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吉祥
你知道嗎,“碑”雖然有個石字旁,但很久以前的碑并不全是用石頭做成的,還有的是用木頭做的,意思也和現(xiàn)在有很大出入。據(jù)《周禮》一書記載,周代就有了碑,當時的碑上沒有文字,用途有三種:
第一種碑是立在宗廟院子里的石頭,用來拴住祭祀用的牲畜。
第二種是樹立在王宮門外的石柱或木樁,人們會根據(jù)它在陽光下投射的影子的方向來測算時間,這種碑后來演化為日晷。
第三種碑是立在墓地中、用來輔助安放棺槨的。周天子去世后,下葬時由于墓坑又大又深,而棺槨又大又重,人們沒法兒輕易地將棺槨安置好,便在墓坑的四角樹立了大木板做支撐物。大木板上還要有穿孔,系棺槨的繩索通過大木板的穿孔和轆轤,這樣就能確保棺槨平穩(wěn)地徐徐落入墓坑。這種大木板不僅叫碑,而且有特定的稱呼,叫作“豐碑”。
到了春秋時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各地諸侯紛紛稱霸,周王室訂立的一些等級制度也被漸漸推翻,原本只有周天子能夠使用的豐碑,一些諸侯下葬時也使用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葬禮的隆重,使用豐碑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于是豐碑的意思慢慢發(fā)生了變化,由墓坑旁的支撐物變成了高規(guī)格葬禮的組成部分。
麃孝禹碑 山東博物館藏
秦代以后,人們?yōu)榱思o念逝者,在石頭上刻字為墓中的人歌功頌德,這就出現(xiàn)了紀念性的石碑。1870年山東出土了西漢河平三年(前26)的廩孝禹碑,它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紀念性石碑。
東漢時期,樹立墓碑的風氣廣泛流傳,石碑的形制也基本定型。當紀念性的石碑盛行以后,豐碑的本意就被人們漸漸忘卻了,絕大多數(shù)人只是從字面的意思來認識豐碑,于是就有了高大、崇高等全新的含義,史書記載隋代的帝王就將高大的碑稱為豐碑。
非常有意思的是,早期的豐碑在碑上部中間靠近碑額的地方都會有一個圓孔,這是對原始豐碑樣式的一種保留。后來,碑更換了材質(zhì),也更新了作用,人們就對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需要特別提示你的是,現(xiàn)在的碑應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碑泛指各種形制的刻著文字或圖畫、樹立起來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物的石頭,而狹義的則是指立于墓地、寺廟、紀念地的石碑。如果你去西安碑林博物館,看到的就是廣義的碑。
石碑一般有碑額、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碑身又有碑陽、碑陰、碑側(cè)之分。
碑額就是石碑的上端,也叫碑首或碑頭,上面大多雕刻著石碑的標題和蟠龍。隋代以后的石碑碑額多為方形,也是現(xiàn)在大家常見的樣式。
碑的正面叫碑陽,背面被稱為碑陰,碑文刻在碑陽,如果碑文較長碑陽容納不下,就可以刻在碑的側(cè)面和碑的背面。比如唐代顏真卿刻立的顏氏家廟碑就是一塊四面都刻有文字的碑。
碑的底座原本是長方形的,從唐代開始,高官顯貴將石碑底座雕刻成類似烏龜?shù)男螤睿员步小褒旛茫╢ū)”,民間俗稱是“王八馱石碑”。其實龜趺是傳說中龍的兒子,名叫“赑屃”。這位大力士看起來和烏龜長得差不多,但它比烏龜多了尖尖的獠牙。因為它的力氣特別大,能負重,象征著長壽吉祥,所以古人把它的形象做成石碑的底座。
最后還有一個小問題:你知道石碑的數(shù)量單位是什么嗎?我們平常講一支筆、一輛車、一架飛機、一艘輪船等,這里的“支”“輛”“架”“艘”,都是數(shù)量單位。那石碑呢?你想到的是“塊”或者“座”吧,大家平時不總說“一塊石碑”,或者“一座紀念碑”嗎?但石碑更確切的數(shù)量單位是“通”,在博物館等相關(guān)業(yè)務部門的賬目上,記載的是“××通碑”,你記住了嗎?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講“一塊石碑”“兩座石碑”,這就是專業(yè)名詞口語化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