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威
在華北平原和太行山脈交匯之處,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的西柏坡,西扼太行,東接冀中。
這個有著悠久歷史、淳樸民風的小村落,曾被譽為“晉察冀邊區(qū)的烏克蘭”“新中國的走來處”。在這里,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誕生了寶貴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和延安精神一樣,都是我們黨在近百年的實踐探索中獲得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不同的是,西柏坡精神是在黨已經(jīng)取得了戰(zhàn)略決戰(zhàn)主動權(quán)的歷史條件之下誕生的,是一種主動的自覺與警醒。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歷史總是在“興也勃,亡也忽”的規(guī)律中循環(huán),一代名臣魏徵曾在呈給唐太宗的諫疏中感嘆,自古以來“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如何打破這種循環(huán),經(jīng)受住勝利與執(zhí)政的考驗,成為了我們黨當務(wù)之急的重大課題。毛澤東主席在中央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敲起警鐘:“因為勝利,黨內(nèi)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他告誡全黨“務(wù)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wù)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戒驕戒躁的謙虛精神和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這便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在中國革命歷史轉(zhuǎn)折的重要關(guān)頭,西柏坡精神充分體現(xiàn)了目光遠大的勝利者的自覺自律與奮進圖強!
星移斗轉(zhuǎn),滄海桑田。新中國已經(jīng)走過了70多年的歷程,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全國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努力探索,我國經(jīng)濟穩(wěn)步發(fā)展,民生得到極大改善,我們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題,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我們更要繼承和弘揚這寶貴的革命精神。回望歷史,它們作為不朽的豐碑,激勵了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為振興祖國而拼搏;放眼當下,它們作為明亮的燈塔,指引著千萬懷揣夢想的我們?yōu)槊褡鍙团d而奮斗!
原創(chuàng)新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材料一: 西柏坡時期是黨中央深懷憂患意識、孕育形成“兩個務(wù)必”等彌足珍貴精神財富的光輝時期。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務(wù)必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wù)必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材料二: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孔子
材料三: 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后,“作家莫言”更多的時候已被“諾獎獲得者莫言”所代替。這樣的經(jīng)歷對于莫言大概也是一種考驗,考驗他能不能抵抗住喧囂,保留作為一個作家的自己。在諾獎癥候群的壓力下,莫言既沒有冒進求成,也沒有畏縮不前,而是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一路走來。小說集《晚熟的人》見證了一個莫言的隱退,也見證了一個莫言的復出。
閱讀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樣的思考與感悟?請將你的感想與理解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寫作指導
這個作文題是多材料作文,由三則材料組成。
材料一是對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兩個務(wù)必”的評價和解說。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將革命進行到底”,號召“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shè)一個新世界”。警醒全黨要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接受考驗,鼓舞全黨勇于擔當、迎難而上、敢于斗爭,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憂患意識和政治擔當。
材料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边@句話出自《論語·子路》,意思是說君子安詳舒泰,但不驕傲凌人;小人驕傲凌人,卻不安詳舒泰。這是君子和小人在人生修為上的對比。君子之所以“泰而不驕”,是因為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人生修為,更是一種價值追求。胸懷大志,處變不驚,泰然自若而無驕矜之氣。
材料三中提到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生活所經(jīng)歷的重大改變和考驗??梢哉f沒有退隱就不會有復出,正是因為有著不驕不躁的態(tài)度、甘于沉寂的勇氣,才有了小說集《晚熟的人》的誕生。
材料一可以幫助同學們理解“西柏坡精神”的重要核心是什么,材料三承接材料一,闡釋了“西柏坡精神”在新時期的傳承和發(fā)揚。兩則材料都體現(xiàn)了“西柏坡精神”所蘊含的“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精神內(nèi)涵。而材料二是這種精神的文化印記,也是這種精神在個人人生修為和價值追求方面的拓展。同學們在充分理解“西柏坡精神”內(nèi)核的基礎(chǔ)之上,可以從個人修為、家國情懷、歷史的治亂更替等領(lǐng)域,展開思考,寫下感悟。
推薦素材
1. 躺在成就上就像行進時躺在雪地里一樣危險,昏昏沉沉,在熟睡中死去?!S特根斯坦
2. 好自夸的人沒本事, 有本事的人不自夸。——俗語
例文
戒驕戒躁,行穩(wěn)致遠
□浙江省金華市艾青中學 吳貝佳
太行山下西柏坡,一種精神延續(xù)至今走向全中國。“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以超越時間和地域的價值永恒地存在著。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助力民族復興,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繼承和弘揚不驕不躁的精神乃吾輩之所必須為,只有戒驕戒躁,方能行穩(wěn)致遠。
溯史而觀,中國素有不驕不躁的文化傳統(tǒng),成儀態(tài)典雅、風節(jié)貞峻的姿態(tài)??鬃佑醒浴熬犹┒或?,小人驕而不泰”,意即君子安詳舒泰,不驕傲凌人。從中可以參視孔子的人生修為所在——有所成就卻不自矜功伐,有所取得也無驕無躁?!懊颗R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圣賢?!贝藶橥砬屣L云人物翁同龢寫的一副對聯(lián)。我以為“大事”也可解釋為行有所成后的贊譽,而假使心懷靜氣,便得以跳出這暫時的“天鵝絨之監(jiān)獄”。易得之,以不驕不躁的心性,方可立繁華,成偉業(yè),行至遠。
譚嗣同有警言:學人一驕則不能為學。驕躁的傲態(tài),滯己腳步,固己身形,縛己發(fā)展。驕躁滋生,個人就難以潛心研究學問,驕躁的脾性對于學者而言乃大忌。于個人如此,對國家亦然。秦始皇“日益驕固”,終究導致“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帝國破滅。亡國之痛歸根到底源自君主內(nèi)里驕躁,一如厝火積薪,終成燎原之勢。放眼世界,歐洲文明曾在十九世紀發(fā)展極盛,驕躁如當時歐洲的年輕一代,所思即如茨威格在最后的書中哀嘆的一般“驕傲地以為就算是偶爾有點社會的倒退只是暫時的,他們沒有想到,隨之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幾乎毀滅了歐洲”??梢詳嗾?,古代封建皇朝的轟然崩塌,抑或近現(xiàn)代歐洲文明的迷失癲狂,皆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力證了驕躁之害。
驕躁之氣,是個人超越自身客觀價值的內(nèi)心虛構(gòu),妄以為巨人,實則不過是為急流裹挾,不見水下暗礁——略達高度便自鳴得意,小有成就便自視甚高。究其根本,在于個人內(nèi)里浮躁,缺乏遠見:當自身未得外界肯定時,往往怨天尤人;而獲到一定贊譽后,又不見山外青山。老舍筆下曾形容這些人,眼小如豆,心小如鼠,自己這條輕舟,雖已過重山,瞥見勝景,然不知過后更有山萬重,遠處另有一片天。當然,驕躁之氣也可能是一種很不自信的扭曲呈現(xiàn),他們懷疑自身是否有走得更遠的能力,出于順應(yīng)心理安全感的補償需要,便只好對著自己開辟的“彈丸之地”稱頌不已。除了個人因素,社會價值導向亦有煽風點火之效?!芭L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個時代整體價值取向的迷失,也會像洪水淹沒大地,在有形或無形之中驅(qū)趕著人們渾噩向前,已入危境而渾然不知。
試觀今日之社會,在我看來,強調(diào)“不驕不躁”的西柏坡精神無疑有著更為顯著的現(xiàn)實意義。《舊金山紀事報》曾諷刺地指出“這是一個朝著微波爐大吼大叫,仍嫌它速度太慢的時代”,社會發(fā)展趨快,人們耐性不再。當浮躁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懷,社會中便充斥著享樂主義的鐵桿擁躉;當因暫得的掌聲而自鳴得意時,人們也會被驕躁奴役,被驕躁謀殺。
托克維爾曾感嘆: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其實,西柏坡精神就是照亮未來的那盞明燈。明確西柏坡精神之珍貴,方可筑建當下,昭示未來。有道是,戒驕戒躁,行穩(wěn)致遠。
評點:文章以“西柏坡精神”“承接過去”“連接未來”引入論題,提出“戒驕戒躁,方能行穩(wěn)致遠”的觀點。然后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論證“不驕不躁的心性,方可立繁華,成偉業(yè),行至遠”,突出論點的必要性。在此基礎(chǔ)之上,文章從三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存有驕躁之氣的原因。最后立足現(xiàn)實,強調(diào)明了西柏坡精神的珍貴之處才能更好地筑建當下,昭示未來,突出了觀點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文章論點鮮明,思維嚴密,論據(jù)豐富,論證有力,可圈可點之處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