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孔偉麗,呂 康,徐愛蘭,劉 慧,王永會,劉蘭麗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可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相關研究顯示,及時控制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發(fā)展,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1]。腦梗死患者病變腦組織因發(fā)生缺血再灌注導致氧化應激反應發(fā)生,血管內皮功能也發(fā)生了改變[2]。史帝等[3]研究認為,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過程中,調控氧化應激因子水平是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改善的重中之重。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重要作用,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對缺血區(qū)灌注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4]。甘露醇注射液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和高滲性,治療腦梗死可起到一定效果[5]。本文旨在研究甘露醇注射液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療效及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就診的急性腦梗死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齡40~78歲。納入標準:符合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CT、MRI掃描發(fā)現患者有出血性腦梗死;患者發(fā)病時間≤24 h;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通知書。排除標準:陳舊性腦梗死者;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3分;顱內出血性疾病者;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病變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對本研究應用藥物過敏者。78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4例;年齡(61.8±10.5)歲。對照組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61.6±10.2)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2組均予抗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神經、改善循環(huán)、控制血糖血壓、調脂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每日2~3次靜脈滴注,30 min內滴注完畢。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丁苯酞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靜脈滴注,每次滴注時間≥50 min,且2次滴注間隔時間>6 h。2組均連續(xù)治療15 d。
1.3觀察指標
1.3.1氧化應激相關因子:采集2組治療前、治療15 d后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采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比色法檢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1.3.2血流相關指標:2組治療前、治療15 d后采用經顱多普勒(德國EMG公司生產)行枕窗、顳窗掃描,比較基底動脈、左大腦中動脈、右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
1.3.3神經功能、生活質量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15 d后神經功能、生活質量情況。采用NIHS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得分越低提示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越好。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主要包括10項內容,總分100分,0~40分表示重度依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需要他人照護;40~60分表示中度依賴,大部分患者要他人照護;60~100分為輕度依賴,少部分患者要他人照護;100分為不依賴,患者生活起居可以完全自理[6]。
1.3.4臨床療效:治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90%~100%,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無病殘;進步: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45%~90%,臨床癥狀逐漸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16%~45%,臨床癥狀得到很大控制;無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15%,臨床癥狀無變化或惡化[7]??傆行室灾斡?進步率+有效率計算。
1.3.5不良反應:觀察2組水電解質紊亂、皮疹、腹部不適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氧化應激相關因子比較 2組治療前MDA、SOD、ox-LDL、GSH-Px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MDA、ox-LDL水平低于治療前,SOD、GSH-Px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DA、ox-LDL水平低于對照組,SOD、GSH-Px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1。
表1 急性腦梗死2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相關因子水平比較
2.2血流相關指標比較 2組治療前基底動脈、左大腦中動脈、右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基底動脈、左大腦中動脈、右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觀察組基底動脈、左大腦中動脈、右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急性腦梗死2組治療前后腦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比較
2.3神經功能、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NIHSS評分、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分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急性腦梗死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4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急性腦梗死2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5不良反應比較 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急性腦梗死2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急性腦梗死發(fā)病是因患者腦部血管突然停止供血,供氧缺乏,導致腦部代謝發(fā)生紊亂,腦組織壞死。也有研究指出,患者腦部缺血缺氧會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因子大量產生,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8]。氧化應激損傷是因為機體活性氧簇大量產生,導致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失衡,組織發(fā)生損傷[9]。急性腦梗死發(fā)生時,機體會釋放大量的氧自由基、炎性因子,線粒體功能出現障礙,引發(fā)過氧化損傷及炎癥反應[10-11]。
ox-LDL為脂質過氧化反應標志物,參與T細胞凋亡過程,通過刺激多種類型的炎性因子,導致氧化應激反應的發(fā)生[12]。GSH-Px為抗氧化酶,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一定的抗氧化作用[13]。MDA、SOD屬于典型的氧化應激指標,SOD對機體中的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可降低機體組織中脂質過氧化產物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14]。MDA水平與腦梗死發(fā)病呈相關性,其水平不斷升高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使得腦梗死病情進一步發(fā)展[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MDA、ox-LDL水平降低,SOD、GSH-Px水平升高,說明甘露醇注射液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能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氧化應激相關指標,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損傷修復。安文峰等[16]研究顯示,丁苯酞注射液可通過改善MDA、SOD水平,從而調控患者氧化應激反應狀況。
丁苯酞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腦缺血患者腦血流量及微循環(huán)狀況,恢復神經細胞功能。大量研究顯示,丁苯酞注射液可促進血管擴張,保護線粒體功能,提高機體抗氧化應激能力,促進神經功能修復[17-18]。甘露醇注射液可縮小血液紅細胞體積,減弱紅細胞聚集性,從而降低血液黏稠程度[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基底動脈、左大腦中動脈、右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基底動脈、左大腦中動脈、右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提示甘露醇注射液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能改善腦部供血狀況,有助于患者康復。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分升高,說明甘露醇注射液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侯嬌玉等[21]研究結果一致。本文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說明甘露醇注射液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可能與丁苯酞注射液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安全性有關。
綜上,甘露醇注射液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能減輕急性腦梗死患者氧化應激反應程度,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