用的,一個是申辦失利用的。最后大家看到的是《譜寫奧運史上最壯麗的篇章》。
奧運選擇北京,世界看好中國。
對中國人民來說,奧運夢就是社會進步之夢,富強文明之夢。
中國人實現(xiàn)奧運夢想的歷程,和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道路相伴而行。中國從落后到進步,從貧窮到小康,從封閉到開放,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東方。
辦好奧運,首先是對國力的考驗。舉個簡單的例子,奧運籌辦的7年里,北京光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就達2800億元,等于1978年全國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三分之二。再比如,整個奧運場館工程使用的鋼材有300萬噸,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們?nèi)珖匿摦a(chǎn)量是多少?16萬噸,要19年的產(chǎn)量才能辦起奧運會。1978年的鋼產(chǎn)量是多少呢?大概3000萬噸,但國家這么大,你總不能拿十分之一的鋼材來辦奧運會吧?可是經(jīng)過改革開放,國家的國力顯著增強了,2007年,鋼產(chǎn)量超過4.8億噸,這時候拿300萬噸鋼建場館就很輕松了。
申奧成功后,北京一開始就面臨一個人們關(guān)注的話題:北京奧運的定位和特色是什么?
北京給出的答案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
北京奧運會主場館被人們形象地叫做“鳥巢”。這個使用了11萬噸鋼材打造的搖籃狀建筑,是中國一系列高新技術(shù)的集中展示。
有一條焊縫,是鳥巢施工中焊接工序最長的一個,用了17個小時才完工。焊接的工期是在夏天,天氣本來就熱,而鋼板又要加熱到150攝氏度以上,為了安全,工作時還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那滋味就跟掛在爐子上的烤鴨差不多。鳥巢施工期間,從全國各地抽調(diào)了1000多名優(yōu)秀焊工,這精致玲瓏的鋼鐵搖籃,就是在他們的手中編織而成。為了向這些勞動者致敬,每條焊縫邊上,都鐫刻著一位焊工的名字。
2000年一年中,北京13次被沙塵暴襲擊,如此頻繁的密度,讓人們對剛獲得奧運主辦權(quán)的北京心懷隱憂:奧運會能避開沙塵暴的襲擾嗎?
綠色奧運,治理沙塵暴至關(guān)重要。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多倫縣,位于渾善達克沙漠南端,距北京的最近距離僅100多公里,由于沙化嚴重,是北京沙塵暴的源頭之一。
申奧成功后,中央財政每年投資140億元,對重點沙化土地進行整治。累計完成治理面積近700萬公頃。打造了三道生態(tài)屏障:在內(nèi)蒙古沙化草原區(qū)固定流沙;在河北壩上、山西雁北等地營造防護林帶和林網(wǎng),阻止風沙侵襲;在北京城郊建設縱橫交錯的綠化網(wǎng),形成空氣凈化器。
“藍天如洗,遠山可見?!边@是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執(zhí)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形容北京奧運會期間的天氣。路透社的一篇報道說“天高云淡的北京讓很多歐洲游客想起地中海晴朗宜人的天氣?!?/p>
北京兌現(xiàn)了申奧時向世界作出的環(huán)保承諾。
當世界的目光聚焦在精彩絕倫的表演和光鮮亮麗的明星時,2400名志愿者在“鳥巢”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默默而又專業(yè)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北京奧運期間,有10萬中外志愿者直接在奧運賽場上服務,有40萬北京志愿者在二線提供信息咨詢、語言翻譯、應急救助,還有100萬社會志愿者在北京城內(nèi)外協(xié)助維護秩序和治安。這樣龐大的一個志愿者隊伍,有條不紊地服務北京奧運,反映了我們國家強大的社會組織動員能力。
年齡最大的志愿者是住在北京天壇西草市街138號的付漪泉老人,103歲;年齡最小的是來自溫州的小姑娘唐樂琳,那年她剛剛4周歲。
2008年8月3日,唐樂琳和媽媽攜帶2008條為奧運加油的紅絲帶、2008面小國旗和2008面奧林匹克旗,坐火車從溫州趕到北京,直到奧運會閉幕,免費向市民及游客發(fā)送。
一個國家的最高價值取向,莫過于人民的幸福。志愿者們的奉獻,培育了快樂的中國、生動的中國、微笑的中國,彰顯著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當姚明拉著林浩的手,走在中國代表團最前列,走進奧運會場時,開幕式上響起了當晚最動人最震撼的掌聲。
人們用掌聲向這個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9歲少年致敬;
人們用掌聲向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的所有英雄們致敬;
人們更是用掌聲表達了一個民族從巨大悲痛中奮力崛起的自信與自豪。
僅僅三個月前,一場空前的災難突降中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爆發(fā)8級地震,這次地震帶來的災害極其嚴重,有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災,波及4600萬百姓。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造成直接經(jīng)濟損失8400億元。
20世紀的中國不乏悲情。但此時的中國,面對猝然而至的地動山搖,卻展示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嶄新精神風貌。舉國動員的生死營救,生命至上的國家信念,萬眾一心的同胞情懷,汶川地震以一種特殊方式,驗證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物質(zhì)實力”和“制度活力”,也驗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能力。
經(jīng)受了災難磨礪的中國人民,滿懷希望,在艱苦考驗中慨然前行。
夏至之后是小暑,小暑之后是大暑,大暑之后是立秋。
立秋之后第二天,是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日子。
8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204個奧運大家庭成員,16000名運動員和教練員,10萬名現(xiàn)場觀眾,數(shù)十億電視觀眾;東方和西方,中國和世界,一起凝視,一起見證。
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宣布:“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
在北京奧運會賽場上,人類極限被一次次突破,人類潛能得到一次次釋放。
2000年悉尼奧運會,參賽運動員共打破了34項世界紀錄,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運動員們改寫了29項世界紀錄。而北京奧運會的16天里,24人46次破38項世界紀錄。在水立方,8天打破了19項世界紀錄。在田徑賽場上,最富挑戰(zhàn)性的男子100米、200米和4乘100米接力的紀錄全被刷新。
北京是很多國家和很多運動員的福地。
8月11日,阿塞拜疆選手葉爾努爾·馬馬德列奪得了北京奧運會男子柔道73公斤級冠軍,為他的祖國拿下奧運會歷史首枚金牌,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家英雄。
8月14日晚,當蒙古柔道選手圖布辛巴亞爾在男子柔道100公斤級決賽中奪冠的一刻,蒙古舉國歡呼。這是蒙古國自1964年參加奧運會以來,獲得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
巴拿馬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始于1928年,過去的80年里,沒有獲得過一枚金牌。在8月18日奧運會跳遠比賽中,巴拿馬選手薩拉迪諾以8.34米的成績奪得金牌。在薩拉迪諾奪冠的第二天,巴拿馬全國放假一天。
獲得奧運獎牌的國家和地區(qū)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87個,北京奧運會給很多國家留下了幸福美好的記憶。
七年千辛萬苦的籌備,濃縮于激動人心的16天,中國交卷,世界點評。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閉幕式上給予了高度評價:“今晚,我們即將走到16天光輝歷程的終點。這些日子,將在我們的心中永遠珍藏,感謝中國人民,感謝所有出色的志愿者,感謝北京奧組委……這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
即將接棒北京舉辦第30屆奧運會的英國文化、媒體、體育大臣安迪·波恩漢姆評價說:北京奧運會非常出色,對世界人民是一次盛大的聚會,每一位客人都在這里感覺到了最熱烈的歡迎和最真誠的招待。
比利時首相伊夫·萊特朗說:奧運會不僅是國際體育盛會,也是中國發(fā)展的里程碑。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文章說,北京奧運會意義深遠,不僅提高了中國人的自信心,而且也增加了世人對中國的信任。
美國《洛杉磯時報》在北京奧運會閉幕時發(fā)表的評論文章標題是:《不愿說再見》。
盡管不愿說再見,燃燒16天的奧運圣火還是徐徐熄滅了。
胡錦濤把北京奧運會的精神遺產(chǎn)精練地概括為三句話,“一是弘揚團結(jié)、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二是實踐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三是促進世界各國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鑒。”
這三大遺產(chǎn),熔鑄了邁向現(xiàn)代化的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凝聚了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對自身和世界未來走向與發(fā)展的深刻思考。
北京奧運會結(jié)束了,中國故事還在繼續(xù)。
2009年,中國率先走出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成為帶動全球經(jīng)濟增長的新引擎。
2010年,中國上海成功舉辦第41屆世界博覽會,這是世博會159年來第一次在發(fā)展中國家舉辦。
2010年,中國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jīng)濟大國。
2011年,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里程最長、技術(shù)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中國進入了高鐵時代。
北京奧運會后,當年的小樂琳一直堅持做公益活動志愿者。她加入了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月捐計劃,從父母給自己的零用錢里每個月拿出61元錢幫助困難的人。她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等許多公益機構(gòu)的志愿者,參與了眾多公益活動。奧運志愿者的這段經(jīng)歷,深深影響了她,成為她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