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萍
李密的《陳情表》是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曾有這樣的說法:“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可見《陳情表》一文的影響之大。的確,作為一篇抒情的文章,李密立足于“孝”行謀劃,著眼于“情”的表達與抒發(fā),將“情”再三揉搓,以至于調(diào)弄到極致,讓你不能不為之動心,即使鐵石心腸在如此精心揉捏的過程中,也會變得綿軟。以辣手著稱的晉武帝面對這一介書生也只能束手,最后不得不做出樣子,當然也可能真的為文章所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yǎng),可見此文的魅力之大。那么,本文的奇妙之處何在?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展開抒發(fā)情感從而使文章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的呢?
作者言自我的身世,點祖母的哀景,道帝王的寬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自己的“不奉召”解脫。因此,即使敘說的對象不同,卻無不著眼于情,力求情真而意切,突出一個“孝”字,從而讓人不能不為之感動,不能不為之贊賞。
一、道自身:著力渲染自己不幸,以博取同情
“臣密言”,作者開篇以臣自居,自稱臣,很有講究,這實際上是直言稟告武帝,自己已經(jīng)把自己作為皇上的一個“手下”,是有心奉召,但因自己的境況卻無力成行。隨之就敘說之所以無力成行的原因,道家世,惹人憐?!俺家噪U釁,夙遭閔兇?!笔强偲?,怎么樣個“險釁”和“不幸”呢?“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眲偝錾?,父親就死了,四歲時,母親在舅舅的逼迫下改嫁,更兼疾病纏身,孤苦伶仃,慘苦的境況,讓人為之唏噓,好在“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币菜闶遣恍抑械娜f幸,一個“憫”字,含義頗深,耐人尋味,將祖母對一個失怙失恃孩子的無限愛意體現(xiàn)了出來,難怪會“躬親撫養(yǎng)”。只是自己“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倍嗖◇w弱,孤獨無助,這該需要祖母多么大的付出啊,其處境,讓人同情,使人擔憂,“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真是可憐之至!真的撩人眼淚!
作者之所以一再陳說自己“外無至親,內(nèi)少兄弟,門楣衰落”的境況,就是為了引發(fā)武帝的同情,打動武帝,進而讓武帝寬宥自己,放自己一馬。實際上,作者如愿以償,也是達到了目的。
二、說祖母:境況悲慘,要人照顧,孝心感動天地
“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鼻懊嬉呀?jīng)有了“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的鋪墊,那么,自己照顧祖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是“反哺”的報恩之舉,不但無可非議,還是大義之舉,值得嘉許,照顧祖母,不能不做,若是面對祖母“不侍”,豈非不孝?就是禽獸之舉,必會遭人唾棄!這是不能見容于當時社會的,也為朝廷所不許?!百韹搿?,面對我的“不行”的身體,自然需要祖母格外的付出,日復一日的熬煎,讓年邁的祖母心血漸枯,早早就染上了疾病,需要我“侍湯藥”,而我也“未曾廢離”,不愿也不能背棄她。《晉書·李密傳》有“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cè)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笨梢娮髡邔ψ婺父星榈纳钋?、侍奉的殷勤和依附的緊密,這也成為李密“不侍”的根據(jù)。何況,“圣朝以孝治天下”,皇上您也一定對我的行為不會反對的吧?再說“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弊髡吡谐觥八氖兴摹薄熬攀辛辈⒉皇菬o心之舉,而是為了強調(diào)“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以便讓武帝徹底放心!
作者對祖母的孝心日月可鑒,蒼天可證。
三、對皇帝:措辭謙卑,表忠心以示“真情”
觸逆龍鱗,該殺!稍不隨朕意,該死!捋虎須,自非易事,需要一定的技巧,作者深味其理,小心了再小心,措辭,謙卑有加,不說一再表明的“臣”字,字里行間對武帝也是奉承有加,誠惶誠恐,感激涕零,“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這是對當朝的贊許,“沐浴”一詞隱喻作者猶如禾苗蒙受雨露滋潤因而茁壯成長。武帝擔心作者以事奉祖母為借口,實在是對新朝持反對或觀望的態(tài)度,作者更擔心如果措詞失當會引起武帝疑慮將有殺身之虞?!胺钍コ?,臣仆稱君之詞,“沐浴清化”,臣仆無比感激新朝的話,稱呼和感激都能使晉武帝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寵臣對君主說話,因而心弦為之一弛?!按钍コ逶∏寤?,又作為一個過渡引導到“陳情”上來,以下具體地陳述“沐浴清化”的事實,“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背ψ约嚎芍^天高地厚,自己也是感激涕零,面對“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的現(xiàn)實,“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一方面是地方衙門的逼迫,無奈祖母的病也一天天嚴重,離不開人,自己不奉詔實在是情非得已。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边@既是對當朝的盛贊,也是作者為自己不奉詔所作的辯護,你們不能說和做兩張皮,我照顧祖母,也是按照你們說的去做的,你們?nèi)羰且辉俦破?,就是出爾反爾?/p>
“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蔽覍Τ⒌亩鲗櫴枫懹浽谛母屑ぬ榱?,絕對沒有其他的“非份之想”,只是為了照顧祖母而已,“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已經(jīng)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了,隨時都有可能離去?!俺紵o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我和祖母相依為命,誰也離不開誰,想讓我拋棄祖母是絕對不可能的?!盀貘B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碧斓亓夹模宜龅囊磺刑斓乜设b,皇上啊,你能拒絕我嗎?“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惫耪Z不是說“士為知己者死”嗎?如果能夠得從所愿,那么自己一定會結(jié)草銜環(huán),以死相報。
武帝面對這樣的陳說豈能無動于衷?又哪里會不準所奏?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華陽國志》中有武帝“嘉其誠,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蔽涞蹫槔蠲艿奈恼滤騽樱粌H不怪罪,還對其行為稱贊有加,并給予了豐厚的賞賜。
《陳情表》不愧是千古一文,《晉書·李密傳》有這樣的記載:“武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可見,武帝面對此文也是推崇有加,不獨在于其抒情手法上的高妙,還在于文章所取得的效果,達到了作者所要達到的目的。我們在為文章動情的同時,自然也不能不為作者的才氣所折服。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曹甸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