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失溫興許并不算什么大事兒,不就是冷嘛,多穿點衣服,穿厚點的衣服就解決問題了。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
我們首先來明確一下什么叫失溫: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qū)溫度降低,并產(chǎn)生一些寒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癥。
那時穿越鰲太,出發(fā)不久后天上就一直飄著小雨,沿途時有塌方。在雨中走了兩三個小時,汗水、雨水、霧水、露水把身上從里到外、從上到下都打得透濕,走在山道上,呼嘯的山風不斷吹拂,之后就感覺有點不對勁。首先感覺渾身虛弱無力,眼睛有點發(fā)黑,但因為是夏天,根本就沒朝著失溫想,當時腦子里一直在想什么原因,照說體能不差,這點路程還不至于給累趴;要是低血糖的話也說不過去,早上明明吃得不少;身體又沒有別的問題。分析來分析去,覺得可能消耗太大,也許是低血糖,所以掏出士力架吃了一根,又就著水壺里的飲料(冷的)吃了半塊巧克力,可這一切都沒有太大的效果。
到后來我冷得像被扔進了冰庫一樣,渾身抑制不住地強烈顫抖,甚至連手杖也無法握住,走路都感覺老想往地上躺,我最后突然想到,會不會是失溫?可這季節(jié)夏天都還沒過完?。⊥甓齑┰仅椛?,零下20多攝氏度的天氣都沒覺得這么冷過。雖然此前從來沒有過失溫的感受,但是如果真是嚴重失溫會很危險,所以一旦判明了原因我就盡快下撤,在避風的大殿里和同樣失溫的兩人點燃了柴火爐,脫下濕衣物烘烤,順便燒了滿滿一壺開水,喝了熱咖啡,吃了一些干糧,總算是緩過勁來。
即便如此,這次失溫消耗了大量體能,導致后來沒有穿越成功。這是第一次領教到失溫的威力,如果不是以前有人說,零上10℃也能凍死一個人,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但是經(jīng)過這次失溫之后,我不再有一點懷疑了。
什么狀況會導致失溫?很多人認為失溫就是冷,就是因為溫度低導致的,這點沒錯,溫度低確實是導致失溫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并非全部。人體正常體溫是37℃,本身就是個熱源體,因此也會與外界進行熱傳遞作用。起風時通過對流方式與外界進行熱傳遞、游泳時身體的熱量通過傳導方式與水發(fā)生熱傳遞、即便靜止不動身體同樣會通過輻射向外傳遞熱量。根據(jù)這三種熱傳遞方式:溫度、濕度、風力,這三個因素是失溫最常見的直接原因。三要素中只要有兩個因素出現(xiàn)狀況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
舉幾個例子:
上面穿越的例子,溫度其實并不低,在10℃左右,按照一般人的經(jīng)驗,這樣的溫度出現(xiàn)失溫難以想象,但是在溫度、濕度、風力三因素中,濕度和風力起了作用:全身濕透、山上風大,讓人在夏末出現(xiàn)了嚴重失溫。
2012年冬,三位遇難的戶外愛好者在穿越鰲山的時候不幸遇難。冬季的鰲山山頂氣候非常惡劣,低于零下20℃是常態(tài),加上它是中國地理南北交界線,所以山上風力相當迅猛,這三位遇難的戶外愛好者倒在了溫度和風力的雙重襲擊之下。
組隊穿越西昌俄爾則俄,我們的隊伍總共七個人,四男三女,除了一位女隊員是剛參加戶外不久外,其他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老驢子。這次的穿越活動請了兩位當?shù)亟?jīng)驗豐富的彝族向?qū)В瑥撵`山寺后山上。出發(fā)的時候本以為有兩位向?qū)Ъ咏?jīng)驗豐富的隊員這次活動會非常順利,結(jié)果出發(fā)當天也是遇到下雨,上到山上還起了大霧。
第二天從海拔3700米的黑海子營地開始穿越的時候,雨霧依然持續(xù),難辨東西,兩位向?qū)г趲е覀冏吡藥讉€小時,爬升到接近4000米的時候他們也迷失了方向,兩位向?qū)Ь妥屛覀冊氐群颍麄兦靶刑铰吩诘却^程中,那位女隊員就出現(xiàn)了狀況:因為雨霧和汗水,她全身上下已經(jīng)濕透,原地停下之后呼嘯的山風一吹,冷得全身縮成一團瑟瑟發(fā)抖,臉色變得很難看。因為我頭一年在秦嶺已經(jīng)有過失溫的體驗,在這種情況下,我當即決定全隊下撤,其他隊員有點不甘心,畢竟到宿營地直線距離只有1.8公里了。但是因為我們身處沒有路的原始叢林,繼續(xù)上的難度很大,又不知道前路究竟如何,所以繼續(xù)前行該隊員無法撐下去,于是我堅持叫回了向?qū)犗鲁?。下撤過程中,雖然海拔在降低,但是那位隊員的狀態(tài)越來越差,離扎營的黑海子營地還有幾百米路程的時候,她完全崩潰,根本沒有力氣繼續(xù)行走。這種情況下把她的包交給向?qū)П郴貭I地,讓其他隊員先走,提前把帳篷支起來,陪著她在后面慢慢走。最后的路程,她基本上已經(jīng)半昏迷,老是往地下倒,連扶帶抱讓她走完最后的百來米,此時隊友已經(jīng)把帳篷搭好,防潮墊也已經(jīng)充好氣。把她安頓在帳篷里,其他女隊員把她的濕衣服脫掉換上了干衣,再給她套上了1000克的羽絨睡袋,還搭上其他隊友的羽絨睡袋,整個過程持續(xù)了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她總算是緩過了勁。此次該隊員的失溫非常嚴重,回到營地的時候已經(jīng)介于中度失溫向重度失溫過渡的邊緣。
回頭總結(jié),感到非常慶幸:1.很慶幸自己有過失溫的可怕體驗,慶幸自己有基本的戶外技能;2.很慶幸在發(fā)現(xiàn)隊員有失溫苗頭的時候自己作出了明智的選擇——立刻下撤,即便有隊員不情愿,但是如果在當時那種環(huán)境下堅持前進,或者晚點做決定,很可能就以悲劇收場了;3.慶幸自己處理正確:將患者轉(zhuǎn)移到安全地方(帳篷里)、讓患者換下了濕衣物、用身體幫助患者恢復體溫、喂患者溫熱的紅糖水、用溫熱的熱源為其取暖……即便是隊員失溫已經(jīng)非常嚴重,最終成功化險為夷。
失溫是可怕的,而且是非常容易被人忽略的。當我們在戶外一旦發(fā)現(xiàn)失溫的兆頭,就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輕視。當然,我們也不用太過緊張,只需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并且懂得一旦發(fā)生狀況能正確處理即可。我們玩戶外,既要享受戶外帶給我們的樂趣,也要時刻警惕戶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