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
到天??h的天堂鎮(zhèn)后,車一直往石峽深谷中走,往紅松紫樺處走,往白云生處走,往水窮處走,就會看到一條大河。
大河,源于青海的祁連山脈東段托來南山和大通山間,從門源縣瀉流而下,河谷又深又窄,水流湍急。谷間山石嶙峋,石上多松多樹木,它們閑坐云端峭壁,靜聽濤聲,像撫琴的子牙,不管塵世喧響,只管修它的云間道。
如若一夜豪雨,大河一改平素的婉約,變得洪水猛獸般,有萬馬奔騰,大江東去之勢,無可阻擋。
河,夾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和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之間,是兩省界河,是黃河的支流,因大宋年間在岸上建過大通城,故名大通河??菟谝部梢姷住⒁娛?、見撿黃河奇石的山人。
春夏之季,河水黃濁,雪山融水,肆意縱橫,風風火火地出來闖蕩江湖,此時你若來天堂觀光,可聽見日夜的獅吼猩吠,又或者風嘯馬鳴,稍遜于壺口瀑布的水聲。
秋冬之時,河水清明,如山神丟下的綠翡翠,溫柔清澈如紅樓夢中的妙玉姑娘。
當然了,想賞景聽水聲定然是要秋天最好。霜天紅葉,層林盡染,碧水清流,夾岸人家。丹霞峭壁隱在云霧深處,紅松紫樺靜默在嶺脊上,一峰一縱,一嶺一橫,你若尋黃河奇石累了,就坐在岸邊石頭上,看萬山紅遍,看山高月小,聽清泉石上流,聽鳥鳴山寺深。
“山斷得平路,搖鞭渡大通。千峰晴入畫,一水澹涵空?!边@是清朝一位叫德齡的詩人,寫的《大通河》,詩意明朗開闊,正如天堂鎮(zhèn)如詩如畫的景,才惹得許多畫家、學子來天堂鎮(zhèn)寫生。有人在岸邊畫吊橋,橋上木板古舊,呈黑褐色,吊繩也已銹上了時光的痕跡。一位穿紅衣的小孩子手牽著包粉紅頭巾的母親,正從橋上搖搖晃晃走過,秋染兩岸密林,一時碧云天,黃葉地,一江清流綠如藍,寫生的學子將水彩涂了個過癮。
天堂新橋就在不遠處,橫跨甘青兩省,小孩子還是好奇,喜歡纏著大人去走吊橋。
從新橋進入天堂鎮(zhèn),迎面就見山寺群落,金頂、飛檐熠熠生輝。正中廣場有和睦四瑞的雕像,大象,猴子,兔子,雉鳥,它們只有團結協(xié)作,才能活在天堂里。
這么多景,在美術家的眼中,各有所取,有人畫山寺,有人畫亭臺廊榭、有人畫路邊一家賣饅頭的鋪子,店牌寫著“白云邊”,很有藏地風格的小景。有人發(fā)現(xiàn)了色彩的明黃富麗,有人發(fā)現(xiàn)了紅檐、白墻、黑框的山寺盲窗,也有人發(fā)現(xiàn)了大通河水汽氤氳著的煙水空靈,還有人,發(fā)現(xiàn)了飛檐翹角搭在菩提樹梢間的線條之美。我是坐在河邊石頭上發(fā)“呆”的人,也被他們畫了去。
畫得最慢、最認真的要數(shù)河岸上畫唐卡的人,畫師叫更登嘉木措,他是華銳唐卡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在大通河邊開設了“華銳唐卡傳習基地”,他講解了完成制作一幅唐卡的全過程:純棉布,在青稞酒中泡,上絞,上石膏,再拿石頭磨,上架,勾勒線條,涂礦物顏料,點睛……
畫室里學子們安靜習作,彩繪的顏料有金粉、銀粉、朱砂、雄黃等五顏六色的礦物質(zhì),也有用植物顏料相配的,顏料們靜默在精巧的陶罐或者白瓷盒子里,它們心懷草木金石的隱秘要義,更像參禪悟道的世間萬物。
更登嘉木措老師一邊講解,一邊示范用古老的技術怎么磨制顏料,繪制唐卡真是嚴謹迷人的活兒,在這里,時間有另一種計算法。
學子們有的在描唐卡,什么彩唐、金唐、朱紅唐、黑唐的,都是我不知道的繪畫知識。有的在潔白的T恤上手繪自己設計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畫桌上有一罐深綠色的顏料,更登嘉木措老師說,那可是從清朝時期就傳下來的,藏語叫“邦”。是啊,有些東西比一條河流淌的更久遠,河有時會在《山海經(jīng)》中走失,而文化藝術一代一代流淌在民族文化的骨頭里、血脈里,經(jīng)久不息,源遠流長。
想要了解天堂鎮(zhèn)史,去民俗文化展覽館,順便也了解到“天堂”名字的來歷是因寺得名,天堂寺端坐寶瓶山或者海螺山下,不言不語,瞇眼看遠山浮云。寺側有山,叫大宗臺、菊花臺,有一條小溪從菊花臺流下來,匯入了大通河,溪之源在丹霞山巒的深處,名字好聽得賽過天堂,叫百花溪,讓人想到陶淵明?!熬壪?,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p>
天堂寺對面有灘,叫蝴蝶灘,蝴蝶很多,有詩為證:“一半是甘肅的油菜花/一半是青海的蝴蝶?!边@是天祝詩人仁謙才華《大通河》里的詩句。油菜花開了,落了,蝴蝶來了,去了,時光倏忽飄散,大宗臺、菊花臺的百姓在河岸上生活、種田、種藥材、種花椒,也開“農(nóng)家樂”,門口養(yǎng)幾墩荷苞花,開得妖嬈而靈艷。
天堂小鎮(zhèn)上除有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外,更多的是以藏族人、土族人為主的百姓民居和農(nóng)家樂,近年來,天??h實行黃河流域治理、水源涵養(yǎng)提升、農(nóng)村環(huán)境綜合治理等一系列鄉(xiāng)村振興舉措,放眼村莊內(nèi)外,撲入視野的是一幅美麗鄉(xiāng)村的景象。2019年,天堂村首批入選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民居的房前屋后,種了花椒,枝蔓婆娑,伸展出院墻,給沒有種花椒的人家也提供隨手可摘的方便,看見一樹一樹紅果實,人人都會心生歡喜,成熟了,空氣中飄溢著花椒的香氛氣。大通河岸上的天堂鎮(zhèn)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天祝的小江南”。
河岸上最繁華的數(shù)賓館和店鋪,游客來來往往,閑散而恍惚,大多游客只是天堂鎮(zhèn)的過客,沒有多少人會用靈魂去了解一條河和這條河開辟出來的生存狀態(tài)。時光行到小鎮(zhèn)上,似乎永遠是慢節(jié)奏的,與緩緩流淌的河水相映成趣。快的是上學讀書的孩子們,走路快,說話快,他們享受藏區(qū)“兩免一補”政策,上課鈴聲一響,嘻戲的嘈雜聲歸于寧靜。我喜歡孩子們的讀書聲,能蓋住大通河的喧嘩。
一條天堂鎮(zhèn)至互助的公路,沿河穿越密林石峽,蜿蜒盤旋,昭示著曾與一條河并肩而行,在人世間共擔過風霜和雨雪。一條脫貧攻堅的路剛剛走了一程,異地搬遷的新農(nóng)村讓河岸變了模樣,房子新了,道路寬了,路燈亮了,河面閃爍著彩色的光影,河水聆聽著鍋莊舞的旋律,也甩出絲綢的水袖,漣漪蕩漾著美麗鄉(xiāng)村的夢想。一條河,穿行在天堂小鎮(zhèn),是流動的血脈,是草木成長的命脈。它更是一位智者,咆哮或靜默,都是對煙火塵世的歌唱。一條河,深悟世間悲歡,一切都在它深沉的注視中,一切云中來,水上去,了無痕。
夜間,落雨,明日又是偌大一河水,映照兩岸清清淺淺的生活。
丹色煙霞綠天堂
一座小鎮(zhèn)叫天堂,會有著怎樣的奇崛美妙呢?從青海發(fā)源而來的大通河穿峽而過,沿河建有黃河北部五大寺之一的聞名遐邇的天堂寺和民居村落。
到小鎮(zhèn)先來看看天堂的山水布局。天堂鎮(zhèn)坐落在八瓣蓮花的中心。大通河南岸古木森森,北岸皴石山體,像寶瓶、像大象,又像海螺,一座宏大的寺廟群就建在寶瓶山下,東北角有山峰形似雙乳,又似日月山,山下的大殿前生長有一棵白檀香,一棵紫檀香樹,花正開,你若來,一念覺悟,一念智慧,花香引領,清氣在心。
寺前寺后,老百姓在河澗山坡上開田種地,夾岸桃色灼灼,杏林薄粉輕紅,雞犬相聞,輕煙環(huán)繞在村落上空,有遠遠暖人之村景。這里宜居宜游,宜放空心靈尋得安寧,體味鄉(xiāng)愁。
覆著綠色植被的丹霞山體形態(tài)各異,環(huán)抱小鎮(zhèn),峰巒疊翠的八瓣蓮花峰一瓣一瓣綿延至青海的4A級旅游景區(qū)——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堂有丹霞高山。天然切割而成的丹霞景觀峰林聳立,奇崛怪壁千姿百態(tài),神妙無窮。你能看見什么都由你自己命名,所謂相由心生。而大象無形,當峨峰掃云時,一切會賦予自然禪意。赤紅的崖壁間,風化出深淺、大小不一的洞窟,像塵世睜著的眼,芳華、蒼涼盡收眼底。
走進雪龍村的丹霞群落,正是秋收時節(jié),見一排排石林像千帆競渡,像寶劍直指蒼穹,還有的像大象,正伸長鼻子去大通河吃水。山石上頂著草木,有黃色的,紫色的小花搖曳在風中。
高山延伸的緩坡處開墾有梯田,種著羌活、當歸、赤芍,田地里傳來小孩子咯咯的笑聲,一對夫妻正帶著兩個孩子挖洋芋,白生生的大洋芋躺在新翻的泥土上,孩子們爭搶著拾,我買了兩袋子洋芋,女主人順手給倆孩子幾塊錢,讓他們?nèi)ゴ蹇谛≠u部買雪糕,不一會兒,孩子們吹著七彩水泡泡,手中拿著彩色氣球回到地頭。男主人一個一個吹脹氣球,在地埂上折幾根紫荊稈子,綁上氣球,孩子們歡呼雀躍,拿著氣球繞著男人女人跑不停,脆生生的歡笑聲填滿山谷。笑聲印在丹霞石上,一年四季,梨花開了,杏花落,洋芋收了,雪花來。在丹霞赤紅的懷抱里,農(nóng)家小日子竟也是紅紅火火。
丹霞峰林再高,也高不過人間親情相暖的笑聲。仿佛丹霞石也展開了笑顏,臉色更紅了。
最神奇的是,祁連山脈的丹霞都是赤裸的山體,唯獨天堂的丹霞卻是覆蓋著綠植的,大紅大綠本為俗,而俗到極致便是雅。世間最終是喜歡包容和慈悲的,紅和綠便也是天堂的顏色。這里壁畫、唐卡、雕刻、酥油花、彩繪的經(jīng)筒和門廊殿柱,即使偶爾走過你身邊僧人的厚底千層靴,也有一道紅一道綠夾在黑布中間,作為養(yǎng)眼的裝飾而存在。
一夜小雨,丹霞高山披上薄霧,繚繞如山寺云煙,八瓣蓮花的山尖時隱時現(xiàn),迷蒙如九天仙境。
天堂鎮(zhèn)有翠屏中山。寺對面的照山密植森森,云杉喬干孤直,樹樹含翠,似把天堂的天都掃綠了。沿大通河道北岸而下,延伸出一脈山峰,山脊舒緩,陰面松、樺成林,從陽面看像是一排一排站在山梁的兵士,個個有豪氣干云的姿態(tài)。這里是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一山有四季,山地落葉林和闊葉林與常綠針葉林錯落有致,林木蔥郁挺拔,灌木叢鋪天蓋地,高山草甸如茵似毯,綠色,一直伸向著名的十二盤。
天堂鎮(zhèn)有梯臺河谷。綠色從七溝八岔染下來,進入河谷地帶,天堂人家就在綠叢中的谷地上建木屋廊房,鑲了明凈的玻璃,晴天采光,雨雪天保暖。緩坡處開有梯田臺地,住在業(yè)土、本康、雪龍、菊花、科拉、大科什旦等地的老百姓種了青稞、中藥材和花田。這讓綠色分出了層次:松林濃綠,灌木淺綠,草地青綠,莊稼和藥材嫩綠,花田自是姹紫嫣紅的綠。正應了“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大綠境界。
綠和丹霞從高到低,從遠到近,或深或淺,或濃或淡,或重或輕,一直環(huán)抱著河谷人家,農(nóng)家樂里飄出花謝花正開的歌聲,一節(jié)竹竿掛起“天堂小筑”的酒家幌子,一時真有點“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詩意之美。
人們追尋詩和遠方,大紅大綠的天堂該是你腳步停留的地方。
灘島平壩。有最高山就有最低點,那威島是天堂鎮(zhèn)最低處,是天堂里的天堂。島上種蘋果、花椒、山楂和杏樹,繁蔭濃重,掩映著一座座古樸院落。島上的綠是蓬蓬勃勃的,像島上人家稠密而活色生香的生活。
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提升了老百姓的衛(wèi)生素養(yǎng),廁所革命也讓百姓的環(huán)境衛(wèi)生變得整潔有序,走進每戶人家,門前種下丁香、迎春、大麗花和芍藥牡丹;院落里一院的紅百合開得熱烈而喧鬧;菜園子里紫菊花、白菊花夾雜在小油菜小生菜中間開得嫻靜清雅。農(nóng)家人的日子顯得樸素、簡淡、清明。
花樹上飛鳥起起落落,主人說是來偷吃櫻桃兒的,不必去打擾鳥兒們,人與自然相生相諧,蘋果樹下放幾只羊,養(yǎng)幾只白鵝,散養(yǎng)一些土雞,樹影斑駁,日影澹澹,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一時林花似錦,來客俱是看花人。
天下好顏色莫如綠,河潤青山,綠帶靈秀。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古人占地選寺也是看上天堂的綠了吧,這大塵大埃大紅大綠,需要一輩人一輩人傳承和保護,才會有子子孫孫綿延的、好看的、耐看的、養(yǎng)眼和養(yǎng)神的綠,在我們的精神和靈魂里永不褪色。大紅大綠之地,必也是你來我往的大雅之地,古人稱其為天堂,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必定是一方凈土。你若來,即是染紅染綠的雅客。
【作者簡介】梅里 ·雪,女,藏族,本名梅生華,甘肅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發(fā)表于 《詩刊》 《星星詩刊》《民族文學》《散文詩》《滇池》《草堂詩刊》《飛天》等刊。散文獲《飛天》獎,出版詩集《霜滿天》,散文詩集《九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