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幸福列車”,張秋萍以這樣的比喻來形容匯川區(qū)第二小學。自2002年從遵義師范學院畢業(yè),張秋萍便以一名英語老師的身份加入了教師隊伍的行列,而匯川二小就如同一列列車,載著她不斷進步、前行,從新任教師到教科處主任,再到副校長,從名不見經傳到匯川區(qū)名教師,成長中,她也收獲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與自豪。
“我希望我的課堂是能夠聽到孩子們笑聲的真實的課堂!”張秋萍說。在她眼里,教師應是陽光下最單純的職業(yè),應該去喜歡并珍惜與孩子們一起學、一起玩、一起笑的課堂上的每一個四十分鐘。課上,她盡力讓每一個孩子自信地發(fā)言,體面地坐下,興致勃勃地上課,愉悅地離開。因此,她的班級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而她也為老師們奉獻了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示范課堂。
2016年,張秋萍參加了遵義市人民政府西南大學共建遵義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小學學科帶頭人對象研修項目,在與西南大學的專家和各位名師的交流過程中,她深受其教育理念的震撼,更感自身的薄弱。她驚訝于趙伶俐教授橫跨語、數(shù)、外、物等學科的知識覆蓋面,也在李大圣教授的講說中重新構建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教師全專業(yè)屬性的理解。在西南大學附屬小學的觀摩學習中,她感嘆于西大附小的綠色教育,她看到的,是孩子在課堂上真切的快樂。她反思:教育改革的一切,最終目的都是讓孩子受益,如果能把孩子擺在我們教學思考的第一位,一切困難都會變得簡單很多。
此次研修項目讓張秋萍收獲新的知識與理念,通過思考與沉淀,她開始將這些理念融合于自己的學科探索中。“童話教育”是匯川二小的一大亮點,其立足于童話閱讀,引導孩子汲取真善美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并利用童話情景輔助教學,遵循孩子教育與成長規(guī)律,促進孩子的全面成長。而基于這樣的“童話教育”理念,她開始對該理念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設計進行研究,從兒童的語言出發(fā),在符合兒童認知和理解下,針對一個單元整體組織教學,更多采用情景創(chuàng)設,做到“真語境真語用”,激發(fā)孩子興趣。最終不僅完成單詞、語法等教學,也培養(yǎng)孩子聽說讀寫等綜合運用能力。
從2014年起,作為區(qū)級名師的張秋萍開始積極投入青年教師專業(yè)指導工作中,通過“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的有效開展,多名青年教師在張秋萍的指導下在各級賽事中嶄露鋒芒,收獲成長。2017年底,“匯川區(qū)小學英語張秋萍名師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有了工作室的平臺,張秋萍與近30名年輕教師得以更有效地開展各類教學研究,這些教師,也是自己的另一批學生,看到他們的成長,張秋萍收獲了作為教師的另一種幸福。
“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張秋萍最喜歡的一句話,成為學科帶頭人,意味著肩上的責任更重,但無論前路多艱難,她始終在堅持走下去。她說:“或許我的教育理論還不夠豐富,但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必然會不斷探索、思考并沉淀、積累,盡最大努力為小學英語作出一些貢獻。教育,是一條走不到盡頭的路?!?/p>
GOOD TEACHER
張秋萍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qū)第二小學副校長、英語教師;遵義市人民政府西南大學共建遵義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小學學科帶頭人培訓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