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全 閆清華
訓練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個挑夫有兩只水桶,其中一只有裂縫。每次挑完水,有裂縫的桶只剩下了半桶水。時間久了,有裂縫的那只水桶感到很難過,終于有一天,它哭著對挑夫說:“我很慚愧,因為水一直從我這邊漏,讓你付出的努力只能收到一半的成果?!碧舴騾s溫和地對它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在小路的兩旁,只有你的那一側開出了許多小花,而另一側卻什么也沒有?正是因為你漏了一些水出去,我們才能收獲這些意外的美麗呀!”
讀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的哪些回憶,或促使你生發(fā)出哪些感想?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不得抄襲,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技法指導
劉勰《文心雕龍》里有句話:“繁采寡情,味之必厭。”是說只有講真情的文章,才能動人、感人,才能使讀者產(chǎn)生共鳴,發(fā)生思想碰撞。那么,怎樣才能讓記敘文情感真摯,引起共鳴呢?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寫生活中的真人
記敘文要想情感真摯,必須寫生活中的真人。因為只有真人,才能夠產(chǎn)生真情。楊絳先生的《老王》寫的是作者在“文革”落難時結識的人力車夫老王。老王臨終前的一天,不顧病痛的折磨,硬是拖著病重的身體,給楊家送來香油和雞蛋。這一小小的舉動,不僅讓作者永記心間,也讓讀者對老王印象深刻。
再看《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其中的一段:“花市下四條胡同耿大爺家?guī)鶋Φ沽?,磚塊掉進了廁坑。時傳祥卷起袖子,用手把磚一塊塊撈出來,用水沖干凈,再把墻頭壘好,把廁所清掃干凈。”短短幾句,一個真實樸素、不怕臟不怕累的時傳祥呈現(xiàn)在了大家的面前。讀完之后,即便沒有見過時傳祥本人,崇敬之情也會油然而生。
二、講生活中的真事
生活中的真事,處處都有,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用心感悟,怎會沒有真情的流露?文學中,包括很多小說里所發(fā)生的事情,都是依托生活的,有時甚至就是生活中的真事;否則的話,就會失去生活味、真實味!我們寫記敘文,更要擷取生活中的真事,通過一定的細節(jié),達到“情文相映”。
如作文《家風在延續(xù)》中的一段:
在我印象中,太婆從未穿過新衣服。有一次,媽媽趁過年,給太婆買了一件新衣服,可是沒想到太婆非常生氣,硬讓媽媽到商場把衣服退了。太婆說:“衣服有的穿就好了,我這么大年紀了,活一年少一年,買那么多衣服多浪費呀,下次絕對不能再買了?!眿寢屩荒茳c點頭。
作者為了再現(xiàn)勤儉持家的家風,選取了自己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太婆拒絕媽媽送的新衣服。顯然,這是一件小事,卻是最具說服力的,是“家風”的具體化!由此,表達了對太婆勤儉持家的贊美,也讓讀者對太婆頓生敬佩之情!
三、抒生活中的真情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真情是文章的命脈。在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中,要讓讀者走進文中,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交流,就應該抒發(fā)真情,切忌假大空。
比如黃方國《父親》中的一段: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場,我在許多人面前彎過腰,為許多人開過車門,但從來沒有為父親彎過腰,開過車門。父親是農(nóng)民,我是干部,父親是莊稼人,我是城里人,父親這輩子已無法超越我們的高度,但我們有今天全仰仗父親的奠基。父親為我們彎了一輩子腰,吃了一輩子苦,操了一輩子心,人到老年依然不忘為子孫們分擔憂愁。但我們呢?給了他們那么多不敬,僅僅為他開一次車門,就叫他心滿意足,淚流滿面。
那一彎腰,對父親來說,是一種孝道和良知,對我來說,是向您及天下所有像您一樣的父親乞求原諒和深情致敬?。?/p>
讀完此段,相信很多人會像作者一樣,心酸乃至心痛!自己一個小小的舉動——為父親打開車門,竟讓父親感動得淚流滿面??梢韵胍姡@淚水恐怕不是流在父親臉上,而是流在作者心里的。所以,文段結尾處,作者感受真而切,切而深:是向您及天下所有像您一樣的父親乞求原諒和深情致敬??!
優(yōu)秀作文
失去之后的收獲
一考生
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能否取得百分之百的收獲?答案毫無疑問是否定的。有時,我們太注重結果,卻忘了欣賞過程的美麗,就像百米沖刺,只看到終點,卻忽視了同學們的吶喊一樣。
小時候的我只在乎成績,對身邊的一切幾乎漠不關心。有一天,班主任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親切地對我說:“下周的朗誦比賽,我們班缺一個人,要不你去試試?”
要知道,那可是集體朗誦比賽。我頓時慌了神,心跳加速。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大場面。剛想拒絕,老師又說:“這次,對你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能夠在這么大的舞臺上展現(xiàn)自己,是很多人的夢想,老師相信你!”老師似乎有魔力,看穿我想拒絕,阻斷了我的退路。我只好點點頭,表示答應。
接下來便是漫長的背稿、排練。同學們興致高昂,都在期待這次重要的比賽。值得一提的是,我有一段單人朗誦,這對我可是一個莫大的挑戰(zhàn),不過每次排練都很順利。時間很快到了比賽的那一天。
那天天氣不錯,微風拂過耳邊,像在說著鼓勵我們的話。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仿佛已將勝利的果實收入囊中,我也不禁挺直腰桿,腦中重復著早已背得爛熟的稿子。但我還是低估了比賽場面的壯觀,剛踏入大禮堂,此起彼伏的說話聲不絕于耳,密密麻麻的觀眾坐滿了席位。我哪見過這陣勢,心一慌,緊張起來,雙腿不停地顫抖。到了登臺那一刻,同學最后的鼓勵也絲毫不起作用。
同伴們發(fā)揮得都挺好,個個都兩眼放光,朗誦得幾乎沒有瑕疵。終于到我朗誦了。我站在臺上,用幾乎從未有過的恐慌之音讀出:“鷹隼試翼,風……額,風……”慘了,我忘詞了!我無法形容當時的感受,羞愧,憤怒,害怕,恐懼,想逃離……負面情緒占據(jù)我的腦海。我呆呆地站在那兒,時間一秒一秒地流逝。
臺下,忽然響起熱烈的掌聲,我抬起頭,看著臺下觀眾,他們友善地微笑著。同伴悄悄提醒我:風塵吸張。我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心里平靜了許多。說來奇怪,那些臺詞竟一個個回到我的腦海中,我開始一字一句朗讀起來。終于朗讀完了,我向臺下深深地鞠了一躬。下臺后,我面對大家,眼淚奪眶而出,不停說著:“對不起,對不起……”一位同學扶起我的頭,說道:“大家并沒有怪你呀,你努力過了,這樣的結果似乎也不差喲!”我看著大家,大家也看著我,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噙著淚水笑了。
蘇格拉底為何被稱為“真理的助產(chǎn)士”?我想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引導人們獲得真理,而是他知道,引導他人獲得真理并不意味著自己失去真理。有時候,丟失了也可以成為收獲,就像我一樣,我最后融入了集體,成為了一個不畏懼困難的人,即使我輸了那場比賽。
點評
文真情就真,文真意就滿。讀罷此文,一眼就看出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文章以一次真實的朗誦比賽為線索,講述了自己備賽、參賽、輸賽和賽后收獲的經(jīng)過,尤其是由參賽到輸賽,再到賽后收獲,作者用了大量筆墨進行描摹和書寫。當我們讀到“噙著淚水笑了”時,想必也會感動,這就是真人真事真情的功效!同時,在文章結尾處,作者頗深的感受,也讓讀者感同身受,值得肯定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