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連環(huán)畫,民間俗稱小人書、圖書,是我們兒時最喜歡的課外讀物。它以其樸素簡潔的畫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成了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老少咸宜的閱讀佳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類童年讀物已漸漸遠離了人們的生活,但它依然能喚起人們對于童年美好的回憶。
當(dāng)時的連環(huán)畫大小、形狀差異不大,內(nèi)容種類豐富,有各種中外古典名著、民間故事、神話童話、歷史的和現(xiàn)代的各類事件或人物、上世紀(jì)的戰(zhàn)爭題材……五花八門、應(yīng)有盡有。這些連環(huán)畫的共同點就是圖文并茂,畫面清晰,意思明了,下面附注的三兩行文字也是直白、易懂。有些不是很常見的字詞還附帶漢語拼音,讀起來很方便。盡管我們時常讀錯或?qū)σ恍┳衷~不甚了解,但邊拼讀,邊看圖猜測圖意,也能領(lǐng)會其中的大概意思,讀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那時從新華書店買一本連環(huán)畫圖書,價格一般一角六七分錢,頁數(shù)厚的、紙張好一點的稍貴幾分。雖然現(xiàn)在看起來便宜,但當(dāng)時家庭收入微薄,大人們是不舍得買的。哪個小伙伴家如果有幾本圖書,在孩子們中間是很值得自豪的,如眾星捧月般被大家擁戴著。當(dāng)時為了能擁有一本喜歡的圖書,我們常常主動和父母一起整理屋子,挑一些破爛去賣,或者搶著去買醬油或鹽巴,每次克扣一分、兩分錢,積攢下來的錢就去買小人書。
那時候書攤生意極好,出攤圖書的數(shù)量少則數(shù)十本、多則數(shù)百本。書攤一般放在向陽避風(fēng)的地方,如商店門口的廊檐下,或在馬路邊用竹竿搭建一個簡易的頂棚。一本本圖書被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書架上,旁邊放了些小凳子,或者一米多長的窄窄的長凳子,人們便挨擠著坐在上面看書,大人孩子都有。凳子不夠時有的站著看、有的蹲著看,孩子們則干脆坐在地上看。價格一般是一分錢一本,小伙伴有點零錢的時候如饑似渴爭相借著看,沒錢的時候只能眼巴巴地望著書攤。有時實在忍不住就蹭書看,仗著那時候視力好,站在看書的孩子旁邊,裝作選書,斜著眼睛瞄,也能看個大概。但是攤主常常來驅(qū)趕我們,輕聲吆喝著:“想看就借,不借早點走,別在這擠著?!庇袝r我們裝聾作啞賴著不走,憨厚的店主便搖搖頭走開了。
有一次和兩個表哥逛街,看到書攤都駐足不前了,但是臨近中午,要急著趕回去。而小表哥看到三本《岳飛傳》,實在太喜歡了,耐不住誘惑,便趁攤主不注意,揣在兜里溜了。攤主不慌不忙地走過來把我和大表哥攔在那兒,說:“你們?nèi)艘黄饋淼?,肯定是一伙的,要么把他找回來,把書還過來,罰款2元,要么抓你們?nèi)ヅ沙鏊??!碑?dāng)時把我倆嚇得夠嗆,心里直埋怨小表哥手欠。我一路追過去,好不容易才把他追上,小表哥知道情由也不敢回來了,就讓我把書帶給攤主。但是我們哪有兩元錢啊,攤主好好地把我們教育了一番,才把我倆放走。那次教訓(xùn)以后,小表哥再也不敢占小便宜了。
連環(huán)畫,如今它已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是陌生的東西了,而他們也不會為買書看而費盡心思了??粗⒆觽兂磷黹喿x時的幸福模樣,當(dāng)年對小人書魂牽夢繞的情懷再次在時光的隧道中穿梭起來了。小人書,它已然成了收藏在記憶“檔案”里的那道永恒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