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5 月 22 日下午 1 點 07 分,“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在長沙逝世,享年 91 歲,舉國同哀,眾人悲慟之余,多么希望這是老天爺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玩笑過后,袁老依然能健康地站在講臺上,站在稻田里,云淡風輕地欣賞那滿目的稻花香。然而時間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了,一切都塵埃落定了,縱是千呼萬喚,袁老還是離我們而去了……
在如今這個時代,或許很多人很難再想起那個饑荒年代,一日三餐,米香彌漫,這些現(xiàn)代人理所當然的生活,在那個饑荒年代是多少人的向往??催^《1942》的人一定知道河南的饑荒,在逃荒的人流中,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人沒了。老一輩的人們常常說起袁老,憑一己之力救萬人于水火,天降英才,當時他在學校試驗田里發(fā)現(xiàn)了一株“天然雜交稻”, 1964 和 1965 兩年間,他憑肉眼找到了6 株雌性不孕稻株,啟發(fā)了他利用人工雜交方式培育高產(chǎn)水稻的大膽猜想,在反復的研究測試之后,雜交水稻成功面世,讓我們的祖輩們想要頓頓吃白米飯的夢想成真了。
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 2020 年,一場新冠肺炎再次將全球置于水火,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報告預測,2020 年饑餓人數(shù)至少新增約 8300 萬。當時許多國家紛紛限制本國糧食出口,也一定程度引發(fā)了世界糧食危機的擔憂。在這個時候袁老站出來表示中國完全有實現(xiàn)糧食生產(chǎn)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xiàn)“糧荒”,就是這樣一句話,給全國人民吃了顆定心丸。
5 月 22 日下午 1點 07 分,袁老走了,看到自發(fā)送行袁老的隊伍,看到網(wǎng)上的留言說“過了飯點,爺爺看著我們吃完飯才走的?!彼查g淚崩,近70 年來,袁老從一位鄉(xiāng)村教師到利用全球7% 的土地養(yǎng)活世界上 22%人口的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已無人能及,但他的初心卻始終都在水稻上。
而如今他完成了他在人間的使命,神農(nóng)累了,想歇了,離開了人間,回歸了他摯愛的土地,他把他的一生浸潤在稻田里,把他的功勛寫在廣闊的大地上。這一次他要回去了,回到他熱愛的土地上。
世間再無袁老,他來的時候是餓殍遍野,他走的時候是禾下乘涼,碗里仍有米香,我們從未挨餓,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他用盡一生為我們撐起了綠萌和幸福。先生千古,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