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2011年7月31日,宇航員Ron Garan在登上國際空間站后,看到的月亮。
和貝索斯的太空旅行似乎在提醒我們這些地球人,未來富豪們的旅游熱門地點,就在太空了。讓亞軌道太空旅游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之際,吃瓜群眾們更加好奇的問題是:太空,究竟哪里是太空?多高才算是進入了太空呢?去太空旅行,又能看到什么樣的風景?
國際航空聯(lián)合會(FAI)設定的“卡門線”被認定是太空邊界,其始于地面上空100公里處。這是著名工程師兼數(shù)學家西奧多·馮·卡門在20世紀50年代計算出的有翼航空器無法再保持飛行高度的地方,“卡門線”由此得名。
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FAA)則認為,太空始于地面上空80公里處,能乘坐航天器飛過這一高度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宇航員。因此,雖然理查德·布蘭森和其他機組成員未能突破卡門線,但落地后仍然獲得了“宇航員之翼”勛章。
1957年10月4日,蘇聯(lián)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衛(wèi)星每天都會幾次飛過美國的上空,引起了美國政府和科學界的恐懼和激烈的討論。最后,大家公認,如果低于100公里,則屬于入侵,而高于100公里,則是人類共有和共享的太空。
不過,這個標準在使用中開始出現(xiàn)問題。特別是美國的航天飛機計劃開始實施后,在航天飛機返回的過程中,將在80多公里的高度上飛過加拿大的上空。為此,美國自己單獨修改了太空高度的邊界,將100公里減小到80公里。
1967年的《外層空間條約》規(guī)定,所有國家都可以自由探索外太空。但對于航天器到底可以飛多高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因此,很多國家希望太空邊界更高,這樣就可以主張更多空間。
有專家認為,由于太空旅行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很難通過一致性條約來確定太空邊界。
旅行是從熟悉的地方去往陌生的地方,體驗不一樣的風景。那么飛上太空能看到些什么呢?
在維珍銀河當天的直播中,我們可以透過太空船2號的舷窗,看到遠處發(fā)光的地平線,新墨西哥州廣袤的沙漠在下方也清晰可見。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維珍銀河還在大氣層內(nèi),依然有大氣散射,也因為離地面更近,相比空間站來說,能看到更清晰的地球表面的局部地貌。
不過專家們表示,無論是維珍銀河或者藍色起源,各自的乘客都沒有高到能把地球看成一個球體,不過,他們?nèi)匀荒芸吹狡岷诘奶蘸偷厍虻那省?h3>“飛越卡門線”,體驗有何不同?
AGM183A 飛躍卡門線
太空飛行公司藍色起源認為,飛越“卡門線”會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不過,前NASA宇航員格雷戈里·查米托夫說,人們根本無法分辨身處距離地面80公里和100公里的高空有什么區(qū)別。在這兩次旅行中,乘客都能體驗幾分鐘的失重狀態(tài)。
查米托夫說,除了能進入太空之外,這種體驗很可能類似于坐飛機。
目前國際空間站的運行軌道高度約為400公里左右。在這個高度,我們不會看到一顆完整的水藍色星球,而是像楊利偉在太空日記中寫的那樣,只是一小段弧度。
透過舷窗,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層、云頂?shù)妮喞?,還有極光、雷暴,日出日落、月升月落等自然現(xiàn)象。
據(jù)悉,空間站繞地球飛行一周約90分鐘,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每24小時大約能看到16次日出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