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歷史上為何存在“黃宗羲定律”

      2021-07-29 07:10倪玉平
      人民論壇 2021年20期
      關鍵詞:賦稅改革

      倪玉平

      【關鍵詞】“黃宗羲定律” 賦稅 改革

      【中圖分類號】K2

      【文獻標識碼】A

      “黃宗羲定律”是一個具有超越歷史學學科范圍影響力的理論。這一論斷源自于黃宗羲的文章《明夷待訪錄·田制三》。他在文章中列舉了從租庸調(diào)、兩稅法到一條鞭法改革的情況,指出唐初設立租庸調(diào),到楊炎時改為兩稅法,“雖租庸調(diào)之名渾然不見,其實并庸調(diào)而入于租也”;明代行一條鞭法,“未幾而里甲之值年者,雜役仍復紛然……嗟乎!稅額之積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者亦無幾矣”①。在他看來,中國歷史上的歷次稅賦改革,每改革一次,老百姓的賦稅負擔就加重一次。這就是“黃宗羲定律”最核心的內(nèi)容。

      “黃宗羲定律”的實質(zhì)是政府持續(xù)不斷地加稅

      著名歷史學家王家范先生曾將黃宗羲的這種描述簡化列為下列公式:

      兩稅=租庸調(diào)+橫征(法外之征)

      一條鞭法=(租庸調(diào)+橫征)+橫征

      攤丁入畝=(租庸調(diào)+橫征+橫征)+橫征

      普遍式:B=a(1+nx)(n為變革頻率,x為橫征)

      王家范先生在《百年顛沛與千年往復》一書中指出,“兩稅法、一條鞭法、地丁制(攤丁入畝),從賦稅形態(tài)演化的前行意義上應該加以肯定,但其中卻包含著賦稅絕對值的增長,這也是毋庸諱言的”,“這種賦稅絕對值的算術級數(shù)累進,實際上抵消了唐宋明清以來農(nóng)業(yè)增長所帶來的全部積極成果”②。

      除黃宗羲外,在中國歷史上持類似觀點的人也不少。以兩稅法為例,陸贄和王夫之都認為這是將不合法賦稅合法化的斂財之法。陸贄在《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六條·論兩稅之弊須有厘革》一文中指出,兩稅法“采非法之權(quán)令,以為經(jīng)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③。在他看來,將“非法”的稅收納入“經(jīng)制”,是兩稅法無法回避的弊政。王夫之則在《讀通鑒論》寫道,“兩稅之法,乃取暫時法外之法,收入于法之中”④,表達的也是類似觀點。正因為如此,付志宇認為“黃宗羲定律”的概括本身并不全面,“將黃宗羲的一己之見一家之言歸納為‘定律恐怕有些失于偏狹了”⑤。

      當然,也有學者并不認同“黃宗羲定律”。杜恂誠認為,農(nóng)民稅賦總體上呈周期性變化,“此項定律很難在其本來意義上成立”⑥。周雪光則指出,“系統(tǒng)、細致的研究工作并未發(fā)現(xiàn)黃宗羲定律所描述的賦稅攀升愈演愈烈的歷史趨勢”,“黃宗羲定律所描述的‘積累莫返之害現(xiàn)象并無令人信服的史實根據(jù)”⑦。

      不過,在筆者看來,觀察“黃宗羲定律”,需要有長時段的視角。中國歷史上“黃宗羲定律”是確實存在的,因為中國歷史上的政府財政收入確實在不斷加重,老百姓的實際負擔也在隨之加重。

      明清的歷史實踐證明“黃宗羲定律”存在

      明清時期,因賦稅制度調(diào)整,“黃宗羲定律”現(xiàn)象一再出現(xiàn)。

      明初為征派賦役,明廷編造了詳密的魚鱗圖冊和黃冊,將老百姓牢牢限定在土地上。明中葉后,皇帝帶頭掠奪地產(chǎn),大量設置皇莊,大地主隱匿賦稅,政府財政收入減少,而支出卻與日俱增。全國各地農(nóng)民從逃亡到抗賦抗役,從“盜礦”到武裝反抗“礦禁”“封山”,從抗租到武裝“踞田奪地”,改革賦役制度漸漸成為各地官民的強烈意愿。張居正改革最為重要的措施便是在賦役上實行了一條鞭法,具體內(nèi)容為:賦役合并;農(nóng)民可以出錢代役,力差由官府雇人承應;田賦、徭役一律征銀;役銀“量地計丁”,丁、田分擔。雖然一條鞭法簡化了賦役征收手續(xù),改變了以前賦與役分開征收的辦法,使兩者合而為一,但農(nóng)民所有的負擔并未絲毫減少,而只是將以前所交納的不合法賦稅合法化。

      隨后即有著名的“三餉”加派。為對付東北起兵的努爾哈赤,明廷開征“遼餉”?!斑|餉”加征分三次,第一、第二次每畝加征三厘五毫,第三次每畝加重二厘,三次一共九厘。崇禎三年(1630年),明廷在九厘加征之外,再強征“遼餉”三厘;十年(1637年),為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開征“剿餉”,每年加派330余萬;十二年(1639年),明廷在“遼餉”“剿餉”之外,復加練餉,每年征銀730余萬?!叭A”加派高達2000萬兩,超過正額數(shù)倍,百姓苦不堪言,成為加速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清軍入關,攝政王多爾袞頒布詔令,宣稱免去“三餉”,以收攬人心,但實際上只是避惡名,改“遼餉”為“九厘銀”“九厘餉”或“九厘地畝”,照舊加征;練餉不僅照常征收,而且還將加派畝額大大擴充。⑧這無疑又是將數(shù)額巨大、原屬臨時性攤派的不合法征收納入體制的做法。

      康熙時編撰《簡明賦役全書》,作為征收地丁銀的依據(jù)??滴跷迨荒辏?712年),康熙帝宣布上諭:“將現(xiàn)征錢糧冊內(nèi)有名人丁,永為定額,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錢糧”,“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從康熙五十一年開始實行,以后到達成丁年齡的,再不承擔丁役。雍正接續(xù)這一政策,將其攤?cè)氲禺€征收,是為“攤丁入畝”。攤丁入畝并不是取消人丁稅,而是將易于流動的人丁銀數(shù)額固定化到土地中,以確保收入。當時全國的人丁稅銀329萬兩,全部攤?cè)胩镔x銀2636萬兩,等于使田賦負擔銀增加11%。

      晚清時期出現(xiàn)厘金,是“黃宗羲定律”的又一體現(xiàn)。咸豐三年(1853年)因太平軍起事,軍費無著,幫辦揚州軍務的刑部右侍郎雷以諴為籌措所募兵勇餉需,創(chuàng)辦厘金。因大有利潤可挖,厘金制度逐步推廣,并由最初僅向鋪戶坐賈征收坐厘,發(fā)展到同時建局設卡,向行商征收活厘,稅收直線上升,每年征收近2000萬兩,與田賦和海關并駕齊趨,成為清廷在太平天國起義重壓之下得以活命的法寶。厘金的設計本為權(quán)宜之計,隨著太平天國起義的平定,廢除厘金本為順理成章之事,但當言官奏請裁撤各省厘局時,卻遭到清廷斷然否定。厘金成為常制,因征收厘金而引發(fā)的種種弊端,不勝枚舉。直到1931年厘金才被撤裁,但中央?yún)s又將其改為征收統(tǒng)稅。

      晚清時期,厘金之外還有雜稅雜捐,這也屬于法外之征。雜稅雜捐種類五花八門。據(jù)學者統(tǒng)計,這一時期雜稅雜捐僅名目就多達2000余種。清代財政收入由清初的2000萬兩,增加到嘉道時期的4000萬兩,同治時期的7000萬兩,光緒晚期突破1億兩,至清朝結(jié)束則逼近3億兩大關,增長了十余倍,這和厘金的出現(xiàn)、雜稅雜捐的滋生密不可分?!把蛎鲈谘蛏砩稀?,財政收入持續(xù)攀升,顯然意味著百姓負擔的不斷加重。

      猜你喜歡
      賦稅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遼代農(nóng)業(yè)賦稅減免及原因分析
      一圖讀懂供給側(cè)改革
      改革創(chuàng)新
      改革創(chuàng)新(二)
      論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發(fā)展變化中的若干關系
      “改革”就是漲價嗎?
      明代杭州府北運白糧征收考辨
      甘南县| 吕梁市| 水富县| 彝良县| 逊克县| 旌德县| 贵南县| 云梦县| 民丰县| 普兰店市| 伊川县| 密云县| 莱阳市| 大足县| 隆林| 辽宁省| 弋阳县| 临桂县| 嵩明县| 奇台县| 延长县| 山西省| 奉化市| 武平县| 仙游县| 茂名市| 黄石市| 岳阳县| 上高县| 原平市| 搜索| 马公市| 阿图什市| 沈阳市| 西华县| 固原市| 钦州市| 靖安县| 永康市| 东阳市|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