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①。
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
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惻隱知人弊。
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②盡放今年稅。
昨日里胥③方到門,手持敕牒榜鄉(xiāng)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④免恩。
(選自《白居易詩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
【注釋】
①考課:官吏政績考核。
②京畿:國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轄地區(qū)。
③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長,負責管理鄉(xiāng)里事務。
④蠲:除去,免除。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江南廣大地區(qū)和長安周圍遭受了嚴重的旱災。心懷蒼生的詩人白居易上書請求朝廷救民于水火之中,憲宗皇帝不但批準了白居易的奏請,還下了一道“罪己詔”。令人沒想到的是,詔書竟成了一紙空文。白居易在悲憤之中寫下了《輕肥》和《杜陵叟》兩首詩。因此,《杜陵叟》和《賣炭翁》一樣,都是通過記敘底層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控訴封建統(tǒng)治者的巧取豪奪,抒發(fā)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詩在禾穗青干、麥苗黃死、赤地千里的背景上展現(xiàn)出兩個頗有戲劇性的場景:一個是貪官酷吏如狼似虎,逼迫災民們“典桑賣地納官租”;另一個是在“十家租稅九家畢”之后,里胥才慢騰騰地來到鄉(xiāng)村,宣布免稅的“德音”,讓災民們感謝皇帝的恩德。
1.自選角度賞析“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這句詩。
2.本詩中的里胥和《賣炭翁》中的黃衣使者有何相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