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連城
為改善孩子們午休狀態(tài),提高睡眠質(zhì)量,日前,鄭州市鄭東新區(qū)龍華小學、龍源小學、眾意路小學等6所小學在全市率先“試水”校園午休改革,讓孩子們從“趴著睡”改為“躺著睡”,得到網(wǎng)友們一致點贊。
(5月18日 《河南日報》)
小小的午休改革,為何能“一石激起千層浪”?這與80后、90后的集體記憶有關。筆者高三那年,學校統(tǒng)一要求中午不得回宿舍,休息、學習都在教室。于是午飯之后,全班人都只能趴在課桌上打盹兒,直到被一陣刺耳的蟬鳴聲驚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抬頭便是懸掛在黑板上的勵志標語——怕吃苦,吃一輩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輩子苦。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久而久之,我們心中甚至滋生出一種近乎崇高的境界,有人自我感動,有人涕泗橫流,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前的必要程序,自己正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續(xù)寫新篇。
事實上,“趴睡”會導致睡眠不足,這并非歷練,更像自虐。有醫(yī)學研究認為,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成績,而且會誘發(fā)情緒起伏、沖動和暴躁等失控行為,甚至會導致焦慮、抑郁癥狀,損害身體健康。
如今,鄭州一些小學變趴著睡為躺著睡的午休改革,不僅是太暖,更給同行“打了個樣”。它的意義在于,既針對痛點問題做了有益探索,又重新喚起了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造條件、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對于部分非寄宿制中小學而言,房間不夠多、管理難度大看似是午休改革的“攔路虎”,其實是紙老虎。如今,面對教育主管部門的三令五申和先進同行的現(xiàn)成經(jīng)驗,自己肯定不好意思再高喊“鍛煉意志、磨礪品格”的口號,而是行動起來給孩子們一個高質(zhì)量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