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
編者按:
2021年5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打擊治理電信詐騙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要堅持齊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聯(lián)網(wǎng)等行業(yè)監(jiān)管主體責任。電信詐騙是隨著通信、互聯(lián)網(wǎng)等技術發(fā)展而衍生出來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盡管我國司法機關一直對這類犯罪活動實施嚴厲打擊,但電信詐騙仍然讓人防不勝防。
自命不凡,過度自信;涉世不深,過于輕信;脫離時代,辨別力差……這幾種人更容易成為騙子的獵物
近幾年,五花八門的電信詐騙讓老百姓深受其害,群眾反映強烈。僅2020年,全國公安機關就破獲電信詐騙案25.6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6.3萬名。嚴厲打擊之下,不法分子有所收斂,但各種詐騙活動始終無法根除,而且騙子的作案手法不斷翻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fā)布的研究報告表明:一方面,2020年電信詐騙呈現(xiàn)出從電話詐騙向互聯(lián)網(wǎng)詐騙轉(zhuǎn)變的趨勢,詐騙模式與騙術推廣方式不斷升級,詐騙過程呈現(xiàn)接觸周期長、詐騙環(huán)節(jié)多、多手法疊加、跨平臺實施等特點,騙子選定詐騙對象越來越“精準”;另一方面,電信詐騙受害人也呈“前赴后繼”之態(tài),且正從以往以老年人為主逐漸向中青年人轉(zhuǎn)移,甚至一些高學歷、高智商人士都成了騙子的獵物。
為何嚴厲打擊之下電信詐騙犯罪仍難以根除?除了犯罪分子狡猾、貪婪、狂妄外,也與受騙者“層出不窮”有關。假如人人都保持警惕,不上當,騙子騙不到錢自然就會偃旗息鼓。可事實上,人性的某些弱點決定,有些人非常容易上當。那么,這些人身上的哪些因素易導致他們被騙呢?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三方面。
自命不凡,過度自信。北京市海淀區(qū)曾發(fā)生這樣一起案件:公安人員通過反詐預警平臺發(fā)現(xiàn),海淀區(qū)張某疑似接到詐騙電話,便上門核實。面對警察,60多歲的張某否認自己接到過詐騙電話,聲稱自己經(jīng)??捶ㄖ晤愲娨暪?jié)目,具有很強的防騙意識,不可能被騙。公安人員只好請張大爺?shù)膬鹤有堊龈赣H的工作。誰知小張也說,他相信父親不會被騙。后經(jīng)警方反復做工作,小張才同意回家看看,結果發(fā)現(xiàn),張大爺不但接到過詐騙電話,還在騙子以他“涉嫌洗黑錢”必須“自證清白”的恐嚇下,將自己的567萬元錢轉(zhuǎn)到了騙子提供的所謂“安全賬戶”里。
張大爺并非特例,有相當一部分對網(wǎng)絡很熟悉的年輕人,甚至一些受過高等教育且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也自信“絕對不會上當”,但最后還是被騙了。因為騙子的詐騙手法能讓他們“絕對不會想到”。
涉世不深,過于輕信。今年4月上旬的一天,大一學生小孫無意中在支付寶上看到一條刷單賺外快的信息。她正好想找份兼職,就按信息中的提示加了一個人為QQ好友,并按對方提供的刷單流程掃碼添加了一個淘寶好友,然后選擇指定商品,掃對方提供的二維碼支付了100多元。接著她收到提示信息,需完成更多任務才能退款。小孫接著刷了第二單、第三單……但直到將1.3萬元生活費全部刷完,也沒收到對方的退款。
像小孫這樣的受害人大都是學生或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普遍涉世不深,過于輕信。
脫離時代,缺乏辨別能力。這類人以年長者居多。因為年紀大了,逐漸與網(wǎng)絡信息時代脫節(jié),加上辨別能力下降,又固執(zhí)己見,很容易成為騙子的目標,成為投資理財及保健品推銷類詐騙案的受害人。
詐騙套路花樣百出,但永遠離不開“攻心術”,騙子往往是抓住受害人的貪婪、恐懼、粗心、無知等弱點實施詐騙
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的消息,電信詐騙手法已多達6大類300多種,而且不斷“推陳出新”。但反詐騙專家指出,花樣百出的詐騙套路背后,永遠離不開“攻心術”。上述3類容易被騙子盯上的“高危人群”存在一些共同的心理弱點,即貪念、恐懼、粗心等,騙子往往就是利用受害人的某個心理弱點施展詭計,讓受害人一步步落入圈套。
貪念是受騙的根源。騙子最常利用的就是受害人的貪心。前不久,貴陽的陳女士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淘寶客服,告知她近期購買的一件上衣因甲醛超標質(zhì)量不合格,商家將以售價的3倍對顧客進行賠償。陳女士一聽有這種好事,滿心歡喜,當即按照對方提示進行操作:先添加對方的微信,收到對方發(fā)來的一個二維碼并識別后,卻是一個需要陳女士支付1888元的付款碼。陳女士有點疑惑,假如此時立即中止操作,騙子就不可能得逞,可陳女士被3倍賠償誘惑,在對方花言巧語一番“合理解釋”之后,點擊了支付按鈕。之后對方又以操作超時為由,要求王女士重新支付。如此反復3次,陳女士的5000多元錢進了騙子的腰包。
以小利為誘餌騙人上鉤,放小抓大,最后拉黑走人,是騙子實施詐騙的基本套路。而受害人因貪念被騙非常普遍,約占電信詐騙案的七成。
恐懼是受騙的重要因素。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恐懼——只要你還有在乎的東西,比如金錢、親人、隱私、健康甚至生命等。而騙子非常了解人們的這一弱點,往往能一擊成功。據(jù)湖北武漢警方今年3月份通報,武漢某高校一名博士生接到自稱是“銀保監(jiān)會工作人員”的電話,稱該生在網(wǎng)上有貸款記錄需要取消,否則影響個人信用。該生信以為真,害怕自己的征信出問題,就按照對方要求進行操作,結果被騙10萬余元。
利用人的恐懼心理實施詐騙,這種手法可謂由來已久,比如冒充公檢法詐騙、近期新出現(xiàn)的“注銷貸款賬戶”詐騙,騙子都是先恐嚇受害人,然后誘騙受害人進行“自救”,借機將黑手伸向受害人的錢袋。
粗心是被騙的重要推手。頭腦簡單,馬虎粗心,疏忽大意,很容易讓騙子抓住機會。今年4月9日,重慶市南川區(qū)某公司人力資源部一位員工接到陌生QQ發(fā)來的消息,對方自稱是公司領導,要求該員工將公司財務人員拉進“公司內(nèi)部”QQ工作群。群內(nèi)的兩名公司“領導”以“唱雙簧”的形式安排工作,要求公司財務人員向陌生賬戶轉(zhuǎn)賬。財務人員想都沒想就通過網(wǎng)上銀行向陌生賬戶轉(zhuǎn)賬46.5萬元。隨后,這名財務人員在與同事談論此事時發(fā)現(xiàn)疑點,遂向公司領導核實,才發(fā)現(xiàn)是個騙局。而他們受騙的重要原因,無疑是粗心大意。而像這樣轉(zhuǎn)賬匯款之前不進行核實,錢款匯出去才醒悟的受害人不在少數(shù)。其實騙子在詐騙的過程中最怕的就是當事人去核實,因此他們會不斷催促,讓受害人產(chǎn)生緊迫感而匆忙完成轉(zhuǎn)賬。
除了上述心理弱點容易被利用,受害人的“無知”也是其一大軟肋。這個“無知”包括不了解電信詐騙相關套路,如網(wǎng)購退款、網(wǎng)絡貸款、冒充支付寶客服這類詐騙手法,騙子能夠順利得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害人對網(wǎng)購的退款流程、網(wǎng)絡消費金融平臺的規(guī)則不了解;還包括不了解日常社會生活中的相關知識,比如在冒充公檢法這類詐騙案中,騙子的套路可謂漏洞百出,假如受害人稍微了解一點司法機關的辦案流程,就不會輕信騙子的謊言而上當。
不貪、不懼、遇事冷靜,了解相關知識與套路,是防范電信詐騙的有效途徑
首先,應了解相關知識和典型套路。今年2月,國家反詐中心公布了十大高發(fā)詐騙案類型:一是網(wǎng)絡貸款。騙子先讓你在虛假貸款網(wǎng)站或APP上填寫個人信息,再以信息填報錯誤、貸款額度被鎖定等為由,誘騙你繳納保證金或解凍金。二是網(wǎng)絡刷單。騙子以兼職刷單名義,先以小額返利為誘餌誘你上鉤,待你投入大量資金后把你拉黑。三是殺豬盤。騙子先以甜言蜜語或獻殷勤等方式博取你的好感與信任,再向你推薦所謂“穩(wěn)賺不賠、低成本高回報”的網(wǎng)絡投資項目實施詐騙。四是冒充客服退款。騙子以“產(chǎn)品有瑕疵須退款”為由誘騙受害人支付所謂賬戶驗證金或到網(wǎng)上金融平臺貸款。五是假冒領導進行詐騙。騙子利用受害人對領導的信任,假借事由要求匯款或轉(zhuǎn)賬。六是冒充“公檢法”。騙子先以受害人洗黑錢、涉嫌非法交易等理由讓受害人感到恐慌,再以民警身份出現(xiàn),讓受害人放下戒備,進而落入圈套。七是薦股。借助虛假炒股軟件、假的股票群——群里除了受害人,其他的“老師”“學員”都是托兒——引誘受害人“炒股”,然后將受害人的資金榨干。八是虛假購物。騙子一般以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商品為誘餌,再許以抽獎等優(yōu)惠條件向受害人推銷,誘騙受害人上當。九是注銷“校園貸”。騙子誘騙當事人將網(wǎng)貸平臺中的借貸額度全部“清空”,也就是把能借到的錢全部借出來,才能進行注銷校園貸賬戶的操作,進而把貸款全部轉(zhuǎn)到騙子的賬戶里。十是買賣游戲幣。以低價充值、高價收購為誘餌,誘騙受害人點擊對方提供的網(wǎng)址鏈接,使其一步步落入陷阱。
其次,做到不貪、不懼、遇事冷靜。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表明,不法分子不管采取哪種詐騙手法,得手的最根本原因是抓住了受害人貪便宜、怕事、遇事慌亂等心理。所以,遇到不正常的事,只要做到不貪便宜、不怕事、遇事冷靜,騙子就難以得逞。具體做法是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控欲”。戰(zhàn)勝誘惑,不貪便宜,不走捷徑。二是理性。遇事別慌,克服恐懼心理,沉著應對。三是踏實。用心負責,仔細認真,杜絕大意。另外,針對電信詐騙,公安部門早就總結出“六個一律”“八個凡是”?!傲鶄€一律”,即接到陌生電話,只要談到銀行卡一律掛掉,只要談到中獎一律掛掉,只要談到“電話轉(zhuǎn)接公安局、法院”一律掛掉,所有短信只要讓點擊鏈接一律刪掉,陌生人通過微信發(fā)來的鏈接一律不點,只要提到“安全賬戶”一律是詐騙?!鞍藗€凡是”,即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凡是叫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凡是通知中獎、領獎要你先交錢的,凡是通知“家屬”出事要你匯款的,凡是在電話中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的,凡是讓你開通網(wǎng)銀接受資金審查的,凡是自稱領導要你匯款的,凡是陌生網(wǎng)站(鏈接)要登記銀行卡信息的,都是詐騙。
嚴格按照“六個一律”“八個凡是”來做,是避免被騙的有效手段。
最后,遭遇詐騙要及時報警。事先要準確記錄騙子的微信(QQ)賬號、賬戶名等信息,第一時間撥打110或就近到公安機關報案。此外,牢記全國反詐熱線:96110。該熱線有勸阻、咨詢、舉報三大功能。接到“96110”號碼來電,說明本人或家人可能正遭遇電信詐騙,或?qū)儆谝资茯_高危人群;如遇疑似電信詐騙,可致電咨詢;如發(fā)現(xiàn)涉及電信詐騙的違法犯罪線索,可撥打該熱線舉報。有條件的話,還可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其中的“反詐預警”“身份驗真”“APP自查”“風險查詢”等核心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我們避免被騙。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