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期介紹下來,相信大家對電腦報新媒體事業(yè)部的小編們已多少有些了解了。無論是硬件組還是視頻團隊成員等,總奔波于日常拍攝、直播、線下活動中,就跟大多數(shù)“打工人”一樣,時常被時間推著走,穿梭在一個又一個的任務中。
別看他們是“文能針砭時弊,坐地碼字‘兩千萬;武能肩抗攝像機,搶占最佳拍攝點”的“糙漢/妹子”,殊不知在細碎平常的生活中,他們也會建立獨屬于自己的儀式感。
每個節(jié)日我都過出不一樣的色彩,愚人節(jié)和好友玩些無傷大雅的小把戲,勞動節(jié)那天打掃衛(wèi)生后獎勵自己一頓美味的晚餐,兒童節(jié)就給自己買一堆零食再點個兒童套餐,生日那天為自己準備一束鮮花……我認為,每一個節(jié)日都在提醒我們不要在忙碌的生活中忘記愛與被愛,它們也值得更多的儀式感。
和別的精致水晶女孩不一樣,我的睡前儀式不是溫水泡腳或皮膚保養(yǎng),而是冥想十分鐘。每晚睡前都要開上柔和暖光的小夜燈,點燃香薰蠟燭,靜坐冥想,整個人呈完全放空的狀態(tài),不去思考生活、工作中的煩惱,也不被外界所打擾,這個時候的時間和空間只屬于自己。
在家看書時,會泡一盞茶或一杯咖啡,暗示自己接下來是閱讀的專屬時光;在地鐵或車上看書時,會先在心里默念:我要開始看這本書啦,希望有所收獲。讀書前的小儀式更多的是想表示我對這本書的重視,無形中會增加專注度,帶著目的去讀書,也會得到更多的收獲。
雖然畢業(yè)參加工作至今多年仍單身,但生活還是充滿儀式感。哪怕一個人,下廚時也要精致地擺盤配色;做家務前開著藍牙音響播放音樂;看完電影后把每張電影票小心翼翼地收藏著;時不時調整桌子椅子家具的位置,每一個新的組合都能帶來新鮮感;辦公桌上永遠擺放著一株植物。在一個人的獨居生活中。在茶米油鹽的碰撞里.儀式感承載了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
當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來匆匆去匆匆,繁忙的步調磨掉了對生活的激情,大家迫不得已離開精致,邁向油膩。一說起儀式感,有人狂搖頭,“活著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哪里還有心思搞這些形式主義?”
但小崔姐覺得,一旦對生活失去期待和新鮮感,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一天都索然無味,不會有任何改變。試著在生活中加入一些儀式感,用莊重認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某些事,也許能發(fā)現(xiàn)很多生活的樂趣呢!
山今睡前必備的小夜燈和香薰蠟燭
菊花大師多年來收藏的電影票(有些已泛黃)和自己精心擺盤的“廚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