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艷
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小孩子是好游戲的……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孩子會很聽話”。
很多人在長成為大人之后,似乎徹底忘記了自己小時候喜歡游戲的特點,往往用成人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來對待孩子,因此也常常無法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找不到教育孩子的“竅門”。而“游戲教育法”在我的家庭育兒中屢試不爽。
在冬天,孩子的賴床、起床氣等問題似乎更為突出,如果家長再因為著急上班而缺乏耐心,家里就很容易呈現(xiàn)“雞飛狗跳”的狀況。我的兒子從入園到現(xiàn)在中班,極少因為起床氣而“鬧早”,因為每天早晨,他都是在跟爸爸游戲的過程中醒來、穿好衣服,然后高高興興地洗簌、吃飯。爸爸有時候是螞蟻,有時候是怪獸,有時候是公雞,先用“獨角戲”把孩子叫醒。只要能抓住孩子當前的興趣點,一般情況下,孩子睜開眼睛就會笑嘻嘻地投入游戲,或?qū)υ?,或肢體互動。有了好的開頭,接下來穿衣服就會順理成章了。我在廚房準備早餐,每每聽到孩子咯咯咯的笑聲,也不由地輕松愉快起來。有時,也會因為起晚了而著急忙慌,就想干脆利落地幫孩子穿戴好,趕緊吃飯出門,但我會按捺住自己的沖動,仍然讓孩子在游戲中起床,只是不再讓孩子自己穿外套和鞋子了。其實,這樣并沒有比“直奔主題”晚多少時間,卻可以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早晨,何樂而不為呢?
當學會用游戲的方式和孩子互動,父母能夠更容易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進而借助孩子的眼睛,看懂他周圍的一切。舉例來說,曾經(jīng),我不太能看懂孩子的書,覺得一些繪本的內(nèi)容有些莫名其妙,沒有什么邏輯。但是,當我用游戲的思維和孩子一起閱讀,并且多聽一聽孩子的理解和想法,繪本閱讀的這扇大門就在我的眼前豁然敞開,讓人欣喜。
我很喜歡的一本繪本叫《給爸爸的吻》。繪本講述了小熊父子睡前甜蜜有趣的互動故事。小熊寶寶不愿意上床睡覺,熊爸爸懂得接納孩子的抗拒情緒,用游戲化的手段和親密的互動來引導孩子,將一場對峙化成了溫馨動人的親子游戲,讓生悶氣的寶寶慢慢展開笑顏,開心地進入夢鄉(xiāng)。讀來,熊爸爸對孩子的愛、理解、接納不由讓人心頭一暖。而我更加欽佩的是熊爸爸的“游戲力”,這樣的“游戲力”讓他在面對孩子的“耍賴”“抗拒”“壞情緒”時,有了充滿教育智慧的舉動?!坝螒蛄Α保野阉ㄋ椎乩斫鉃楹秃⒆踊?、玩的方式和能力。我想父母游戲力的強弱取決于他是否深諳孩子的心理,是否了解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否有一顆愿意理解、尊重、接納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