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盼盼
陳湘波
1963年10月出生于湖南衡陽,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館長,中國博物館學會美術館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澳門城市大學博士生導師,深圳市文聯(lián)副主席、市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協(xié)會關山月研究會副秘書長、策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理事,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美術館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特聘研究員,為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地方級領軍人才,深圳市六屆人大代表,六屆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委員等。
500余幅美術作品,收錄于各類出版物,80幅作品被國內(nèi)外多個專業(yè)機構收藏。在美國、匈牙利、香港以及內(nèi)地舉辦個人畫展十余次;作品參加國家、省市美術展并多次獲獎;出版7部個人專著。主編各種文集、畫集100余種,美術論文50余萬字散見于專業(yè)刊物和文集、畫集。
未見其人,先賞其畫,藝術作品對一個人的影響總是那么純粹、直接。在沒有約訪關山月美術館館長、著名畫家陳湘波之前,筆者有幸從朋友那里得到《“素心悟道”陳湘波作品集》。緩緩翻看這本畫冊,樸素、清澈、柔和、自然的畫風瞬間“征服”了筆者,尤其是他的工筆花鳥畫,筆墨細密嚴整,設色淡雅空靈,洋溢著濃郁的文人審美情趣。深厚的造型基礎和超凡的色彩直覺,既浸染出自己的個性追求,又體現(xiàn)出強烈的時代特點。除了深厚的傳統(tǒng)功力,從其作品中還能感悟到他對生活、對自然、對藝術的熱愛以及對人生的思考。約訪了陳湘波館長之后,他的言談舉止也“印證”了這樣一句話——“一位藝術家性情與品質的影響,往往是讓人最感動的?!?/p>
童年“意外的旅途”
為“心手合一”的繪畫之路埋下種子
“其實,我小時候的夢想并不是當一名畫家,而是想當一位像魯迅一樣的大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本書?!闭劶白约旱乃囆g生涯,陳湘波陷入深深的回憶,“這也是我至今仍在工作、繪畫之余堅持寫作的原因。”然而,陳湘波的繪畫之路始于一場“意外的旅途”。
陳湘波生于城市、工作于城市,但由于當時的種種原因,被送到農(nóng)村老家。在那里,他度過了生命中最自信、最快樂的日子?!拔倚r候在城市長大,身體不好,上學的時候,別人欺負我,我又打不過別人,父母工作忙,也不怎么管,但到了老家就不一樣了,周圍人看我是城市人,對我都比較好,親戚們也非常照顧我?!睂τ谕晖?,陳湘波記憶猶新。在農(nóng)村那幾年,陳湘波與自然有很密切的接觸,那些童年經(jīng)歷為以后他專心于花鳥畫創(chuàng)作埋下了伏筆。
“我記得每年四五月份,枇杷成熟了,端午節(jié)楊梅熟了,再晚一點,荷花塘里的蓮子就長出來了。我那時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在生產(chǎn)隊偷蘿卜吃,也很大膽,在田里抓到泥鰍,直接生吃,因為我小時候沒有力氣,他們說吃生泥鰍長力氣,我真的就這么吃了?,F(xiàn)在想起來很好玩……對我來講,那是一段美好、純粹的時光?!标愊娌ɑ貞浧鹉嵌螘r光,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很顯然,對于花鳥畫的鐘情,是陳湘波館長對自己少年的美好經(jīng)歷,進行生動演繹的方式,是他“心手合一”的自然流露。
當時,在陳湘波的老家衡陽,一些大型工廠舉辦美術創(chuàng)作班,他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接觸到繪畫的?!澳菚r候,工廠里一有人畫畫,我們就跑過去看,他們畫得很逼真,很能觸動我?!标愊娌ㄕf。藝術真正觸動陳湘波是在高中時期,他在學校圖書館接觸到一本名為《未完成的畫》的書,這是司徒喬的夫人馮伊湄為紀念司徒喬而寫的?!澳莻€時候這本書才五六毛錢。”陳湘波回憶說,“我看了以后很激動,反反復復地看,并把書里諸如‘要在藝術的牢獄里度過自己的一生等句子抄下來,寫在自己的日記本里,我是在那個時候決定要學畫的。”
“亦師亦友”的緣分
成就有情懷的工筆花鳥畫藝術家
初學繪畫的陳湘波接觸的是素描、色彩一類,對傳統(tǒng)國畫尚是一竅不通。“恢復高考后,我報了幾個美術類院校,但由于我當時并未進行過專門的繪畫學習,畫得也不好,沒有拿到一個錄取通知書。”陳湘波自嘲道,“后來我就邊工作邊學繪畫?!痹陉愊娌▌傞_始學習繪畫的時候,他的父親給他專門找了一位國畫老師——鐘增亞。自此,陳湘波開始系統(tǒng)學習國畫。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82年,得益于不錯的文化課成績和西畫功底,陳湘波考進了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澳鞘俏业谝淮坞x開湖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學校里高手如云。當時的我很自卑,總感覺自己畫得很不好,有種理想被燒盡的惆悵?!?/p>
然而,在考入大學的第二年,陳湘波遇到了至今還在影響他的人——工筆花鳥畫家鄒傳安?!按髮W二年級,學校請了鄒傳安老師上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湘波回憶道,“一是鄒老師的形象,儒雅,長得有點像魯迅,我以往是很想成為作家的,魯迅是我崇拜的偶象;再就是他為我們展示創(chuàng)作過程,我們原來畫畫是先起草稿,他直接勾線,勾得很好看,而且他是拿鉛筆當毛筆使,勾出來的線像毛筆勾出來的一樣,很打動我?!?/p>
在陳湘波的眼中,鄒傳安老師是一位樸實無華、不聲不響地從事著自己繪畫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家,他總是安靜、專一地探索著自己的藝術之路。就這樣,他在鄒傳安的影響下開始了工筆畫創(chuàng)作,但他此階段的繪畫相對來講學習的痕跡比較重。直到研究生階段,陳湘波的作品方顯得豐富,創(chuàng)作面貌上也更突出自己的特點:精煉后的文人趣味題材、重視筆墨的質量格調、強調物象的詩意組合、突出設色的含蓄夢幻……
亦師亦友,這也許是陳湘波館長和鄒傳安老師關系最好的形容?!芭笥褌冏钚蕾p他的沉穩(wěn)和淡定,從不好高騖遠、左顧右盼。在大家不看好工筆畫的時候,他獨能認真地研習,在工筆畫已成為熱門的今天,他一如既往地探究……”在鄒傳安老師眼中,陳湘波館長就是這樣一個值得讓人不禁豎起大拇指的畫家。
“一個大有成就的畫家需要很懂得傳統(tǒng)的繪畫技術,需要吸收眾多前人畫作的感染,也需要有自己的學問、創(chuàng)意與思維。但每次創(chuàng)作,他是要從一張空白的紙或布起筆的?!标愊娌^長說,“畫家尊重傳統(tǒng)卻又不拘泥其間,要用當代人的藝術觀點激活傳統(tǒng),讓傳統(tǒng)在時代的筆墨中重新回歸、繁衍?!闭沁@種創(chuàng)作理念,使陳湘波在工筆花鳥畫受冷落時期依舊埋頭其中,在承繼與突破間造就藝術的張力。
拼湊支離破碎的時間
讓“會說話”的作品維系“繪畫夢”
陳湘波一直見證和參與關山月美術館的“成長”。關山月美術館作為國內(nèi)最早的以畫家個人命名的美術館,從作品捐獻到體制完善,再到城市文化建設,在很多方面實際上起到了示范的作用。1994年,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剛畢業(yè)的陳湘波經(jīng)關山月推薦,來到深圳參與關山月美術館的籌建工作。在深圳最初的日子里,對于一直在高校學習和工作的陳湘波,面對籌建前期繁瑣、復雜的工作,在心理上很難適應。
陳湘波回憶起往事歷歷在目,為了配合深圳市政府做好自己作品的捐獻工作,1996年3月,關老提出讓他到廣州協(xié)助整理準備捐獻的作品,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使他熟悉這些作品,為今后的收藏研究工作打下基礎?!瓣P老對藝術的執(zhí)著與癡情讓我開了眼界,他不滿足于在書齋里練功,更熱衷于到生活里,在‘動中錘煉自己的藝術生命?!标愊娌ǖ难壑型嘎冻鼍磁搴透屑ぶ?。
“一直在追尋,追尋心中那虛無的‘夢。生活的輾轉、環(huán)境的變遷、失落的現(xiàn)實,像一團團烏云,常把我心中之‘夢遮掩住。但對于我,尋‘夢的熱情卻始終不減!”這是陳湘波而立之年寫給自己的一首自述詩,是他在困頓時期所能給予自己的僅有的精神支撐。二十多年的耕耘成果,大家有目共睹,二十多年的美術館管理工作,或許就是他的詩中所描繪的那“一團團烏云”,多少遮住了陳湘波的繪畫夢。
“萬事有利有弊,在美術館工作也不例外?!标愊娌ㄕf,“好的一面是美術館給我提供了一個較大的平臺,開拓了我的眼界;不好的一面就是畫畫可用的時間少了,繁雜的行政工作把整塊的時間弄得支離破碎。”這樣的局面,迫使不愿放棄繪畫夢的陳湘波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畫一兩個小時后,再吃飯上班;中午不那么忙的時候,他也會畫上幾筆;而晚上和周末更是他不愿輕易放棄的創(chuàng)作機會……陳湘波就是這樣利用破碎的時間,拼貼起他對繪畫的敬意。“有時候畫得不順,就先放一放,過些時間再畫,我希望能夠在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下進行創(chuàng)作。”陳湘波館長每次創(chuàng)作都會為自己設定一個相對現(xiàn)實的目標,以便在每一次的實踐中找尋繼續(xù)前行的信心。
約訪當天,筆者切切實實地感受到陳湘波的那份“忙碌”,真的很難想象他在這么繁忙的工作之余創(chuàng)作了這么多作品,作品質量也并未因為忙碌而有所降低。他的作品不止于詩意、夢幻,在背后顯然存在著很多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也許正是那些“會說話”的作品維系著陳湘波館長的“尋夢”激情吧!
巧借文化義工“動能”
助力深圳美術事業(yè)“更上一層樓”
作為藝術類博物館的美術館,是以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承載著時代風云變幻的歷史記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美術館的教育、交流、服務功能越來越清晰,美術館在當代已經(jīng)被視為一種公共教育機構。
“美術館公共教育的主要方向是提高學習者的審美感受力,提升他們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力,引發(fā)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造沖動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标愊娌l理清晰地說。關山月美術館在文化普及和藝術公共教育上,一方面用豐富多樣的展覽吸引觀眾走進美術館,通過提供展覽、藝術講座、臨摹制作等引導性服務進行教育,另一方面通過“進校園”和“進社區(qū)”活動,將館藏作品送進校園和社區(qū),或針對特定觀眾群體開展藝術欣賞和藝術制作活動。
關山月美術館還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建設全國首個文化義工隊伍。文化義工培訓本身就是一種公共服務,而接受過培訓的文化義工又去服務觀眾,文化義工培訓已成為關山月美術館公共教育的重要風景線?!俺浞职l(fā)揮文化義工的積極性,希望通過這一立體架構的形成,可以為不同階層的市民提供不同水平的綜合性服務?!标愊娌^長一語中的。
關山月美術館在公共教育方面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專業(yè)人員指導與監(jiān)督,充分發(fā)揮文化義工的作用。通過各種培訓,文化義工不但能成為美術館的忠實粉絲,也成為美術館與普通觀眾之間的橋梁。據(jù)陳湘波介紹,目前,關山月美術館所有的公共教育活動都有文化義工的參與。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品牌活動“第二課堂”“周末賞析團”等還是以文化義工為主導的。
“我們館的文化義工一般具有良好的藝術知識儲備,同時他們又是與普通觀眾一樣的藝術愛好者。因此他們可以更多地從普通觀眾的角度來理解藝術作品,在學習藝術知識和藝術技巧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與普通學習者溝通交流?!蔽幕x工的參與,使關山月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活動更加具有朋友般交流的親和氣氛,因此受到市民的廣泛歡迎。
“學習是一生的事,不能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其實,這些年的作品創(chuàng)作和美術館管理,都是一個慢慢揭開自己的過程?!标愊娌ㄕf。憑借學生時代在廣州美術學院的學習、美術館工作期間對藝術現(xiàn)狀的認識以及勤奮不懈的堅持,三十多年來,陳湘波在為深圳美術事業(yè)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作品,用筆墨傳達出他的關切、他的思想以及他對所處的這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思考。
2012年10月16日至11月2日,由斯洛伐克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國韻文華書畫院主辦的“中國畫六人展”在北京斯洛伐克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舉辦,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館長、著名中國畫家陳湘波的六幅作品應邀參加了展覽,應邀參加展覽的畫家還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著名畫家吳為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著名畫家崔進,以及李毅、楊健生、孫寬等中國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