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愷
我現在是一名十二歲的初中生。我讀小學四年級時,爸爸去美國的舊金山大學當訪問學者,我跟著爸爸來到美國加州,在Jose Ortega小學讀書。我性格比較溫和,但有時也會發(fā)脾氣。我喜歡研究電子產品,對電腦情有獨鐘,是個“電腦小能手”,經常幫同學編寫程序??傮w來說,我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孩。
剛來到加州時,我的煩惱可以說數不勝數。遠離祖國,來到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身邊都是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再加上語言不通造成的溝通障礙,讓曾經成績在班上數一數二的我對上學這件事充滿了恐懼。
上學以后,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出現了:在社會人文課(講授地理、歷史知識的課)中,我英語詞匯量不夠的硬傷暴露無遺??粗窈竦恼n本,我欲哭無淚。雪上加霜的是,第一節(jié)社會人文課,老師就讓我做測試題。我看不懂題目要求,只能亂做;看不懂長篇的文章,只能囫圇吞棗地讀過去。
我可不會被這點困難打倒。面對這個小障礙,我自有妙計。我發(fā)揮自己交際能力強的優(yōu)勢,主動和同學打成一片,遇到不懂的單詞,就虛心向他們請教。一開始,我還擔心他們會排擠我這個從外國來的人,后來發(fā)現他們都很友好,很樂意解答我的疑問。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慢慢地,我的詞匯量增多了,我也就不再害怕上社會人文課了。
我最喜歡上科學課。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老師教我們在電腦上模擬一個小型的用電過程。我在陽光下放置一塊太陽能板,吸收太陽能,在太陽能板右邊接上電池,電池連著一盞臺燈。當臺燈亮起來時,我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我很喜歡這種通過自己動手實踐來收獲知識的學習方法。
在加州,我最喜歡的食物非漢堡包和可樂莫屬!雖然長輩們都叫它們“垃圾食品”,但我就是抵擋不住它們的誘惑。面包、沙拉、西紅柿、番茄醬、牛肉片、生菜……多種食材調配而成的“巨無霸”有十五厘米高呢,一口咬下去,鮮嫩多汁!這時候,如果再來一杯清涼可口的可口可樂,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可惜的是,我討厭漢堡包里面的腌黃瓜。相信我吧,腌黃瓜會酸得讓你的牙都掉光的!所以我在吃漢堡包前,會先把腌黃瓜摳出來。
在美國,我結識了一個好朋友,他叫Eathon。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建立真誠的友誼。Eathon不拘小節(jié),總是樂呵呵的。我們經常因為觀點不同而發(fā)生激烈的爭執(zhí),但是這絲毫不能破壞我們的友誼,第二天我們仍然在操場上無拘無束地玩著Four Square (美國學生在操場上做的一種球類運動),好像前一天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似的。
一年后,爸爸結束了訪問,我也即將離開加州,回到中國。分別時,Eathon送給我一個文件夾作為留念。我心中也很不舍,但最終我們還是得告別?!癐ts been a long day, without you my friend……”(我的朋友,沒有你真是漫長的一天……)分別真是讓人傷感。不過,我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我們相隔得并不遠,Eathon,我相信,我們還會再見面的。