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紅
部編版教材的改革,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還需不斷探索?,F(xiàn)以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牧場之國》為例,談談語文要素在教學中的落實。
一、在單元編排中學習單篇課文,明確單元主題和要素
《牧場之國》是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第七單元的主題是:足下萬里,移步換景,寰宇紛呈萬花筒,對學生提出了“走出去,開闊視野”的要求。語文要素是體會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表達效果;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明確提出了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第七單元有三篇課文,分別是《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和《金字塔》。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課中,課后練習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體會作家筆下威尼斯小艇的動靜之美,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這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一處景物,進行片段練習?!督鹱炙愤@課訓練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大膽推測的能力,運用不同的方式介紹景點的能力。三篇課文側重點不同,難度層層推進。
二、解讀文本秘妙,確定語用選點
秘妙一:結構特點鮮明,與眾不同?!昂商m,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边@句話統(tǒng)領全文。為了詳細介紹牧場之國,課文出現(xiàn)了四次“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边@種一詠四嘆的方式,表達了對荷蘭牧場寧靜、安詳、悠閑、和諧的贊美,加深讀者對荷蘭的印象。
秘妙二:抓住關鍵詞學習《牧場之國》。這篇課文以時間為順序,從白天寫到夜晚,描寫牧場的變化。課文抓住關鍵詞:自由王國和寂靜串起課文的主要內容。白天的牧場是一個自由王國,介紹了牛群吃草,駿馬飛馳,羊群、豬群、小雞等悠然自得的景象;夜晚的寂靜,描寫了運走牛奶、沉睡的牲畜等情景,可以通過配樂朗讀,師生合作朗讀,帶大家走進靜寂的牧場。
秘妙三:動靜結合的方法貫穿全文。吃草的牛群,飛馳的駿馬,呼嚕的豬群,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了牧場是動物們的天堂,廣闊無垠的草原就是他們的自由王國。尤其是膘肥體壯的駿馬,每一匹馬都充滿了動態(tài)美,我們仿佛看見奔跑中的駿馬鬃毛飛揚,成群的駿馬向前飛奔,直到消失在茫茫草原上……沒有牧人的吆喝,沒有強敵的進攻,馬兒成了草原上尊貴的主人,動態(tài)描寫令人深刻。晚霞消逝,夜幕降臨,牲畜沉睡,一切都顯得無聲無息,荷蘭沉入一片靜謐之中。牧場的寧靜、安詳、悠閑,充滿了和諧之美,靜態(tài)描寫出色。
三、梯度設計,把語文要素轉化為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教學設計,應抓住課文關鍵句統(tǒng)領全文,結構清晰,通過品讀、比較、想象、仿寫等學習活動,實現(xiàn)把語文要素轉化為語文能力?!赌翀鲋畤穱@關鍵句“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碧荻仍O計,把教學分為三個板塊進行。
板塊一:借用關鍵句統(tǒng)領全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課文的關鍵句。學生會找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個關鍵句,并知道此句在文中反復使用了四次。四次出現(xiàn)的位置不一樣,作用也不相同。有兩次出現(xiàn)在段的結尾,總結全段內容;有一次出現(xiàn)在段的開頭,統(tǒng)領全段;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課文的結尾,總結全文。它們的作用是不一樣的。這四句“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笨梢赃\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這四個句子不同的意思:第一次是贊美碧綠草原牛成群的風光;第二次是贊美駿馬飛馳任自由的風光;第三次是贊美羊閑豬樂雞安閑的風光;第四次是贊美牧場寧靜又和諧的風光。通過指導學生朗讀這四句話,讀出不同的感情,讀出對荷蘭牧場的贊美之情。
板塊二:提煉關鍵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牧場之國》詳寫白天牧場是動物們的自由王國,是牧場的主人,自由自在。以及略寫夜晚牧場的寂靜。抓住“自由王國”和“寂靜”這兩個關鍵詞,就可以統(tǒng)領課文的主要內容,放手讓學生去找各種動物的特點,通過朗讀體會動物們的自由自在和安詳,并學習修辭手法的妙用:牛犢像貴婦人;老牛像家長;駿馬成了主人和公爵;小雞、長毛山羊安閑地欣賞自己的王國……為了進一步體會牧場的美,各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成立導游團,分別介紹牧場上的各種動物:有的學生當導游介紹牛群;有的學生當牧民介紹駿馬;有的學生當導游介紹其它的動物。當導游的活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牧場的印象。
板塊三:通過仿寫,激發(fā)想像,訓練語言表達。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除了牛群、駿馬、豬群、小雞、長毛山羊,在荷蘭的土地上還有這樣一些動物(出示圖片):公鹿、母鹿、小鹿一家、白琵鷺,這是荷蘭的國鳥,琵琶、野鴨、黑貓……可能還有什么動物呢?學生可能說還有天鵝、大雁等,請學生選擇一種或幾種動物,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動物自由自在當主人的感覺寫出來,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幾句,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寫,寫完后互改、互評。然后,教師再請個別學生讀自己的作品,讀后點評:你們從哪些詞語中聽出了主人的感覺?這句可以怎么改動?學生既練筆又練了互改互評,提高了作文水平。除了課堂練筆,課后布置仿寫課文,寫一段介紹荷蘭的話,題目是《花之國》或《水之國》,從另外一個角度介紹荷蘭的特點。不想寫荷蘭的學生也可以介紹自己喜歡的一個國家,搜集資料,寫出這個國家的某個特點,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以上僅以《牧場之國》為例,闡述了學習課文要從單元整組課文入手,厘清關系,明確目標,確定語文要素,最后通過課堂環(huán)節(jié),把語文要素轉化為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