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蟲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在拍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進駐天和核心艙的畫面。
“祝賀中國,作為一名普通的阿根廷人,我盼望阿根廷和拉美其他國家的宇航員有朝一日也能入住中國的空間站?!边@條署名喬治·比頓的跟帖,是6月17日新華社西班牙語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發(fā)布神舟十二號發(fā)射成功消息后,拉美地區(qū)許多跟帖之一。
當天,新華社的帖子就獲得超過十萬瀏覽量,獲得點贊1700多次。跟帖中,有稱“中國真牛”,亦有稱“恭喜中國”。而尋求合作之聲,則不僅僅由普通網友發(fā)出。面對來自中國的新華社記者,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大學太空項目”負責人何塞·弗朗西斯科·巴爾德斯稱,期待中國能在未來進一步推進航天領域國際合作。
中國與拉丁美洲國家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已經展開。譬如中國與巴西在過去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曾多次合作研制地球資源衛(wèi)星,為兩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衛(wèi)星技術支持。而2020年11月,10顆阿根廷衛(wèi)星邏輯公司研制的遙感小衛(wèi)星搭載中國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前往浩瀚宇宙,則擴大了中國與拉美進行航天合作的范疇。
在巴爾德斯看來,隨著神舟十二號的升空,中國空間站的吸引力進一步展現,將為全人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巴爾德斯說:“我們應該向中國人學習,學習他們探索太空、發(fā)展自主技術的熱情?!?/p>
愛學習的不僅僅是墨西哥朋友。目前,3名來自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航天員正在緊鑼密鼓地學習中文,目標是從2022年開始登上中國空間站。在神舟十二號發(fā)射升空后,意大利航天員薩曼莎·克里斯托佛蕾用中文接受采訪的一段視頻火了。她說:“這是一個機會,中國航天員和歐洲航天員,在中國一起訓練。我們的團隊合作很順利。” 薩曼莎·克里斯托佛蕾披露,她和同伴、德國宇航員馬提亞斯·毛瑞爾曾和中國航天員伙伴在山東煙臺一起訓練。訓練項目包括海上救生等,也包括學習中文。
2017年, 德國航天員馬天與意大利航天員薩曼莎在山東煙臺集訓。
在中國空間站,需要航天員操作的界面都使用中文。
毛瑞爾則稱,能和中國航天員一起訓練,住在同一幢樓里,一起分享食物,感覺就像一個家庭一樣。
而一旦毛瑞爾真的有機會進入中國空間站,那種住在同一個空間、一起分享食物、一起說中文的感覺一定會重來。克里斯托佛蕾、毛瑞爾一定預見到了這一點——從央視畫面中能夠看到——天和核心艙操作臺界面是全中文的。
就連中國臺灣地區(qū)媒體中時新聞網都注意到這一點,編發(fā)了一則消息——《天宮啟動新興太空語言,外國航天員加緊學中文》。文章寫道:“全世界所有的天文與太空科學愛好者,對于各種太空科學影片中的受訪者使用英文與俄文受訪已相當習慣。不過自從中國啟用了空間站之后,國際空間站又可能在數年之后退役,有關太空科學的國際媒體與網絡論壇正在議論紛紛,許多國家的航天員除了原先的英文與俄文之外,早已開始加碼學習中文,否則上了中國空間站會連操作界面與作業(yè)手冊都看不懂,也不見得能跟中國航天員溝通。這些有關全球航天員學中文的現象,讓許多大陸與海外華人忍不住感到自豪與驕傲?!?/p>
在中國的三名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后,正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法國在軌航天員托馬斯·佩斯凱發(fā)了一條推特:“隨著中國將三名航天員送去他們的空間站,本周太空人口增長了43%。太空飛行是一項不可思議的成就(鼓掌)。我能想象他們仨從軌道欣賞他們首都北京和天津景色的樣子?!彼€配了一張從太空俯瞰地球的圖片,可以看到地球上的“萬家燈火”。
佩斯凱是在4月23日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乘坐SpaceX飛船出發(fā),前往國際空間站執(zhí)行為期六個月的“阿爾法”任務的。這是他第二次前往國際空間站,并將擔任一個月空間站站長。這也是歐洲航天員首次擔任這一職務。目前國際空間站共有7名航天員:美國3人、俄羅斯2人、法國1人、日本1人。
已經與美、俄的國際空間站合作的歐洲航天局,為何要尋求對華合作?除了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以外,歐洲航天局自身獨立發(fā)展空間站的步伐舉步維艱也是一大因素。要知道,歐盟成員國與歐洲航天局成員國并不完全重疊。譬如英國,已經退出歐盟,卻仍是歐洲航天局成員。這就給歐洲一些國家的太空計劃帶來較大麻煩。盡管當地時間6月22日,歐洲航天局宣布啟動“歐盟太空計劃”,根據這一計劃,到2027年,歐盟27個成員國和英國將深化在衛(wèi)星導航、地球觀測、空間態(tài)勢感知和安全通信等領域的投資??伞皻W盟太空計劃”148.8億歐元(約合1149億元人民幣)的預算,大約只能助力開發(fā)下一代歐洲衛(wèi)星導航系統伽利略,并擴大其監(jiān)測地球狀態(tài)的哥白尼—哨兵航天器的范圍和能力。至于歐洲自身獨立發(fā)展空間站的可能性,目前并不大。按照現任歐洲航天局局長約瑟夫·阿施巴赫的說法,“相比美國和中國蓬勃的太空計劃,歐洲正在落后”。
就中國方面來說,對航天國際合作,中國的態(tài)度始終開放。2015年,中歐就載人航天領域合作簽署協議,明確中歐雙方參與對方的航天員訓練活動。2018年5月,中國正式宣布,中國空間站合作項目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歡迎世界各國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