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羽
離家久了,越來越想念家中的美食。
奶奶是我們那一帶有名的廚師,一雙巧手能根據(jù)四時的食材,讓家里的飯菜豐富多彩、色香味俱全。春天吃薺菜水餃,夏天吃糖醋鯉魚,秋天吃蟹黃豆腐,冬天吃羊糕。這些美食無不讓人垂涎欲滴。
我最愛吃的要數(shù)薺菜水餃。每年春節(jié)過后,天氣回暖,奶奶便會到田野里挖薺菜,給家人包水餃。農(nóng)田里、小路邊、土坡上,經(jīng)常有拎著竹籃、拿著小鍬挖薺菜的人。
晴朗的日子,奶奶會早早地來到田野。這時的薺菜還殘留著昨夜的露水,綠油油、水靈靈的。奶奶手握小鍬,對準薺菜根部,輕輕一鏟,便將它鏟斷。
回到家中,奶奶將籃中的薺菜倒出,抖掉泥土,仔細地揀去雜草,摘去黃葉;然后放到清水中反復清洗;最后用刀將它們剁碎。案板上,鮮綠的薺菜隨著刀起刀落的節(jié)奏翩翩起舞;咚咚的聲響仿佛是正在演奏的一首交響曲;腰系圍裙的奶奶儼然就是樂隊的指揮。
我家的薺菜水餃里,豬肉是必不可少的主料。豬肉得有肥有瘦,剁成肉糜;蔥、姜、蒜等配料也需搗碎,然后與薺菜一起倒入菜盆中;接著打入雞蛋,淋上色拉油、芝麻油,撒上適量的細鹽、味精、胡椒粉;最后用筷子均勻地攪拌。餡料在奶奶靈活的雙手攪拌下,紅的、白的、綠的,裹上了一層金色的油花,散發(fā)出誘人的芳香。
餡料調(diào)好后,奶奶從冰箱中拿出餃皮。只見她拿起一張餃皮,放在左手掌心上;右手用小勺挖出一塊桃核大小的餡料,放在餃皮上;再蘸點水弄濕餃皮邊緣;最后將餃皮對折,捏成元寶形狀。這些動作連貫嫻熟,一氣呵成。不一會兒,盤子就被一個個水餃排滿。
在一旁觀看奶奶包餃子的我,忍不住也想一顯身手。不過,我包出來的餃子不是“露餡”了,就是“萎靡不振”,全不見奶奶包的餃子的“精神抖擻”。
等奶奶包完餃子,我就迫不及待地催她煮水餃。水餃得等水燒開了才能下鍋,然后再用大火把水燒得翻滾。這時,水餃漸漸浮出水面,不過還需再煮七八分鐘,才會熟透。煮好的水餃圓潤飽滿,晶瑩剔透。夾上一只,輕輕咬開,里面冒著熱氣。吃在嘴中,野菜的鮮嫩、豬肉的油潤、蔥蒜的清香,恰到好處地混合在一起,讓你滿口生香,百吃不厭。
前幾天,我又夢到了家中的美食,夢中的餃子還是那樣鮮美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