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的一天清晨,我們從縣城出發(fā),前往田林縣境內石漠化最為嚴重的鄉(xiāng)鎮(zhèn)——浪平鎮(zhèn)。
車行一小時后,我們進入綿延八百里的岑王老山腹地。山中道路蜿蜒曲折,窗外森林蒼翠欲滴,遠眺山間云蒸霧繞。打開車窗,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岑王老山屬桂西都陽山系青龍山支脈的主峰,是桂西屋脊、廣西第四高峰,相傳宋代岑姓土司占據(jù)此山為王而得名。岑王老山位于桂西北,分布于田林、凌云、樂業(yè)、百色四個縣市,西北至東南走向,長約60000千米,平均寬約25000千米。海拔1200~1500米,主峰2062.5米。
翻過廖家坳,岔往弄陽路不足一公里處,是欣賞浪平鎮(zhèn)政府所在地的好去處。
此時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海碗式天坑,四周石山合圍,浪平鎮(zhèn)政府以及附近的瞿家寨等村寨就在海碗式天坑的底部。浪平中學的后背山,更是壁立千仞,不說在山頂,初到者就是在山腳仰視,就會心中發(fā)怵。
記得數(shù)十年前,比鄰的樂業(yè)縣境內發(fā)現(xiàn)了堪稱世界奇觀的碩大天坑群,其中一“奇”便是“天坑里面有森林”?,F(xiàn)在,田林人就自豪地說,田林的天坑里面有政府。
這“天坑里的政府”,代表浪平鎮(zhèn)。
忙碌的扶貧車間
我們到達浪平鎮(zhèn)的第一站,是易地搬遷安置的老鄉(xiāng)家園扶貧車間。
走進扶貧車間,映入眼簾的是高達十幾米的鋼架彩棚。隔著一條硬化路,就是于2017年8月建成的占地105.67畝有8棟236套徽派風格樓房的浪平鎮(zhèn)老鄉(xiāng)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進入扶貧車間,兩名技術人員正在分揀區(qū),對剛烘烤出爐的姬松茸進行分類包裝。老板陳金良正在給用三輪車拉菇前來的群眾稱重,并寫好收貨單,撕下一張給群眾留底。
陳金良熱情地帶著我們參觀車間,介紹加工姬松茸的細節(jié)。
“2019年浪平鎮(zhèn)有55個姬松茸大棚,扶貧車間加工了235噸鮮菇。今年種植農戶更多了,有439個姬松茸大棚,我們分為5個片區(qū)建設5個扶貧車間,實現(xiàn)姬松茸的就近加工?,F(xiàn)在一個車間一天可烘烤2~3噸鮮菇?!标惤鹆家贿吔o部分群眾示范機器削菇,一邊介紹。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是一種源自巴西圣保羅郊外山間的的菌類,特點是菌蓋嫩,菌柄脆,富含18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及麥角甾醇,其中8種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其所含甘露聚糖對抑制腫瘤、醫(yī)療痔瘺、增強精力、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療效,屬于較為名貴的食用菌。
不遠處,來自浪平鎮(zhèn)浪平村瞿家寨屯的村民唐桂群正在清洗區(qū)清洗已削好的姬松茸鮮菇,倒菇、攪拌、撈菇整個清洗過程一氣呵成。
“今年車間一開工,我就來這里上班了,主要是剪、洗、烤、選姬松茸。車間實行三班倒,每班2人,按上班天數(shù)發(fā)工資,一天工資100元?!?/p>
完成清洗后,唐桂群忙將鮮菇拉到擺放整齊的有6臺機器的烘烤區(qū),打開烤箱,利索地將竹質托盤放入烤箱,抬起一筐筐鮮菇倒在托盤上,輕輕地用手將鮮菇均勻地平攤開來。
唐桂群說:“一臺烘烤機可以同時烘烤30托盤鮮菇。”
不多時,一輛三輪車拉著兩籮筐姬松茸緩慢開進車間,停穩(wěn)后,司機姚再來將車門打開,小心地將兩大筐姬松茸放在削菇區(qū)后,跑去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找人了。
不一會功夫,十幾位老大爺老大媽拿著小刀來到削菇區(qū)。一起削菇的老大爺姚敦慶,是浪平鎮(zhèn)甲朗村弄妹屯人,家里有8口人,2018年交了2萬元,分得了一套115平方米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套房,成了浪平鎮(zhèn)老鄉(xiāng)家園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
“小時候住過茅草木房,后面改建成了木瓦房。但是煤氣灶、自來水、房內衛(wèi)生間......是以前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對比以往的生活,姚敦慶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現(xiàn)在,姚敦慶的兒子、兒媳在南寧務工,每人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兩個孫女在安置點旁邊的浪平鎮(zhèn)中心幼兒園讀書。閑時,老大爺和老伴就給種菇的群眾削菇,每削一斤得手工費0.2元,每天收入少則幾十元,多則100多元。
“我們小區(qū)里面有物業(yè)管理中心,還有衛(wèi)生室、農家書屋、愛心超市、幼兒園,今年鎮(zhèn)里還計劃在那邊新建一個農貿市場,我們搬遷到這里,生活很方便?!闭f起現(xiàn)在的生活,姚敦慶向我們豎起大拇指。
安排完手頭上的事情后,頭發(fā)蓬亂、帶著黑眼圈、一身迷彩服、腳上穿著一雙拖鞋的姬松茸種植戶姚再來坐了下來,和我們聊起家常。
姚再來現(xiàn)年33歲,是浪平鎮(zhèn)浪平村那英屯人,全家5口人,年邁的父母親和兩個孩子,家中只有他一個勞動力,2015年被確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曾到云南、廣東等地打工,后雖與妻子相識結婚,由于妻子嫌棄家里貧困,2014年就與我離婚了?!?/p>
離婚使姚再來成熟了很多。他繼續(xù)在外務工,每月定期將錢打回家里。
2018年5月,70歲的父親楊秀林在照看玉米地時不慎摔到溝里頸椎骨折,僅醫(yī)療費就超過12萬元。雖然政府報銷了11萬多的醫(yī)藥費,但交通、伙食等開支及父親后期不間斷的藥物,依然花去了五六萬元。
“當時我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被貞浲?,姚再來仍覺得內心酸楚。成為他精神支柱的是兩個孩子,兒子姚政林13歲,就讀浪平鎮(zhèn)中學七年級。女兒姚泉宏12歲,就讀浪平鎮(zhèn)中心校四年級。
為了照顧年老體弱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兒女,姚再來只得返鄉(xiāng),種植2畝水田和2畝玉米地。
2018年,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投入130萬元,在浪平村、塘合村搭起55個姬松茸生產大棚,以“村民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招募貧困戶參與種植姬松茸。
與姚再來結對幫扶的干部,浪平鎮(zhèn)黨委書記蔣正波,多次鼓勵他學習姬松茸種植技術,希望他能通過姬松茸種植增收。蔣正波跟姚再來算了一筆賬:每年姬松茸可以采摘10茬,按照每斤姬松茸4.2元回收價,一個棚一年的凈利潤在1.5萬至2萬元,這意味著投入當年就可以回本,而且還有盈余。
“蔣書記的話給我很大啟發(fā),后來我也想通了,自己2017年脫貧出列,但不能因為父親生病了就返貧,而要借政策東風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我貸款3萬元認領了兩個姬松茸大棚?!?/p>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他的精心管護下,姬松茸迎來了豐收。
“去年采收鮮菇8次共1.3萬多斤,收入5.46萬元,扣除成本,凈收入2.9萬元?!币υ賮砻鎺σ獾卣f。除了姬松茸收入之外,母親在家里飼養(yǎng)豬、雞等家禽,加上一些政策性收入,去年家里人均純收入10146元。
“小姚,菇削好了,你過來稱一下?!崩洗鬆斠Χ貞c走過來叫他。
“好的,我馬上過去。”姚再來拿起3張寫滿個人削菇記錄的紙張,去和老大爺、老大媽稱重付費去了。
“姚叔,這是您的工錢,你拿好??!”被圍在中間的姚再來和大爺大媽核實完工錢后,一一分發(fā)工錢給他們。
“5G+8K”智慧農業(yè)平臺
離開扶貧車間,約10分鐘車程,便看到一個大棚群,大棚四周用遮陽網和薄膜圍了起來,頂部則先用遮陽網和薄膜蓋好,再用竹子和茅草壓實。
“那是去年在我大棚里搞的5G遠程技術培訓用到的設備?!眲傁萝?,姚再來就指著不遠處一根電線桿上的三臺中國電信5G設備和一個可360°旋轉的攝像頭介紹。
去年,在姚再來大棚里,通過“5G+8K”超高清攝像機,連接遠在南寧的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專家韓美麗。專家通過中國電信“5G+8K”智慧農業(yè)平臺,清晰地察看菌床上生長中的姬松茸。而大棚內物聯(lián)網設施能夠實時將大棚內溫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傳輸給韓美麗。
“那時菌床上飛蟲、霉菌多,有些菌菇連片死,我就請韓老師幫我看看。”韓老師遠程分析產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并及時給姚再來提出管護注意事項。
走進大棚,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是棚內管理有序。大棚框架全是用成千上萬的竹子編扎而成。只見一排排竹質苗床整齊排列著,每個大棚最多有12排苗床,每排苗床有6層,上下苗床間隔約80厘米,在苗床第三層還擺放一些竹子,方便人員管護和采摘。
浪平鎮(zhèn)絕大多數(shù)的村屯都是嚴重石漠化的石山,這上百萬根的竹子從哪里來?
鎮(zhèn)黨委書記蔣正波向我們講述了他們?yōu)榱速徺I這些竹子被人當成“騙子”的故事。
浪平鎮(zhèn)剛剛啟動姬松茸栽培項目的時候,經估算需要約50萬根竹子來搭架。田林縣境內沒有那么多的竹子。蔣正波便與駐浪平鎮(zhèn)的扶貧分隊長羅雨,到桂林一家經營竹子的批發(fā)公司。沒想到對方聽說他們要一次性訂購50萬根竹子,立即把他們當騙子不予理睬。
了解實情后對方才解釋,他們經營成品竹批發(fā)以來,從來沒有接到過如此的大單,最多的一單是25萬根,但都是多個單位一起拼團采購。
2019年,浪平鎮(zhèn)姬松茸項目擴大規(guī)模,加上價格差異,蔣正波帶隊又到福建省采購了大批量的竹子。
除了竹子,就連純凈的牛糞都是去外省拉回來的。因為責任制到戶以及封山育林,田林縣境內已沒有成規(guī)模的養(yǎng)牛場,就連農戶散養(yǎng)的牛都越來越少,一些村屯甚至“牛無毛馬無種”。蔣正波利用縣里每年8月分批安排10天公休的時間,與扶貧分隊長羅雨到河北省正定縣聯(lián)系牛糞。
“菌料主要由甘蔗渣和牛糞組成,上料前,需經過3次翻料和澆水,發(fā)酵將近30天以后方可上料,上完主料后,需燒火將大棚溫度升高到75℃以上消毒,然后撒菌種,再在上面鋪一層泥土,最后連續(xù)三天把苗床全部澆透?!敝v起種植技術來,姚再來說得頭頭是道。
指著佇立在菌料上的姬松茸,姚再來介紹,姬松茸喜濕熱環(huán)境,出菇快。在菌茹長成后,必須在3~4個小時內將剛采摘、清洗干凈的菇送往加工廠,才能保證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和口感。
為了趕時間,到盛產期基本上都是通宵采菇。周末,姚再來的兩個孩子也來大棚里幫忙。
“看著孩子們拎著一個大桶爬上爬下采摘菇,我心疼得不行,孩子還那么小,就要承受這般勞累?!倍颊f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看著懂事的孩子自覺來幫工,姚再來仍然內疚不已。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料時間推延,采菇估計8次,預計全年可采收1.3萬斤,純收入2.6萬元左右?,F(xiàn)在已收鮮菇1800多斤,純收入3600多元?!币υ賮磉呑哌吔榻B道。
“小姚,你也在大棚里??!今早收菇怎樣啊?”從大棚走出來的浪平村民委主任吳再坤看見姚再來問道。
“今天收得不多,100多斤,主任,你收了多少了啊?”
“第一批我是收完了,得了1.1萬斤。大家要不到我那里坐坐?”
走進吳再坤種植的大棚,工人正在拉著水管往苗床上澆水。吳再坤介紹道:“澆完這次水,再過10天左右又出第二批菇了。”
吳再坤,浪平鎮(zhèn)浪平村那英屯人,3個孩子已分家,夫妻2人自己居住。雖然鎮(zhèn)上有一棟占地110多平方的4層樓房,但夫妻倆時常回村里剛剛修繕好的木瓦老房子小住。
多年來他一直做木材生意,最多的時候一年總收入三百多萬元。2017年,村“兩委”換屆時,他被村民選為村民委主任。村干部待遇低,一旦上任就不能像過去那樣做生意了。但想到村民的信任,他沒有推卸。
“2019年,浪平鎮(zhèn)政府引進姬松茸項目時,群眾都在觀望,不敢主動參與。我就和支書陳明權商量,由我們村干部帶頭干。”吳再坤說道,以往一些政府引導項目或因面積發(fā)展不起來、形不成規(guī)模而產品賣不出去,或因管理技術不到位種植失敗,或銷售渠道不暢而群眾增產不增收,這給群眾留下政府引導項目實施效果不佳的印象。政府引導項目,群眾先觀望,這很正常。”
吳再坤說,姬松茸項目剛引進浪平鎮(zhèn)時,他們4名村“兩委”干部全部參與,他本人2019年管護5個大棚,當年收入18萬元,扣除成本后,凈收入約5萬元。
“小姚就是我們帶動種植的!”吳再坤指著姚再來笑呵呵地說。經村干部發(fā)動和示范帶動,去年浪平村共有5戶貧困戶和6戶群眾參與。
吳再坤說,今年的姬松茸基地采取“村民合作社+企業(yè)+農戶”模式,繼續(xù)管護53個姬松茸大棚,村民合作社作為實施主體,以一個舊棚1.5萬元、新棚3.8萬元進行前期投入并組織基地運行,與合作企業(yè)簽訂種植協(xié)議,合作企業(yè)以每斤4.7元回收村民合作社生產的鮮菇。
農戶作為具體種植戶負責投工投勞,村民合作社與種植戶簽訂產品保價回收協(xié)議,以每斤2元回收種植戶的鮮菇。
“因老伴要帶孫子,只有我自己一個人,今年又新領了6個大棚,總共有11個大棚了,平時都是請貧困戶幫我管護,多的時候請到20多個工人。今年收入請幫工支出大概10萬元,家里純收入大概有10萬元。”吳再坤一邊削菇一邊介紹。
走出大棚,姚再來跑去啟動摩托車了,吳再坤繼續(xù)和我們攀談:“小姚這孩子為人實誠,特別地孝順,因為他爸的意外,讓這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有一次我去他家里走訪,看見他獨自花2個多小時,細心地喂著他爸吃東西,我看了特別感動?!?/p>
開路“馬幫”脫貧路
在前往姚再來家的車上,浪平村黨支部書記陳明權和我們談起脫貧攻堅以前浪平人謀求脫貧的艱難歷程。
“趕馬幫是件苦差事,哪里有活干就往哪里跑,有時半夜都在守馬吃草,天剛亮又要上山干活了。浪平土話叫‘累得莫奈何?!标惷鳈嗾f。趕馬幫最怕遇到下雨天,有時大風把篷布掀掉,只能蜷縮在馬鞍下躲雨,常常被淋成落湯雞。
“苦是苦得很,但收入還是可觀的。2008~2011年,我和愛人在外趕馬,三年時間掙了60多萬元。2012年我在鎮(zhèn)上買了一塊150平方米的地皮,建起了一棟4層樓房?!?/p>
“以前大家怎么想到趕馬謀生的?”張雄森好奇地問陳明權。
“浪平馬幫早在1956年就有了。當時浪平還沒有通公路,為調運物資成立了浪平馬站。當時,各村各隊都有4~6匹馬搞運輸,全鎮(zhèn)200多個生產隊加起來有1000多匹馬,浪平馬幫就是那個時候開始的?!?/p>
陳明權說,1968年底鎮(zhèn)里通了砂石公路,就不需要那么多馬了,鎮(zhèn)上馬隊就逐漸減少。1981年,開始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到戶,有錢的村民都去買車搞運輸、開商店了,浪平馬幫進入衰退時期。
此外,九石半水半分土的浪平人為了擺脫貧困,1985年起就有數(shù)以千計的群眾上茅山,即到縣內其他土山鄉(xiāng)鎮(zhèn)甚至百色以外的地方承包荒山種玉米,種植玉米期間,免費為土地使用權所有人植樹造林并管護兩三年。
浪平人看上的茅山,都是從未開墾過的處女地,土地肥得流油,一家人種出來的玉米上萬斤甚至幾萬斤,勞力多的或幾家聯(lián)營的達到十幾萬斤。由于荒山野嶺沒有公路,玉米要運到公路邊進行交易,全靠馬匹馱運,浪平馬幫再次興起。
“1992年我也上過茅山,那時我到八渡瑤族鄉(xiāng)租了60多畝地種玉米,當年收了4萬多斤,收購價每斤0.28元,得了1萬多元,老家的平房就是那個時候建起來的?!?/p>
如今,在田林縣浪平鎮(zhèn),趕著馬幫走南闖北的馬幫漢子還有1000多人。不論是哪個省份的高山大川,高壓輸電線架到哪里,哪里就有浪平馬幫的身影。
馬幫是浪平歷史上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馬幫人的吃苦耐勞,成為浪平人身在惡劣環(huán)境條件下謀求生存出路的精神象征。
被推選為浪平村黨支部書記以后,趕馬人陳明權改行了。2019年政府引進姬松茸項目,陳明權率先認領4個大棚,去年他收獲鮮菌3萬多斤,收入12.6萬元。
陳明權介紹,2019年全村55個姬松茸大棚鮮菇總產量47萬斤,種植戶收入163.81萬元,為貧困戶新增就業(yè)崗位140余個,幫助貧困戶89戶578人實現(xiàn)增收。
今非昔比感恩黨
進入姚再來家,我們就被正前方滿墻的獎狀給震撼到了。上前細看,是他女兒姚泉宏的獎狀,其中有一張是2019年參加全國小學生英語能力測試榮獲的三年級組全國二等獎。
大廳另一側,掛著一張2019年“明白卡”,卡上寫著:教育補貼2人共3560元,住院報銷1650元,門診報銷42元,B類低保5人共12355元,養(yǎng)老保險2人共3360元,耕地補貼315元,小額信貸貼息1205元,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報銷補助5人共1100元,獲贈價值1000元雞苗50羽。
隨后,姚再來領著我們上了二樓。他70多歲的父親楊秀林坐在靠背椅上看電視??蛷d擺著一臺嶄新的65寸電視機,原本老舊的電視機仍放置在客廳一角。
我們上前和老人攀談起來。
“經過兩年來的治療,恢復了一些行走能力,手的殘疾是沒辦法醫(yī)好了。”聊起老人身體恢復狀況時,老人不自覺地伸出手來讓我們看。
談起以前的生活時,老人感慨萬千。
以前從浪平鎮(zhèn)到田林縣城主要靠步行,正常行程要一天半。家里吃水全是去離家1公里外的地方挑水。由于山上水源有限,每天5點左右就得從床上爬起來,跑去排隊搶水。幾十年住過來的,都是那套木瓦結構、人畜共住的房子。
楊秀林是個文化人,之前曾在村里當了13年民辦教師,辭職后開始上茅山,到右江區(qū)地界租地種玉米,銷售玉米收入成為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
2018年因為摔倒,頸椎嚴重損傷,徹底失去了勞動能力。說起浪平通向外界的路,在一旁陪同采訪的黨支部書記陳明權也向我們講述當年搶救他父親的一件往事。
那年冬天大雪紛飛,從樹木到地面,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路面結了冰。陳明權50歲的父親突發(fā)腦血栓急需送往縣城搶救,但去縣城的路早已被大雪冰封。當時一家子急壞了,不知如何是好。
“那時還是砂石路,開車前往縣城需要幾個小時。即使不封山,父親身體狀況也經不起一路顛簸?!标惷鳈嗾f。經與醫(yī)院電話溝通,醫(yī)院將藥品送到利周瑤族鄉(xiāng)與浪平鎮(zhèn)交界處,車子沒法往前開的地方,由陳明權自己騎馬去交界處取藥,由浪平鎮(zhèn)衛(wèi)生院代為施救。
北風呼嘯,冰冷的雪花打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生疼。
陳明權小心翼翼地將父親的救命藥品放進衣袋里,馬不停蹄地往回趕。到家里準備給父親輸液時,藥水已經結冰。
“父親還是倒下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标惷鳈嗾f?,F(xiàn)在水泥路都修到家門口了,往縣城幾小時的行程縮短至一個半小時,人口流動起來了,產業(yè)也發(fā)展起來了。
“這幾年家里變化特別大,房子蓋起來了,自來水到家里了,路燈也安裝好了,孩子們晚上干完地里的農活,再也不用摸黑走路回家了?!崩先藯钚懔终f?,F(xiàn)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兒子姚再來盡快找一門親事。
聽到父親的話,坐在一旁的姚再來靦腆地站起來,往三樓走了。不一會,他手上拿著三朵野生靈芝下來。
“農閑時自己就跑上山里找,今年已經采摘40多斤了,市場收購價每斤300多元。”姚再來樂呵呵地說,等種姬松茸收入更多的錢,爭取明年把房子裝修了,有緣的話再把自己的媳婦迎進門。
“人最怕心里沒有盼頭,誰愿意當貧困戶?”姚再來告訴我們,成為貧困戶并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F(xiàn)在黨和國家的政策這么好,我們普通老百姓更應該自力更生,不能在家坐等著干部和政府送這送那,別人給的始終沒有自己勞動得來的心里踏實。
姬松茸項目的成功,讓人們再也看不到姚再來昔日的愁眉苦臉。
準備結束采訪,姚再來樸素而深情地說:“感恩黨、感謝政府,健康扶貧解決了我父親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產業(yè)扶貧給我致富的機會,教育扶貧減輕我送孩子上學的壓力?!?/p>
這是一個普通農民發(fā)自肺腑的聲音。
“空殼村”里新景象
離開姚再來家,沿著田林至凌云、樂業(yè)二級路,從天坑底部的浪平鎮(zhèn)政府所在地一路爬坡到山口。越過涼風坳往凌云縣方向,不到幾分鐘就進入塘合村。
是時的塘合村,已不是數(shù)年前嚴重荒漠化、讓人感覺除了石頭要啥沒啥的窮山村。
只見一桿桿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從村口一直延續(xù)到村尾,道路旁姬松茸、獼猴桃、牛心李等產業(yè)基地初顯規(guī)模,石窩窩里新種植的油茶樹長勢喜人,一些志愿者與公益性崗位的保潔員正沿著公路打掃衛(wèi)生。
剛進村部,我們就被墻上掛著的紅旗和牌匾吸引住了。
“那塊牌是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授予的,這四面旗是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2019年開展鄉(xiāng)村振興“五旗村”評比授予的?!?/p>
塘合村黨支部書記姚源根指著2019年農村四星級基層黨組織牌匾和“生態(tài)宜居紅旗村”“鄉(xiāng)風文明紅旗村”“治理有效紅旗村”“生活富裕紅旗村”四面紅旗介紹道。
“支書,今天我家要賣25頭豬,麻煩村里蓋個章?!贝迕駞窃俣Y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對著姚源根說。
“好的,你拿銷售單給我,我馬上幫你蓋?!币υ锤舆^單子,就跑去一旁簽字蓋章去了,我們和吳再禮拉起了家常。
吳再禮是塘合村九鳳屯中寨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6口人,去年領了一個姬松茸大棚種植,收獲鮮菇13100斤,收入55020元。今年用這筆資金發(fā)展養(yǎng)豬,目前存欄25頭,平均每頭300斤重,這次賣每斤18元,總收入13.5萬元,下半年打算再養(yǎng)一批。
吳再禮正在津津樂道念著他的致富經,黨支書姚源根蓋完章回來了。
“今年與去年姬松茸發(fā)展模式有所不同,老吳今年不種姬松茸了,他在家里發(fā)展養(yǎng)豬,還經常帶著老伴一起來姬松茸項目基地務工”
“2019年,塘合村以‘村民合作社+企業(yè)+村民模式,黨員先鋒拼足勁、帶頭干,發(fā)展了13個姬松茸大棚,當年產值約58.5萬元,為村集體經濟貢獻收入3.2萬元?!?/p>
“2020年以‘村民合作社+企業(yè)模式,投入400萬元引進企業(yè)合作種植,姬松茸大棚已達111個,與企業(yè)簽訂每斤4.7元的保價回收協(xié)議?!?/p>
姚源根介紹,村民合作社負責土地整合、建設大棚、生產種植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吸納貧困勞動力到基地務工,帶動貧困戶增收,公司則負責技術指導、姬松茸收購、銷售。
離開塘合村村部,我們趕往姬松茸基地。沿途不時看見停在路旁一排排的摩托車。不遠處,姬松茸大棚旁,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給姬松茸大棚上料、澆水,也有人正在采摘成熟的姬松茸。
在姬松茸大棚里,36歲的田彩群正忙著采摘姬松茸。
田彩群是塘合村外納屯貧困戶,全家5口人,夫妻兩個勞動力,家婆吳春秀已有70歲,16歲的女兒姚婉麗在南寧市中南中學讀高一,8歲的兒子姚敦俊就讀于塘合村達告小學。
“今年3月,基地一開工我們就來這里做工了,4個月的收入接近3萬元?!碧锊嗜赫f,往年夫妻倆都是去廣東打工,扣除房租、伙食、水電等各種費用,一年下來收入只有4萬元左右。今年因受疫情影響,工廠沒有訂單,加之老人小孩需要照顧,就到村里的姬松茸基地打工。
“現(xiàn)在在家門口打工好多了,也沒有外出打工那么累。家里剛種了6畝油茶,今年還得了油茶撫育產業(yè)獎補3900元?!闭勂瓞F(xiàn)在的工作,田彩群十分滿意。
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塘合村姬松茸基地鑲嵌在綠樹青山的環(huán)抱里,干凈、整潔的二級路伸向遠方。道路旁一個個姬松茸大棚有序排列,像好客的漢族漢子迎候山外的來客。
塘合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劉維濤說,塘合村姬松茸項目有“三種”帶貧機制。
一是整合土地帶貧,姬松茸基地整合土地122畝,涉及群眾64戶,其中貧困戶21戶76人,增加群眾收入73.2萬元;二是合作社用工帶貧,每個姬松茸生產大棚從搭棚、進料、采菇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約需要120個零工,預計基地全年需要用工1.3萬人次,全年可帶動務工就業(yè)收入156萬元;三是烤房用工帶貧,在塘合村設立姬松茸加工烤房,烘干廠房務工2400人次,全年可以實現(xiàn)帶動務工收入28萬元。
“保守估算,今年我們村姬松茸預計產鮮菇110萬斤,總產值可達520萬元,其中核減支付群眾務工費用156萬元和烘干廠房務工費用28萬元,僅村集體經濟收入穩(wěn)超100萬元。”劉維濤指著姬松茸大棚介紹,塘合村的“村民合作社+企業(yè)”“村委領辦”等發(fā)展模式,在摘掉經濟空殼村帽子后,很快實現(xiàn)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大跨越。
劉維濤用數(shù)字向我們展示了塘合村幾年來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實績:
2018年塘合村集體經濟收入3.98萬元,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7.13萬元,接近翻番;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超過百萬元。塘合村將從空殼村碟變?yōu)榇寮w經濟發(fā)展示范村。
“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村集體經濟產業(yè)基地成為脫貧攻堅產業(yè)扶貧的‘主戰(zhàn)場,把一個個示范基地變成一個個露天的‘扶貧車間,幫助貧困群眾就業(yè)增收。”劉維濤說。
浪平產業(yè)卷平塘
浪平鎮(zhèn)姬松茸扶貧產業(yè)的成功試水,給同為石漠化山區(qū)的平塘鄉(xiāng)群眾脫貧致富帶來了希望。
翌日,我們一早就趕往平塘鄉(xiāng)。從田林行政版圖上看,浪平鎮(zhèn)在縣城之東,平塘鄉(xiāng)在縣城的西邊,中間隔著百樂、舊州、者苗等鄉(xiāng)鎮(zhèn)轄區(qū),車程相距近200公里,但兩地氣候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極為相似。2019年,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及田林縣委、縣政府決定將浪平鎮(zhèn)的姬松茸產業(yè)發(fā)展模式放在平塘鄉(xiāng)復制。
在平塘鄉(xiāng)同祥村姬松茸基地大棚里,來自平塘鄉(xiāng)龍歪村的貧困戶李傳原正忙著削菇。他說:“去年我們去浪平鎮(zhèn)姬松茸產業(yè)基地‘取經,看見他們一個棚能領取2萬多元的姬松茸貨款時,我們都心動了。”
為擴大石漠化地區(qū)姬松茸產業(yè)扶貧規(guī)模成效,2019年,中國電信集團攜產業(yè)鏈合作伙伴投入1420萬元在浪平鎮(zhèn)、平塘鄉(xiāng)等兩個鄉(xiāng)鎮(zhèn),擴建705個姬松茸種植大棚,將田林縣姬松茸產業(yè)打造成全國較為集中、規(guī)模較大的生產基地。
李傳原正好趕上了好時候?!敖衲晡覀冩?zhèn)建起了姬松茸大棚,我第一時間就和鎮(zhèn)里商量承包了5個棚?!?/p>
指著姬松茸大棚,李傳原告訴我們,技術有專家指導,銷售有政府保障,大家認領種植的熱情高。他的大棚已經產菇了,至目前產菇4000多斤,凈收入9000多元。
平塘鄉(xiāng)同祥村黨支部書記張再高介紹,平塘鄉(xiāng)的150個姬松茸種植大棚全部放在同祥村,目前已完成101個姬松茸大棚搭建,其中32個大棚產出的姬松茸收入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目前18個棚正在采摘第一批菇,已出菇18000斤?!耙蛞咔橛绊?,我無法外出務工,現(xiàn)在好了,我在家門口就有工作了,在做完臨時性公益性崗位的工作之余,我還會像其他100多名群眾一樣,在姬松茸基地務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逼教拎l(xiāng)平吉村貧困戶覃爾女向我們介紹自己的工作。
姬松茸產業(yè)項目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帶富效果明顯,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扶貧效益。
田林縣一再擴大姬松茸產業(yè)規(guī)模,浪平鎮(zhèn)弄陽村等條件相似的大石山區(qū)行政村都在規(guī)劃發(fā)展范圍內。目前第二期姬松茸大棚已完成搭建485個,待705個大棚建成后,可吸收170戶以上貧困戶入園承包種植,解決300人以上貧困人口勞動就業(yè)。今年以后力爭年產值4000萬元以上,實現(xiàn)平塘鄉(xiāng)同祥村,浪平鎮(zhèn)弄陽村、浪平村、塘合村等6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收200萬元以上,使姬松茸產業(yè)項目的發(fā)展成功為田林縣石漠化地區(qū)開創(chuàng)出一條產業(yè)扶貧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